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本》是《
红楼梦》的一种古版本,又称靖藏本、靖应鵾本。1959年,毛国瑶先生在南京友人
靖应鵾家中借阅了一部《红楼梦》,回家阅读后发现此版本的批语内容,与其他版本存在差异。他遂以笔记形式,共记录下了150余条,并将书归还。1964年,毛国瑶将批语寄交红学家
俞平伯先生,俞平伯发现此本价值,商借原书,而靖家已遍寻不获,后来只找到此书的一页残纸,整书估计是被当做废品出售了。
版本简介
又称靖藏本,脂靖本。题
石头记。原藏于扬州靖氏,故名。 存78回。缺第28与29回,自别本抄配,附于80回后。第30回残失3叶。原本分19小册,合装成10厚册。每半叶行数字数未察。此本每分册皆有“明远堂”及“拙生藏书”篆文图记。
此书1959年夏由毛国瑶先生发现,并借去将书中批语与
戚本对勘,共计有150条批语为戚本所无,散见于共计41回中,经他过录在横行练习簿上。撰文脂靖本红楼梦批语首次发表于
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1974年8、9月号(总第21、22合刊)。1959年秋末将钞本归还靖氏。1964年毛国瑶将批语寄交
俞平伯,俞平伯发现此本价值,商借原书,而靖家已遍寻不获。
此本正文不缺第1回石头求情,僧人大展法术将其变为美玉的400余字及“
西帆楼”(即
天香楼)一节。 此本有眉批、行间批、句下夹注批及回前回后批。朱墨杂出。其间共35回无批,即第11、19至21、25至27、31至36、38至40、44至46、51与52、55至62、68至77回。疑为抄配。
此本中独有一些极重要的批语。如第13回命作者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遗簪、更衣诸文”的人是
畸笏叟;如第22回畸笏叟所加的批语“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
丁亥,只余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拓清了
曹雪芹,
脂砚斋,畸笏叟当是三个人。此外,批语中还提供了许多先前不知道的80回后的佚稿情节。 此本第13回有一署名“常村”的批注。此批于甲戌本中为眉批,无署名。
周汝昌认为即“棠村”之误。 此本有疑为立松轩所作的“旺族都中吾首门”诗(亦见于戚本)和戊子孟夏长批。 不少批语文字错乱讹误较甚,有的难以寻读。
保留有首行书“夕葵书屋本石头记卷之”过录残页一纸,次录批语一条。 第1册封面下黏一长方形纸条,墨笔抄写
曹寅七言诗
题楝亭夜话图,竹纸抄写,书页黄脆。因保存不善,骑缝大多断裂,多处蛀蚀。蓝纸封面。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
靖本为扬州靖应鹍所藏。1959年在南京浦口出现,1964年尚在,后迷失。文革中,靖氏后人因失去此本受牵连。迄今尚未寻回。风传80年代曾见人在一往南京的列车上阅读此本,书上胡乱写着“此是
大毒草”等字样。或许犹存人世。因靖本只有毛国瑶先生一人亲见过,部分研究者怀疑此本并不存在。 此本原藏者为先人
八旗辽阳某氏,因军功赐姓,始迁
江都,
乾嘉之际移居
扬州,清末复迁
南京。在扬州时与
吴鼒(夕葵书屋主人)交游。吴应藏有另本。据考,吴之一生富收藏,精
校勘,故其本当非属一般,然不知尚存于天地之间否。
面世与失踪
江苏省江都砖桥有一个小村庄叫靖家营,村中有半数以上人家姓靖。这个本不起眼的小村庄,与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
红学”研究上极有价值的“靖本”《红楼梦》曾在这里整整沉睡了90个年头。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困境中写下了《红楼梦》,当时虽不能出版发行,却在至亲好友之间传抄流行。靖家因与曹家有特殊关系,在乾隆年间得到了一部《红楼梦》抄本,在抄本第1册封面上,还贴有1首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
题楝亭夜话图”长诗,诗页上注明是“乾隆四十一年五月录”,经
红学家们考证,这诗是曹寅的一次改稿。
红学权威俞平伯曾在此贴条的照片上题字,称它“抄写精审,一字不讹”,可见决非一般抄书匠所为。靖氏能在曹雪芹死后13年,还能将他祖父的诗稿笔笔工整地抄贴在他的著作中,可以佐证靖氏先辈与曹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靖家营的靖氏祖辈对这部《红楼梦》抄本视若家珍,从不示人,并一直由长房保管。在靖氏长房两次搬迁时,都一直带着这部祖传的《红楼梦》抄本。但当他们的后人为衣食疲于奔命的时候,对这部既不能充饥,又不能御寒的古抄本珍爱、迷恋之情逐渐淡薄了。到20世纪50年代末,不用说长居靖家营的靖氏后代不知道祖辈的这番心血,就连保管这部书的靖氏长房一家,也已将它束之高阁,任凭蛛网尘封了。
1959年夏天,“红学”爱好者毛国瑶先生,到时居南京浦口的挚友靖应鵾家借阅古书,在靖家阁楼上的旧书堆里发现了这部线装古抄本《红楼梦》,共有厚厚的10册,是由19分册合并装订起来的。每个分册上都有暗蓝色封皮,盖有江都靖家营靖氏祠堂“明远堂”和“拙生藏书”两枚篆文图章。书已破旧,纸张黄脆,
骑缝断裂,有很多虫蛀的小洞,全书只剩下77回多一点,书中有大量批语和贴条。当时,毛国瑶家里有一部“有正书局”石印的大字本《红楼梦》,他看到靖家这部古抄本上的许多朱墨批语是“有正本”上所没有的,于是借回去与“有正本”对照参阅,并将“有正本”中所没有或不同的批语及正文抄录了150多条。1964年,他看到“红学”权威俞平伯发表的一篇“红学”论文后,将自己的发现写信告诉俞先生,引起了俞平伯的重视。俞平伯随即回信说:“这些批语,很有价值”,“大都作于曹雪芹生前,部分作于曹雪芹身后。”并请毛国瑶将靖氏所藏的古抄本寄去一观。可是,当毛国瑶再到靖家商借这部古抄本时,抄本已经杳无踪影了。据说可能当废纸卖了。靖应鵾仅在家中另一旧书中发现了原粘贴在靖本《红楼梦》第一册封面下的一张纸,上面记录了一条批语。毛国瑶将它寄给了俞平伯,俞平伯考证后认为,批语用的是乾隆年间的竹纸,系“夕葵书屋”《石头记》中一条重要批语。“夕葵书屋”是乾嘉时期著名文士
吴敬梓后人
吴鼎的室名。1965年,毛国瑶又将所摘抄的批语寄给著名的红学家
吴世昌、
吴恩裕、周汝昌。周汝昌于当年7月率先在香港《大公报》发表了《〈红楼梦〉片本的新发现》一文,正式将靖氏所藏的古抄本《红楼梦》定名为“靖本”。
学界研究
支持者说
如果说“靖本”是“红学”研究中的一方瑰宝,毛国瑶所摘录的批语则是其中的一串珍珠,它一投入“红学”这方湖里,便激起了层层波澜。国内俞平伯、周汝昌、吴世昌、吴恩裕等红学专家都有过专门论述。国外及港台红学家
赵冈、
潘重规、
高阳、严冬阳等也曾撰文论及。周汝昌在写给靖氏后人的信中称“‘靖本’是200年来发现的各种旧抄本中最宝贵的一部。”他还在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了靖本的特色:“一、它保存了很多不见于其他抄本的朱墨批,见于他本的也多有文字异同;二、小说正文也有独特的异文。”新加坡南洋大学教授皮述民在发表的一篇红学论文中,称“靖本”的发现“是《红楼梦》考证的转折点。”从此,“靖家营”这个小村庄也随着“靖本”的光华,进入了红学家的视野,名闻中外了。可惜至今这部抄本没有面世,实在是红学界的憾事。
反对者说
不少研究者如
高阳、那宗训、
魏子云、
徐恭时、
俞润生、
石昕生、李同生、任俊潮等人认为其为毛国瑶伪造:
第一,任俊潮揭出靖批第116条,系根据俞平伯《
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伪造。这一条可说是铁证。
按此条靖批为:湘菱为人根基不下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袭平惜幼年罗祸命薄运乖至为侧室……
庚辰本第四十八回平批为:细想
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
俞氏《辑评》则为:细思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
这条批语,俞氏《辑评》系据庚辰本辑录,其1954年初版和1957年版均脱漏加着重号的12字,至1960年新版才补正。而靖批却与《辑评》旧版完全一样,也脱漏那12字。单凭这一条,就能够证明靖批是据《辑评》旧版改造制作的伪品。
第二,毛国瑶、靖应鵾所提供的“夕葵残叶”批语文字并非写于乾隆年间,而是使用当代
简化字所伪造。(如图所示)
过录批语
其它:第一册封面下粘一长方形字条长五寸宽约三寸半左下方撕缺可见“ラ白三(乃去掉撇,在原来撇的位置加一竖)(月去掉左边一撇)录”①字样墨笔书写内容如下:
紫雪
溟濛楝花老蛙鸣
厅事多青草庐江太守访故人浔江
并驾能倾倒两家门第皆
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炎斗炎嫡岂无炙鲤与
寒鷃不乏
蒸梨兼瀹枣二
簋用享
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忆昔
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狡好
马曹狗监共
嘲难而今触痛伤怀抱交情独剩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红缟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始觉诗书是坦途未妨
车毂当
行潦家家争唱
饮水词纳兰小字几曾知布袍
廓落任安在说向
名场尔许时
①据《红楼梦版本论丛》此处几个字是:(内去掉人,上加一横)(由中间的十变为一)(年去掉两竖)(刀下加一横)(月去掉左边一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