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始建于1955年1月,初称青海省鼠疫防治站,1959年改称青海省鼠疫防治所,1962年改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所,1980年11月改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2000年3月起启用现名。
机构简介
建所初期,是以鼠疫为单一病种的防治科研机构,1982年5月,为便于统一归口管理,将青海省卫生防疫站下设的布病科和
碘缺乏病科及青海省
高原心脏病研究所下设的包虫病科移交我所,逐步组建了以鼠疫、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
大骨节病、布病、寄生虫病和地方性砷中毒等多病种为对象的省级地方病防治机构。
目前全所分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业务部门设有鼠疫预防控制科、布病预防控制科、微量元素病预防控制科、碘缺乏病控制实验室、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实验动物中心6个科室;职能部门设有综合办公室、财务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后勤管理科;设有物业服务部。
团队情况
现有职工196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155名,占职工总数的79.08%;
行政管理人员2名,占1.02%。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高级职称的25名,其中正高7人,占4.5%,副高18人,占11.63%;中级55人,占35.4%;初级职称75名,占47.38%。工勤人员41人。专业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生3名,占全所总人数的1.93%;本科学历53人,占34.19%;大专学历51人,占32.9%;中专以下学历48人,占近31%。
发展进程
建所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防治、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9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厅科技进步奖多项。部分专家学者参与专业书籍和大、中专院校教科书的编写任务,先后完成《鼠疫》、《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国鼠疫及其防治》、《中国鼠疫与环境图集》、《青藏高原人畜共患病》、《青藏高原蚤目志》、《地方性克汀病》、《肝胆寄生虫学》、《
实用医学寄生虫学》、《
实用传染病防治》、《中国弓形虫病》等书的编写,已由各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所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我所各级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已查明全省33个县(市)、121个乡(镇)为
鼠疫自然疫源地,疫点649处,疫源地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尚有18万有獭面积待查。经连年监测结果表明,动物间鼠疫每年都有流行,人间鼠疫时有发生,除1972、1984、1999、2000年四个年次未发生外其他年份都发生散在流行,且新的疫源地不断证实,一些静息多年的老疫源地死灰复燃,这对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碘缺乏病在我省各地都有流行,以西宁、海东及环湖地区病情较重,现有地甲病人5.5万,克汀病1200人,亚临床克汀病人12万。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行《
食盐专营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食用加碘盐,使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布病分布全省,现有患者3万余人,以牧业地区病情较重,经过多年的综合性防治,全省人间布病防治效果通过省级验收,已达到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包虫病分布全省,在我省人群感染率最高达15%,平均为4-5%。家畜平均感染率50%以上,野生动物感染率为7%左右。全省有患者近20万人。
氟中毒病分布于我省19个县市、120个乡的415个行政村。病区人口31万,氟斑牙患者16万人,氟骨症患者1.1万人。
大骨节病分布于我省3个县,病区人口达2万人,证实患者2460人。病情活跃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我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生活习俗和经济落后等原因的影响,虽然我们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但未能彻底消除,广大的农牧区群众仍受到地方病的危害,病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为病区群众造福。
省级特色专科-鼠疫防治专业跟踪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引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鼠疫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及疑点问题,为控制我省鼠疫流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省级重点实验室-碘缺乏病控制实验室和包虫病控制实验室着重解决碘缺乏病控制和包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及疑点问题,探讨碘缺乏病和包虫病发病机理,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我们将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提高专业实验室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实验室工作质量,为全省碘缺乏病和包虫病得以预防控制做出更大贡献。
设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的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鼠疫菌专业实验室,是我国国家级鼠疫菌库,承担着全国鼠疫菌的收集、鉴定、管理、保藏和供应。1982年根据卫生部[82]65号文件《关于鼠疫菌种转移集中保存地点的通知》精神,决定全国战备菌种保存库由吉林省第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迁至我所。1983年我所成立了鼠疫菌专业实验室,1987年全国鼠疫菌及档案全部由吉林第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转至我所,并在我所修建了全国中心鼠疫菌种保存库。1990年10月开始接受全国各地鼠疫菌种。截止目前库内保藏着1943年以来我国不同
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宿主和媒介中分离的鼠疫菌株。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鼠疫菌种资源库,国家一直都很重视,每年拨专款10~15万元维持其正常工作。2000年以来,为加强其安全防范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及武警青海总队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实现了武警部队守卫国家菌库。
按
青海省卫生厅确定的卫生改革任务,认真贯彻《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改革探索。已初步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