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
韦思谦(611年~689年),本名韦仁约,字思谦,郑州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
人物生平
家世及早年经历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陕西西安)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县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却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因此出名。他曾经对人说:“御史走出国都,如果不能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
唐高宗时期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十月,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大理少卿张睿册认为其无罪。韦思谦上书弹劾此事,降褚遂良为同州刺史、张睿册为循州刺史。等到褚遂良官复中书令,韦思谦被降职为清水县令。左肃机皇甫公义任检校沛王府长史,提拔韦思谦任同府仓曹,后多次升迁,任右司郎中。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历任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唐高宗认为他很有才能,每次召他进宫谈话,即使十分疲惫,也要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说上好几个时辰才结束。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繁杂的事务,每次都要他参与裁决。当时武候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有矛盾,捏造罪名诬陷张仁祎。高宗在朝堂上询问张仁祎,张仁祎十分害怕,回答的语无伦次。韦思谦上前说:“臣与张仁祎曾是同僚,相当了解这件事的缘由。张仁祎为人懦弱而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的视听,使张仁祎不正常地获罪,那就是为臣事君不尽心了。请让二人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含义鲜明畅达,高宗非常赞同。
韦思谦在御史台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跪拜礼。有人劝他 ,他回答说:“雕、鹗、鹰、鹯,怎能与众禽为伴?为何要行跪拜礼来亲近他们?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就应独立。”他刚任左丞时,上奏说:“陛下为各部门选择人才,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缺不授。现在您不吝惜好的锦缎,让我来裁制它(言下的意思就是把好的职位拿给他充任),这是陛下知臣之深,也是臣尽命以报的时候。”他在任上整顿制订法纲,朝廷肃然。
武则天时期
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驾崩,太子李哲继位为唐中宗,武则天以太后摄政,掌握实权。
684年(嗣圣元年),唐中宗意图独立执政,武后将他废黜,改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进一步掌握权柄。九月,武后内侄武承嗣武三思屡劝武后寻事诛杀皇室近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以绝宗室之望。韦思谦和中书侍郎刘祎之都因害怕,唯唯诺诺不说话,只有中书令裴炎坚持力争以为不可。后转任宗正卿,恰逢改换官名,改任司属卿。武则天分别设置左右肃政台,任命韦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过去和御史行对等之礼,惟独韦思谦坐着接受对方的拜见。有人为此提出意见,韦思谦说:“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为何无原则行事呢?”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赐爵博昌县男,升任凤阁鸾台三品。二年,接替苏良嗣任纳言。
公元687年(垂拱三年),上表告老请求辞官,武则天答应了,加授太中大夫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死于家中,追赠幽州都督。
唐德宗年间,韦思谦得以图形凌烟阁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主要成就
政治
韦思谦做监察御史时,指出巡视就是要发挥震慑作用,对发现的问题,包括官员的问题,要把握节奏,分清轻重缓急,但都要纠正处置,件件都要有着落。如果所到之处不动摇山岳,震慑到其他的州县,那便是失职。时任宰相的褚遂良违法低价强买土地,连大理寺少卿张睿册都包庇纵容他。而韦思谦却并未退缩,他作《劾张睿册回护褚遂良断判不当奏》上书高宗,指出褚遂良不上报国家,私定低价,买卖土地,张睿册附下罔上,包庇纵容犯罪。使得褚、张二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为维护法律的公正,国家的秩序作出了贡献。
任职御史台,韦思谦指出身为谏官,本来就应独立,不应做阿谀奉承上级的事,任肃政大夫时,惟独韦思谦坐着接受御史的拜见,韦思谦认为,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不能无原则地行事,他在任上整顿制订法纲,朝廷上下的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他亦长于裁决案件,高宗遇到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每次都要他参与裁决。如田仁会诬陷张仁祎案等,他都能对案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他的刚正使其深受高宗信任,每次说上好几个时辰才结束。作为高宗开创永徽之治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后世为官者作出了表率。
文学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一篇:《劾张睿册回护褚遂良断判不当奏》。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旧唐书》:“韦思谦始以州县,奋于烟霄,持纲不避于权豪,报国能忘于妻子。自强不息,刚毅近仁,信有之矣!高季辅、皇甫公义,可谓知人矣!且福善余庆,不谓无徵,二子构堂,俱列相辅,文皆经济,政尽明能。加以承庆方危,染翰而曾非恐悚;嗣立见用,袭封而罔坠逍遥。无忝父风,宁惭祖德,谥温谥孝,何愧易名?”
《旧唐书》:“善人君子,怀忠秉正。尽富文章,咸推谏诤。岂愧明廷,无惭重柄。子子孙孙,演承余庆。”
历代评价
高季辅: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
皇甫公义: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
轶事典故
明目张胆
韦思谦做人正直,时常会劝谏皇上,有话就会直说。他考上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升为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即宰相)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正直的韦思谦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势力大,立刻上书举发他。因为证据明确,朝廷不好意思公开庇护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调出京城,降职为同州刺史。过了一段时间,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褚遂良便找了理由报复韦思谦,把他贬到外省,当一名县官。有人替韦思谦打抱不平,暗中去慰问韦思谦,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说:“我性格狂放粗率,被授予大权,遇事就要发作,遭祸害身理所应当。然而大丈夫身居刚正之位,必须明目张胆的报答国恩,终不能做碌碌无为的臣子只求保全妻子儿女。”明目,即睁亮眼睛。张胆,即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来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涕泗冰须
韦思谦十分得唐高宗的信任,在朝堂上十分倚重他。当唐高宗驾崩时,韦思谦抱病入宫临丧,泪涕凝结须髯,俯伏号哭气绝。诏令派人搀扶侍候。
亲属成员
先世
韦思谦出自东眷韦穆的韦锺。韦锺生子韦华,随宋武帝刘裕度江住在襄阳,生子韦玄,朝廷征召他做太尉掾,不赴人。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光禄勋韦祖征和宁远长史韦祖归。韦祖归有三子为韦纂、韦阐、韦叡。韦纂是南齐司徒记室参军。曾孙韦弘瑗,即韦思谦的祖父。
父亲
韦德伦,唐任丘县令。
配偶
王婉,韦嗣立生母,韦承庆继母。
弟弟
韦仁慎,驾部郎中。
儿子
韦承庆,字延休,武周丞相。
韦嗣立,字延构,唐中宗时期丞相。
孙子
韦晋,韦承庆之子,唐常州刺史。
韦长裕,韦承庆之子,唐祠部员外郎。
韦孚,韦嗣立之子,唐左司员外郎。
韦恒,韦嗣立之子,唐陈留太守。
韦济,韦嗣立之子,唐冯翊太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22:0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