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词语释义
雪花,一种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又名未央花和六出,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释义
1、亦写作“雪花儿”;
2、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
3、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
4、某些白色物的代称;
5、美丽的东西,多指女子美丽窈窕;
形成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相关描述
高正臣晦日置酒林亭》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唐白居易《题州北路旁老柳树》诗:“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唐温庭筠《杏花》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唐·韩愈春雪》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元稹《南秦雪》诗:“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鸟。宋司光《鹭鸶》诗“遥望孤飞下秋水,雪花一片落晴天。
水花。宋范成大初泛潇湘》诗:“六浆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宋方岳《观鱼》诗:“湘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明 袁可立蓬莱阁望海》:“雪花喷浪色,雷吼撼涛声。”
米。宋范成大《田家留客行》:“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名茶名。泡后,茶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泡沫,故称。
白银。白面和油包沙糖的点心。
闽南语方言,指电视或相片等出现的杂质或多余线条。(常用这个词的多见于台湾,海陆丰地区)
参考资料
雪花.dehua.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4:27
目录
概述
释义
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