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艺和
北京艺缘虹画院院长
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韦艺和,现为电影《徐悲鸿》负责人和制片人、中国美术、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之窗网顾问,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艺缘虹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北京艺缘虹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韦艺和画集》,《韦艺和画集》。
个人经历
韦艺和,笔名,江南平虹,别署,真有缘,曾用名,韦义和。1965年出生于安徽和县,1983年在浙江美院学习,1985年进修于中央美院,1987年在北京人文大学首届中宣部委办群众文化管理系学习,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中国画高研班。
艺术评述
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韦艺和:“激情满天、竹领风骚”诗书画,艺·缘·虹开启时代新风尚!
与竹子关系
文/ 北京刘先银2006
韦艺和自幼酷爱书画,7岁初师沈鲁,14岁始卖画求学,20世纪80年代入伍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随之于中央美院学习中国书画,并为悲鸿大师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刻苦习画练字,中国书画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加之,韦先生也颇似青年时代的徐悲鸿,渐渐地萌发了学悲鸿、演悲鸿的念头,为演好徐悲鸿,他又专门去安徽师范大学自学油画,并用了6年多的时间对徐悲鸿好友、师生进行了采访,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走南闯北,踏着徐悲鸿所走过的道路,搜集素材,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和徐悲鸿的长子徐伯阳和长女徐静斐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当时仍健在的徐悲鸿的学生著名导演李翰祥的指导和帮助。著名编剧方义华为该剧编著剧本。为影片徐悲鸿的拍摄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同时也耗尽了韦艺和多年来的全部积蓄,他给妻子和孩子买了两份保险后就踏上了新的征程。
韦艺和先生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中,大胆尝试用中国艺术家集体力量和智慧,勇敢地挑起了影片《徐悲鸿》独立制片人的重担,“弘扬悲鸿精神,为美术事业作出可贵贡献”(王琦赠语)。吴作人萧淑芳夫妇兴奋地为韦艺和题赠“徐悲鸿精神长青”。
徐悲鸿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画坛上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将这样一个艺术家的形象生动地搬上银幕早已是中国美术界、电影界以及每个熟知他的名字的普通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尹瘦石邵华泽沈鹏高冠华等200多位当代著名书画家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
徐悲鸿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伯乐精神,是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艺术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徐悲鸿的光辉事迹和高贵的人品搬上银屏,是韦先生多年来执着追寻的一项文化事业,这是一项无愧于中国文化史的崇高事业。这正是韦艺和先生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
艺和与艺术结缘,与大师徐悲鸿结缘,还与当代众多艺术大家结缘,这种缘是和艺术分不开的,而升华为彩虹,绚丽、灿烂、光彩照人。
在京城的日子,在创作开拓的每一步,艺和的精神境界在不断洗礼,逐渐升华,2003年8月,他在《落笔无墨》的诗篇中这样写道:
掀开天灵之顶,我找到一种寄托,只是离现实太远太远,勉强自己圈圈点点,腾云驾雾,心脉随时空着实不了,落笔无墨……
海市蜃楼现彩虹,落笔无痕在云间……
2006年6月18日,艺和在峨眉金顶南天门即兴有感《吉日金顶》诗韵:
禅语慧法洞乾坤,十方普贤圣目语,吉日金顶……
高云静卧,灵雾养目,佛声前后迎,留下空旷万里,祥云入心化雨来,急回首,金顶门前佛一尊,万民呼声起,插翅飞向南北,清音随风鸣……
我心欲语,一泻瀑布秀千里,存留万座山,我将山歌清唱,峨眉升醒时,入永寿寝房,回荡千万年,笑看人间乐自如,吉日金顶更如此,烟波浩淼引诸篌,一缕青光破尘迷,霞光万道-----大成……
创作的时刻,艺和的思想活跃到一种半梦半醒的超然之际,内心的画境在升腾,沉积的情感在流浪。
妙手泼墨快如风,一枝一叶满腔情。为展英姿聚心智,六尺巨作片刻成。顿觉斗室成山麓,竹林葱翠百趣生。众友拍案齐赞誉,恭贺大师夺天工。
看艺和大师画竹2005年5月22日
这是李风臣将绘画大师为韦艺和画竹的过程以诗人的眼光记录下来,诚然,艺和先生是一位感情细腻具有豪迈奔放气概的江南才子。
向隽先生评论道:从写实主义的传统描摹向写意的水墨表现跨越,是更高层次的突破,具有独创的“韦氏竹子空间”和“水墨竹子意象”,艺术价值豁然提升到新的层面。
这是意识的提升,更是艺术的彩虹。
2006年发表于《行愿文化》第2期 2010年发表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韦艺和画集
彩竹动漫
画家韦艺和先生用诗人的情怀,以意使笔将真情、将诗意融入作品之中,以文学的语言、书法的线条传达给读者以奔放流畅,在不经意中法度严谨,笔力内敛,一气贯通,如行云流水般俊秀飘逸,令人神醉。这幅作品正是石齐描述为“华果圣音”的百米彩竹长卷。
堪称彩竹动漫的百米独纸长卷的创作灵感就是缘自《绿竹神气》。
绿竹神气》是国际竹藤中心顾问彭镇华教授、国际竹藤组织联合董事会主席江泽慧教授撰著的,迄今我国唯一系统全面描述竹文化的专著,是中国竹文化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因我赠予而得到《绿竹神气》巨著,画家韦艺和先生爱不释手,夜以继日徜徉在竹文化千古回荡的竹海之中。兴奋之极,激发出用画笔展示我中华民族君子豪迈之风情。2007年1月19日子夜,在德胜门艺缘虹画院,一个灵感动漫了。笔随心动,仿佛吴冠中先生走进来了,画家笔下的竹,有疏有密,或带雨,或清瘦,竹情佳趣,婀娜多姿,气韵生动。那山间的绿竹,大自然的气息,是写意,是抒情,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神往。当笔行至七八米处,乡人刘开渠微笑着,其笔下之狮标新立异,构思清奇巧妙。湘人黄永玉先生好奇地注视着十四米处,那旭日与风筝对白,自然在召唤,心灵在碰撞,君子在穿梭……,恋春,舞夏,醉秋,怀冬,…… 在百米彩竹长卷的结尾,一株饱满的活灵的竹笋,预示着辉煌的明天……
那一千八百七十三小时所凝聚的贤者神游的动漫,正是那彼此眼中耳中心中所及一切的属于宇宙的圣音,是智慧的华果。
内心的画境在升腾,沉积的情感在漫游。吴冠中先生惊讶不已,被画面的涌动的真情所打动,赞赏不已!后辈可畏!…… 今人画竹尤为众多,然能得前贤文脉与神韵者甚少,推陈出新并竹领风骚者少之又少。若提及当今画坛以彩竹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那就是韦艺和。韦艺和的绘画独立当今画坛,刘艺先生称之为“彩竹第一人”。
对于韦艺和这位真诚的艺术家来说,方寸之间,同样能成为心灵驰骋的宽广天地,这是因为他超越了物象的层次,进入了精神的佳境。立意在先,成竹在胸,挥毫落笔,传达着信念和信心。这种智慧和信心的情感,传达的画面感动着老一辈的艺术家:石齐、吴冠中、黄永玉刘艺等对诗书画家韦艺和的赞许,这使我想起一千多年前流传至今李白《草书歌行》的诗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然而,画家韦艺和与怀素有着一样的灵感和不一样的豪放。徐悲鸿先生的风范在眼前停留,许嘉璐先生的话语滋润着心田……
画家韦艺和是带着对书画艺术的真爱,带着大家的深情期许来到京城。首都没有让他失望,举起竹林一样的手臂欢迎他的到来,并以热烈的赞颂辉映了他的绝艺,画家创造出超乎笔墨之上的时间杰作。一切平日无法表现的都悠然表现了出来。和平颂歌、时代精神,无一不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鲜艳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活泼传神。正如李白在《草书歌行》这首诗的最后写道: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竹叶青,是心中的诗句,峨眉山大佛禅院的精灵;清心,是妙江的赠语,五台山竹林禅院的回声;天道酬勤,是慧深九华山旃(zhan)檀林寺的印痕。观自在菩萨,修行到达六度中最高一度中的境界时,就能洞察五蕴皆空,解脱一切苦难厄运。受、想、行、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的意识,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艺术的境界就是取决于思想意识,取决于人的修行。
诚然,韦艺和的彩竹,是艺术的华章,是时代的动漫;是智慧的华果,是心中的圣音!
2010年11月19日于北京万和斋
发表于2011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韦艺和画集
绘画
韦艺和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展并获奖,并被毛主席纪念堂、徐悲鸿纪念馆和故居、中国文联、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大记事
1999年
入选中国百名知名书画家;
2002年
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十大就业之星”。
2004年
选当代中国三十名书画家。
2004年5月4日
其作品《五星颂》贺飞船成行,面赠航天英雄杨利伟。并多次为中央电视台、公安部、体育总局等单位题名。诗歌作品《夜莺》被收入《21世纪中国诗人档案》,《满江红》《黄河》被收入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特辑,其《满江红》入选新华出版社大型诗书画集《碧血丹心》。
《竹如君生》发表在《中国调查》2006年第一期。
2006年6月
《诗潮》以“激情满天、竹领风骚”介绍。《北戴河》入选文史出版社《中国诗歌散文集2006收藏版》。
《竹叶青》2007年5月发表于《中国诗人报》。
2007年6月
出版《韦艺和诗书画集》收录了近500首诗歌。
2008年元月
《诗潮》封页专题诗画集。为汶川倾情奉献《脊梁》等诗书画系列作品。
2008年5月
发表于《友声》诗坛,共收录了近500首诗歌。
现为电影《徐悲鸿》负责人和制片人、中国美术、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之窗网顾问,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艺缘虹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北京艺缘虹画院院长。
韦艺和:我与竹子关系很好
我与竹子关系很好。就留在这篇评论画家韦艺和的文章中吧,算是“舞”归原主。
与狼共舞,是一种恐惧与冒险俱在的生存写照。与竹共舞,是一种徜徉于自然造化之中的审美境界。古今中外为竹作画者大有人在,尤以我国以墨画竹为盛。史料有记,墨竹始于五代,北宋时期就出现了文同、苏轼画竹大家,到元代取竹作画风行,画家中善画竹者几近半数,而清代又出了画竹高手郑板桥。历数美术史不难看出,因竹得名的画家不胜枚举,可是坚持一生为竹写照,并且能够与竹共舞的就不多见了,韦艺和就是这样的一个画家。
熟悉他的朋友,常见远道而来的客人登门向韦艺和求画,每次客人甚至国家领导人总是希望得到他的写意竹子,而韦艺和也十分乐意把他的竹子拿给大家欣赏。韵味精到传神的竹子一幅幅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或巨幅彩竹,或斗方墨竹,无不获得行家和一般观众的赞许,这个时候的韦艺和也显得活跃如童稚一般,手舞足蹈,高兴起来还会向朋友朗读他为竹子写的那些激情四“色”的诗歌。在我看来,水墨竹子已经成为韦艺和的标志。
也有客人问到,韦艺和为什么最爱画竹呢?
早在安徽师大上学时,韦艺和就在“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的环境里,饱享着与竹为友的诗意,在幽篁环绕的生活之中,他亲近着苍竹嫩笋,晨曦行走于竹林云烟,晚风中体验着疏枝密叶间的风影姿摇,由观察竹形、竹影,到意会竹趣、竹情,从此他的心中即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韦艺和渴望以竹为伴,发誓要让竹子成为他画中的主角,在心中滋养可意宜人的蓬勃竹韵。
1997年5月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韦艺和负笈只身来到北京,一头扎进徐悲鸿纪念馆,悉心研习徐悲鸿大师的画风,下大工夫在油画与传统笔墨上夯实笔头上的根基。其后他又来到北京画院,恭拜著名美术家石齐为师,钻研绘画表现的形式语言和水墨意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清·郑板桥《题画竹》)经过十多年来勤耕苦读似的研修,韦艺和的笔下不仅有山水花卉,还有人物画和色彩在深沉律动着的表现派油画,但是我以为他最精彩的还是水墨竹图,不仅达到了笔墨技巧为竹而造型,更做到了手中之竹因情感而生动。
如今,韦艺和的画作广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美展并获奖,他的作品已经为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徐悲鸿纪念馆和故居、中国文联等专业机构,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1999年韦艺和入选为中国百名知名书画家,2004年入选当代中国三十名书画家。他还拥有诸如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华夏名流书画院副院长、北京青藤书画院副院长等一串名头。
浪得的虚名会使人发慌。韦艺和心里明白,是坚实的艺术探索在推动着他往前走,是竹子在为自己撑起一片生气盎然的天空。
不能够辜负竹子对自己的厚爱。韦艺和不想在艺术上停滞不前,他背着画夹深入到皖南蜀地等一处处竹境,不停地到竹林里呼吸,甚至每天晚上也会对着画室内的那盆竹子出神,郑板桥题画竹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李苦禅先生“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些都是韦艺和在细致感受的,他要坚守真诚的文化情怀,追求“倾笔先倾人,倾人先倾情,倾情先倾声,倾声先倾心”(韦艺和为歌手作评中的话)的艺术品格,并力求在艺术表现力上往前推进。
2005年
入冬之后的一个夜晚,在丰台的一个宾馆,韦艺和应邀为空军方面作画,我们俩就他当前的作品,再次谈论创新的话题,当我指出他需要把心像提升到逼近当代精神的审美层面,从视觉上寻找超越具相的局限来表现崭新的笔墨语言,之后的韦艺和沉默良久,催我先去休息,他自己回到画案。时间已是凌晨四点左右,韦艺和兴奋地把我从床上叫起,墙上贴出他刚完成的画作,我看到了一个将会超越于旧我的韦艺和:
泼墨与皴擦大胆叠加之下,月色隐约中竹影互相掩映着看似零乱突兀,但是由画面焦点纵向辐射出的竹丛造型有着野性的喷张和飞升的运动感,使整体效果错落有致,这种从未有过的俯视构图凸显出一种超脱旧文人画的霸气,既有对混沌中的大自然生命力的感受,又有构图上的奇险张力,体现出敢于打破旧章法布局的豪迈气度,那是一种思想的升华,那是一种摈弃媚俗舞动于血脉的时代精神。
沿着这样的艺术感觉运笔写竹,韦艺和的思路豁然开朗,创作的几幅新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意新颖灵动,水墨效果或焦或晕舞动多变,画面细节耐读,意境富有新异之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06:29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艺术评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