在
颅腔内占有一定
空间位置的
肿块样病变。如
脑肿瘤、
脑脓肿和脑
血肿。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脑功能障碍。
颅内压增高时其
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
肿瘤直接刺激
延髓的
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是
占位性病变刺激皮层产生的异常放电。成年人的癫痫发作往往是占位性病变引起。
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手段,可去除病变,缓解颅压高,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个别病变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颅内或颅外减压术,缓解症状,
延长寿命。脱水药物可暂时减轻
颅内高压,缓解症状。
2.颅内占位性病变,常可通过
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
CT扫描、
磁共振检查及脑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还能观察到病变内部是否有囊变、坏死、钙化、出血等。
颅内病变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定位。
脑血管造影(
DSA)、
磁共振(MR)检查是诊断颅内病变的主要方法。头颅MR图像能够准确显现颅内解剖的结构,但由于部分病变如较小的
动静脉畸形在MR上显示不够清楚,不能确定病变是否存在,而DSA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颅内血管,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异常的“
金标准”,通过图像可以了解病变的
血供情况,但难以精确定位。MR与DSA
图像融合技术可对怀疑颅内病变患者,行DSA脑血管造影并三维重建,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区域,然后行透露MR
增强扫描。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
并发症。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手段,可去除病变,缓解颅压高,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个别病变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颅内或颅外减压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