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
河北省和北京市境内的山峰
雾灵山,燕山山脉支脉,原名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和北京市密云县东部,距密云县城关镇东北63千米,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山体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
位置境域
雾灵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和北京市密云县东部,距密云县城关镇东北63千米,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7~117°35',北纬40°29’~40°38’,山体南北走向,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
地理环境
地质
在距今45亿年前的太古代,雾灵山所在地还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从太古代初至今这45亿年间,经历了深海、变浅、消退、海底露出水面、加里东运动第一次抬升、华力西运动第二次抬升、燕山运动第三次抬升等地质变迁,出现了古燕辽海、华北浅陆表海、露出水面临时陆地、海水陆地交替、永久陆地、造山、成山7个地质形态。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持续了7000多万年的燕山造山运动,使雾灵山横空出世,巍峨矗立,成为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形成距今已有6700万年。岩石种类较多,岩浆岩以花岗岩、玄武岩为主;沉积岩以石灰岩、页岩、砂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
地貌
雾灵山为燕山山脉的主峰,主峰歪桃峰海拔2116米,区域最低海拔450米,大部分山峰在1600米以上,层峦叠嶂,有山峰、山脊、山顶台地、山间小盆地、深沟峡谷等地貌类型。沟谷“V”形,宽十几米至数百米。坡度25°~50°。
气候
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年平均气温7.6℃,1月最冷平均-15.6℃,极限最低温度-50℃;7月最热平均17.6℃,极限最高温度39℃。≥10℃积温为3000℃~3400℃,年均日照287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蒸发量1444毫米,无霜期130天。4~10月山上山下平均日温差达13℃,盛夏高温天气时更为明显,日温差高达20℃。
植被
雾灵山是暖温带阔叶林区向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的过渡地带,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北坡植被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带,位于海拔800~1400米;针阔叶混交林带,位于海拔1400~1600米。雾灵山地带性植被是以栎属、桦木属、杨属等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以油松占优势的温带针叶林。同时还分布着一些重要的珍稀濒危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如核桃楸林、黄檗林和紫椴林等。
土壤
雾灵山的土壤类型分为典型褐土、淋溶褐土、棕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其中典型褐土位于海拔400~600米之间,枯落物在0~5厘米以下,腐殖质厚度在0~10厘米以下,土层厚度在20~40厘米之间,PH值6.5~7.5。淋溶褐土位于海拔600~900米之间,枯落物厚度为3~1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5~15厘米,土层厚度在25~45厘米之间,PH值5.5~6.5。棕色森林土位于海拔900~1900米之间,枯落物厚度为10~5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15~50厘米,土层厚度在35~105厘米之间,PH值6.0~6.5。亚高山草甸土位于海拔1900米以上,枯落物厚度为3~10厘米,腐殖质厚度在5~15厘米,土层厚度在30~60厘米之间,PH值5.1~6.7。
水文
雾灵山地处潮河和滦河上游,由919条溪河构成雾灵山水系,每年流入密云水库6679万立方米,潘家口水库4321万立方米,是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重要水源地,由东北至西南一条分水岭把雾灵山分成海河水系和滦河水系。
海河水系集水面积11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6679万立方米,又分为北、西两个支流。北支流有流水沟、字石沟、龙潭沟等183条溪河汇于安达木河潮河密云水库;西支流有鱼鳞沟、北松树峪、老虎沟、水泉沟、二蟒沟等290条溪河汇清水河流入密云水库。
滦河水系集水面积9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321万立方米,有仙人塔沟、五岔沟、八道河和冰冷沟等446条溪河汇于柳河经滦河流入潘家口水库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雾灵山据统计有高等植物1870种,高等动物247种,昆虫3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人参,二级保护植物有胡桃,三级保护植物有核桃楸野大豆青檀等8种,有陆生脊椎动物17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有秃鹫猕猴斑羚等18种。在莲花池、落松台、主峰区域有轮叶贝母较大种群,合计超300株;在主峰、白草洼区域有大花杓兰斑花杓兰种群,合计超200株;在冰沟、主峰、白草洼、落松台等区域有红松紫椴斑花杓兰黄檗等珍稀、濒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雾灵山林区内有豹猫勺鸡红隼苍鹰褐头鸫野猪黄鼬果子狸狍子等众多野生动物。
旅游资源
雾灵山形成正门、北门、西门三座山门,五龙头、仙人塔、龙潭、清凉界四个景区150多个景点。水体景观有龙潭瀑布、小壶口瀑布、阴阳潭、浴潭、八音瀑等;峰石景观有仙人塔、三像石、五龙头、泼墨峰等;植物景观有卧龙松、古香杨、猕猴桃园、天然白桦林等;气象景观有雾灵云海、雾灵日出、雾灵佛光等;人文景观有清凉界碑、雾灵真境等。
仙人塔位于仙人塔景区海拔1400米的“V”型山谷之内,沟谷两侧山崖陡峭,崖高均在百米之上。仙人塔被誉为“京东第一塔”,是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的柱状岩体,高48米,地际部分宽9米,厚5米,上尖下粗,呈四角形状,犹如四角宝塔,又因其形似仙人,故名仙人塔。塔体自然裂缝较多,塔顶上方有两块巨石。
龙潭瀑布是龙潭景区的主要景点,位于海拔1200米的峡谷中,距离龙潭停车场990米。龙潭的潭面,略呈扇形,200平方米,最深处达10多米。春冬季节,两座山峰间夹峙着一面高56米,宽100米的厚厚冰壁。
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雾灵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雾灵山其名的由来,因为山谷中的云雾有灵气。
长城文化
雾灵山自东汉以来就成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土汉族争夺之地,北齐修筑了长城开始被动防御,隋、唐、宋修缮长城,明朝重修宋辽时期及元代搁置的残破长城,雾灵山为关外奚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在兴隆境内开始修了一些长城,向东一直延伸到大海,雾灵山被圈在北齐长城以外。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587年),派周摇发11万男丁在前代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缮连缀,防御突厥、契丹势力的侵袭。明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调守蓟镇,在雾灵山一带修筑墙子岭关(今墙子路)、白岭关、五虎(水)门、黑峪关(今黑谷关)、曹家路、金山岭长城等,驻守重兵、训练兵马。
红色文化
抗战期间,李运昌包森宋时轮邓华等高级将领被派到雾灵山,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17日,宋时轮、邓华率八路军第四纵队五千多名指战员,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洛川会议指示,挺进雾灵山区,攻克兴隆县城后转战各地。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雾灵山区抗日游击队伍已达7000多人,在雾灵山西侧的大、小黄崖川建立了大小黄崖抗日根据地,形成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大小黄崖根据地隶属于平(平谷)、密(密云)、兴(兴隆)抗日联合县政府,后改属承(承德)、兴(兴隆)、密(密云)抗日联合县政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夏,冀热北区八路军北进敌后武工队,在龙潭沿与日寇遭遇,激战中政治部主任张振东、五区公安助理韩亚如壮烈牺牲。在雾灵山中的抗日斗争中,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地委书记田野等先后牺牲,有300多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和3000多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雾灵山区。
文物古迹
雾灵山清凉界石刻位于兴隆县北水泉乡大沟村,为明石刻。2001年2月7日,雾灵山清凉界石刻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长31米、宽30米、高29米,大约30米见方,略呈圆形,重约7.2万吨,在大字石正中竖刻着刘伯温题“雾灵山清凉界”6个隶体大字,每字2米见方,约4平方米。6个大字两侧自右向左各刻有90多个45厘米见方的隶体中号字。在大号和中号字的下方,自右向左竖刻着近500个15厘米见方的小号字,分段字体不一,每段末尾各有签名。碑刻分三次完成。第一次是洪武四年(1371年)镌刻刘伯温的题词,第二次是 明万历三年五月初五(1575年)刻的左侧字,第三次是崇祯八年三月初一(1635年)刻的右侧字。
艺文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遍游雾灵山,在《水经注》中赞美雾灵山;明洪武年间,中丞刘伯温曾到雾灵山巡视,并留下巨型摩崖石刻“雾灵山清凉界”碑;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雾灵山曾写道:“山山攒簇雾灵山,壁陡崖悬不可攀,我今方知来绝塞,古人于此控雄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江泽民姜春云等先后来到雾灵山视察,1991年江泽民于雾灵山北麓题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赞美雾灵山。
神话传说
在雾灵金山与落松台之间,有一座山峰就像华表上的望天犼,张着一张巨型大嘴似乎在对天大声吼叫,故称天吼峰。据传,在北齐设计长城路线的时候,北齐的首脑人物们要把雾灵山圈在长城以内。也就在这天夜里,北齐皇帝高洋和长城总设计官,竟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形巨大的神仙警告他们: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你们这些无能之辈不能将雾灵山圈在关内,只能留在关外,如若不听,五雷狂轰。但高洋根本没把此梦当真,继续命人进行他的长城大业。当长城工程经过黑谷关继续向前延伸到雾灵山时,一座山峰突然发出阵阵闷雷般的吼声,三天三夜不停,吓得修建长城的人们心惊胆寒,四处逃窜。
闷雷惊醒了设计官,想起了梦中神仙的警告,连忙将长城改线,走雾灵山西麓,并星夜兼程赶往京师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禀告皇帝。不料皇帝也就在他下令修筑雾灵山长城以后,突然患上了癫狂症,没日没夜地唱歌跳舞,饮酒杀人。雾灵山长城不得已改线,那座山峰变成了望天犼的样子。从此雾灵山就有了天吼峰。
关于仙人塔的传说比较多,一种说法是说仙人塔原本是古燕辽海的定海神针。随着岁月的流逝,华北北部经历了海洋(古燕辽海)、陆地、再海洋(华北浅陆表海)、再陆地,几度沉浮后,海水远去消失,定海神针便永久地留在了这个地方,它左右的镇塔石就是当年守护定海神针的虾兵蟹将。
另一种说法是姜子牙与仙人塔的故事。姜子牙早年在雾灵山修行,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火烧胡大仙,元始天尊收徒,收雷震子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把自己的归宿定在了雾灵山,他与雾灵山有着不解之缘。姜子牙与仙人塔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话说姜子牙兴周灭纣,功成名就,分封诸神,共封了365个神。本想把泰山岱庙留给自己,可让黄飞虎抢了去。姜子牙非常生气,就想另找一处更好的地方。想来想去,就属当年修行过的雾灵山最好,于是重回故地雾灵山修行。
一天,突然,地动山摇,洪水肆虐。姜子牙掐指一算,原来是看守雾灵山海眼的黑白两条小龙在作怪。他马上赶去,果然黑白两条小龙正在搅动海眼,大水由海眼奔涌而出,两侧的山峰也被搅动得摇摇欲坠,情急之下姜子牙从百宝囊中掏出一物,抛向海眼,说声“变”,霎时间,一座石塔砸向海眼,小黑龙躲闪不及,被压在了塔下。可小黑龙仍不死心,用力扭动身躯,想掀翻石塔,塔下已涌出涓涓细流,塔身左右摇摆,眼看就要四分五裂。正在这危急之时,天空中飘然落下三道神符,一道落在石塔顶上,化作巨石,另两道分别落在石塔两侧的山脊上,化作左、右镇塔石,从此这石塔就丝毫不动了,化作今天的仙人塔。原来这三道神符是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助他一臂之力。小白龙本想救小黑龙,一看这情景,扭头仓皇逃到后山龙潭里。因为仙人塔上有了神符。
宗教
自南梁开始,佛教开始在雾灵山盛行,到辽、金、元三代达到鼎盛时期,并渗入了道教和一些其他教派。由于到了明朝战争不断,加上清朝的严格封禁,雾灵山的宗教活动消失,只留下了证明有过宗教活动的地名和遗址。南北朝时期,雾灵山已成为北方的一处佛教圣地,南梁三大士之一、中国释门人物宝志公曾在雾灵山讲经说法。北宋时期,辽国在燕京的东面雾灵山修建了兴隆寺大型寺庙群,寓意人丁兴旺、农牧隆盛。元代的雾灵山被皇家视为与五台山同等的重要地位。
明代雾灵山兴隆寺香火渐少,后被大乘天真圆顿教占据,本教以红色梅花为印记,以北直隶(含雾灵山一带)为红梅头,以南京一带为红梅尾,遂将兴隆寺更名为“红梅寺”,并把雾灵山作为“求道灵山”。雾灵山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被划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香火被禁,寺院无人经管,古刹陆续倒塌。
保护研究
价值意义
雾灵山是中国东北、华北、蒙古三大动植物系区交汇区域,加之地貌类型丰富、海拔高差变化大,沟谷切割强烈,生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直接关系着京津的生态安全。雾灵山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作用,年生态价值104.1亿元。雾灵山年吸附沙尘19万吨,改善了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和避免了沙尘的危害,有效地控制了沙化南侵,护卫了京津。雾灵山年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物等有害气体1959吨,是京津及周边地区的大气净化极强区,同时对华北地区的大气也起着一定的净化作用。雾灵山年吸收二氧化碳1872万吨,释放氧气1368万吨,是京津地区庞大的大气增氧器。
生态保护
清顺治二年(1645年),雾灵山被划为清东陵的太祖山和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陵区占地2500平方千米,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专设墙子路和曹家路二兵营重兵守护后龙一带安全。
1950年,始建森林经营机构,成立雾灵山森林经营所,全面开展封山育林,荒山造林。1962年划为林业部直属实验林场,并将主峰周围8000亩划为自然保护区。
1984年1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河北省雾灵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和猕猴分布北限。1993年,成立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获得荣誉
2014年7月,雾灵山入选2014年中国避暑名山榜50佳。
2015年7月,雾灵山入选“第十二届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
2017年12月,雾灵山获2017年“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7 21:09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