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青蝇
《诗经》作品
《小雅·青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而别听信谗言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说君子不要听信谗言,第二章说谗言害国,第三章继续斥责谗言的祸害。三章循环往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形象刻画淋漓尽致。此诗通篇以营营青蝇为喻,比喻那些向当政者进谗的小人嘴脸,取喻形象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和谴责的力度,对后世诗文创作有较大影响。
作品原文
小雅·青蝇⑴
营营青蝇⑵,止于樊⑶。岂弟君子⑷,无信谗言⑸。
营营青蝇,止于棘⑹。谗人罔极⑺,交乱四国⑻。
营营青蝇,止于榛⑼。谗人罔极,构我二人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青蝇:一种绿头的大苍蝇,比喻谗人。
⑵营营:拟苍蝇飞舞声。一说往来飞行貌,兼表苍蝇叫声。
⑶止:停下,止息,止留。樊:藩篱,篱笆。
⑷岂(kǎi)弟(tì):同“恺悌”,平和有礼,和乐平易。
⑸无信:不要相信。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⑹棘:酸枣树。一说荆棘丛。
⑺罔(wǎng)极:指行为不轨,没有原则标准。罔,无。极,准则,定准。
⑻交乱:交相为乱,制造祸乱。四国:四方之国,指天下。
⑼榛(zhēn):榛树,一种丛生的灌木,果实名榛子,可食。
⑽构:播弄,构陷,陷害,挑唆关系,指离间。
白话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此诗的作者,历代研究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诗中的“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诗中的“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认为诗的作者是卫武公。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
清代魏源《诗古微》:“《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
后世影响
《小雅·青蝇》一诗以青蝇喻谗人,形象贴切生动,后人多采用“青蝇”作为谗毁者的代称,如王充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论衡·商虫》),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宴胡楚真禁所》),李白诗“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秦观诗“谁知挥却青蝇辈,功在春蚕一觉眠”(《次韵罗正之惠绵扇》)。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2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