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
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
韩流发展
韩国百变天后
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第一人,并引起轰动,其次是韩国电视连续剧《
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现,“
HOT”、“
NRG”等韩国流行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对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的兴趣和关注,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
中国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韩国媒介则把这一叫法接了过去。“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
越南、
蒙古和
中国香港、中国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
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与此同时,一部《
大长今》也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
韩式烤肉、
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不过,韩国文化界和经济界的一些人士对“韩流”能持续多久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施,并忧虑韩国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韩流”失去后劲,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演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韩国电视剧、电影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随着《
蓝色生死恋》、《
冬日恋歌》、《
对不起,我爱你》、《
大长今》等剧集在亚洲范围内热播并成功掀起韩流热潮,许多韩国一线演员成为“韩流明星”。
裴勇俊、
崔智友、
张东健、
元斌、
宋承宪、
宋慧乔、
全智贤、
苏志燮、
金喜善等均为最早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韩国演员,随着《
我的女孩》、《
原来是美男啊》、《
花样男子》、《
秘密花园》、《
来自星星的你》等的热播,又有
玄彬、
李准基、
李敏镐、
金贤重、
张根硕、
李钟硕、
金秀贤等深受年轻观众追捧。
歌曲
《
江南style》、《
sorry sorry》、《
nobody》、《
GEE》、《
可爱颂》、《
NONONO》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曲”,从而可知韩国歌曲的影响力。韩国有许多著名歌手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如
郑智薰、
宝儿、
李贞贤、
李孝利、
蔡妍、
张娜拉、
朴载相、
安七炫、
G-DRAGON等,许多歌手在韩国乐坛、亚洲乐坛甚至世界乐坛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歌手组合
衰落原因
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韩流文化开始出现萧条。很多方面没有了2005年之前的韩流文化的火暴。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内容:
1、韩国本国国内娱乐事业的萧条。和韩国经济萧条一样,韩国本土娱乐事业也发展缓慢,固定的套路使韩流文化变得十分单一。歌曲上除了多人伴舞的舞曲和长相迷人的俊男美女的慢曲演唱之外没有更多的发展,电视剧上,观众也疲软于青年男女的纠缠的爱情故事,韩国电影中模仿
中国香港,
好莱坞痕迹过重,剧本单一,场面不够宏伟,难得与
美国电影进行持久战的对抗。
2、中国本地有部分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开始限制韩流文化。
3、韩国明星来中国演出有许多耍大牌事件,
韩国电视剧以及韩国的娱乐节目中许多
民族主义过重,伤害中国观众心理的台词,影响着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
各地韩流
香港韩流
1996年,韩国电影《
隔世情缘》在香港上映后,
韩国电影开启了香港这个大门,但第一股潮流没有持续很久。后来,
亚洲电视及有线电视陆续播放多套韩剧,为其后韩流在
香港的盛行奠下基础。
2001年韩国电影《
我的野蛮女友》在香港热映,使港人再次留意到
韩国电影,也是韩流在香港也更为旺盛,同年
香港有线电视播放的韩剧《
蓝色生死恋》广受欢迎,2002年
亚洲电视也购入同系列的《
冬日恋歌》播放。之后
新城电台、
商业电台等推出由《香港韩流第一人》
刘伟恒主持的《韩流袭港》、《大韩风》等韩流电台节目,专播放韩国音乐及介绍韩流,“韩风”自此在
香港渐为人认识。
2004年,
无线电视先后播出《
天国的阶梯》、《
浪漫满屋》等韩剧,深受香港市民欢迎。2005年《
大长今》在香港最轰动及最有影响力,创下香港从1991年设立收视率统计以来的最高收视率纪录,不少香港人开始奉韩国艺人为偶像。
90年代末期,韩国音乐追随着第一波韩流也登陆
香港,其流行多变的风格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韩国音乐人、韩国偶像团体也逐渐走进香港人的视线中。
台湾韩流
1995年,台湾最
霹雳卫星电视台成立并开始播放韩剧,其播出的韩剧以台湾
闽南语配音或以
韩语原版的形式播出。随后,在
八大电视公司开始播出国语配音的韩剧并逐渐兴起一股韩国热。其他的电视台陆续跟进播出韩剧,唱片公司也引进韩国的唱片,也有电视台自制介绍
韩国料理、旅游的电视节目,更有
综艺节目穿插介绍韩国文化及流行乃至于简单韩语教学的单元。甚至有一些电视台不再自制电视剧而外购韩剧播出以节省成本。因此也有艺人呼吁政府限制韩剧及日剧的播出以保护本土娱乐文化。
原先由于
台湾与
韩国于1992年断交之后所终止的航线,在2004年起复航,让韩流更加兴盛,多家旅行社推出前往韩国观光的旅行团。然而,因为台韩断交时韩国政府的态度以及一些国际体育比赛时韩国队的表现,通过媒体让有些台湾人对韩国留下负面印象。
内地韩流
同
香港、
台湾一样,内地的韩流亦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韩两国1992年8月24日正式
建交,1993年韩国电视剧《
嫉妒》在
中央电视台在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随后内地陆续播出过几部韩国电视剧,韩国娱乐文化开始在内地萌芽。1997年电视剧《
爱情是什么》在
央视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引入韩国电视剧、电影,举办中韩歌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韩流的蓬勃发展,1999年,北京记者用“韩流”一词形容这一现象,之后该词被媒体广泛使用,韩国媒体及学界也相继借用韩流一词形容本国文化输出的盛况,后来该词又延伸至西方,使得英语中增加了新词汇“Hallyu”。
由于韩流在内地盛行,内地演员、导演
张国立曾经猛烈批评韩流使中国大陆演艺界受到打击,并建议政府以强硬手段击退韩流。另外,由于
端午节事件、
高句丽历史争端、韩国古装剧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描写、
2002年韩日世界杯等各种原因,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韩流极度厌恶和蔑视,内地很多论坛内反韩流情绪高涨。
日本韩流
韩流在
日本形成热潮源于韩剧《
冬日恋歌》在
NHK电视台的播出。其后,《
美丽的日子》等多出韩剧在日本播出受到欢迎。不少韩国艺人亦成功打进日本市场,当中最成功的例子包括
宝儿、
李秉宪、
宋承宪、
崔智友、
东方神起、
SS501等。日本的一些电视台开始与韩国的电视台合作制播戏剧;如
TBS推出
元斌与
深田恭子合演的《Friends》,以及崔智友与
竹野内丰合演的《
轮舞曲》等。
与此同时,日本同样存在着反韩情绪,有些人憎恶韩国文化,他们以漫画等方式抗议韩流,《
嫌韩流》就是例子,更有日本人抗议电视台大量播放韩国电视剧集和节目。
韩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中国媒体形象的称之为“韩流”。“
由于过分追求韩流导致的悲剧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对于韩流需要更加科学、客观的态度。先进的学习,不正确的忽略。让韩流成为生活的调剂品而不是全部。
韩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与经济、政治等密切相关。韩流作为文化现象来说,扩大了
韩国文化的影响力,但作为文化产业来说,更是给韩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影视作品出口,韩国品牌服饰、化妆品的走俏等,都给韩国带来滚滚财源。而韩流对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韩剧《冬日恋歌》在
亚洲各国播出后,其拍摄地
春川市和
南怡岛成为旅游热点。而此前,南怡岛仅是北汉江上的一座私人小岛,游人罕至。《
冬日恋歌》带火春川市和南怡岛的旅游也是大出韩国人的意料,韩国各级政府却从此得到启示,纷纷邀请影视公司到本地来设外景地,影视剧拍结束后,建设的拍摄场归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则将其开辟为旅游观光地,给地方政府带来旅游收入和旺盛的人气。另一部韩剧《大长今》也为韩国的旅游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据韩国官方统计,在《
大长今》的效应下,到韩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增加了15%。中韩于1992建交,因为韩流的影响,两国间的外交有了更广阔的民间基础。2007年4月份,
温家宝总理访韩时,在两国都有较高人气的韩流明星
张娜拉作为中韩交流年形象大使在
青瓦台受到了温总理的接见。韩流已然成为韩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方式,通过韩流,不仅塑造了韩国的文化形象,也扩大了韩国的影响力。
2023年11月21日,韩国总统尹锡悦抵达伦敦,对英国展开国事访问。查尔斯三世会见尹锡悦时大谈“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