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话 也指(城关话、城壁话)是
南雄方言之一,分布在
雄州街道及
古市镇、
主田镇、
全安镇等镇的附城部分区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有7个声调,是
客家话、
广府话、
官话、
湘语、
赣语融合而形成的,但其词汇、语音及语法、惯用语都跟江浙沪一带的吴语有相通的地方。
由来
粤北虽处于五岭之南,但在地域上与
湘南、
赣南毗邻,加之历史上曾经多次与湘南、赣南有行政建制上的联系,所以,古代粤北方言与
湖南、
江西方言应该不无关系。这方面古人尽管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觉察。在清代阮元所修的《广东通》第九十三卷,就管男确指出:“留雄
连州,地连楚豫,言语大略相通,其声重以急。”
在这里,“韶雄
连州”是清朝等北地区的三个州一—
韶州、
雄州、
连州,泛指整个粤北地区:“楚”泛指今湖南省,“豫”是古代的豫章郡,泛指今
江西省。“言语大略相通”正说明了
粤北与
湖南、
江西方言的密切关系。
雄州镇的方言较早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1933)指出:“南雄、曲江二县,我曾亲往调查,二地各乡全为客家,唯南雄城内颇杂湘赣系人,语言不与客家相似,亦不与广东本地系相似。”利用现代语言科学的方法调查研究南雄方言的可能始于易家乐(Egerod,1983),他认为南雄话的白读比接近湘方言更接近闽方言的白读和与这个白读层有关的南方语痕迹,南雄话的文读比迄今描述过的任何其他方言更接近湘方言。谢自立上世纪 80 年代末也调查过南雄城关话,他认为“城关话自成一体,跟其他三片有较大的差别,究竟应该归入哪个大方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查过南雄城关话的还有郑张尚芳和沙加尔(LaurentSagart),前者把南雄话归入系属未明的“韶州土话”,具体见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之 B13图;后者认为南雄话和客家话源于几百年前赣南一带的某种方言(Sagart,2001)。比较有特色的还有南雄东部一带的乌迳话,张双庆、万波(1996)详细比较了乌迳音系与粤东、赣南客家音系的异同,认为乌迳话属于客家方言。至于仁化县东北部的长江话,客家方言的性质也比较明显(李冬香,2000)。庄初升(2004)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认为分布在粤北的 10 个市县区的粤北土话可以划分为雄州片、韶州片和连州片 3 片,其中雄州片包括南雄市及仁化县长江等地,明显具有客家方言的性质,可以归入客家方言。覃远雄(2007)为即将出版的《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平话和土话”图所作的文字说明,同意庄初升(2004)的意见,把雄州片的土话划归客家方言。
南雄方言介绍
南雄境内方言极为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四片:雄州话、上方话、下方话和北山话。
上方话(位置处于境内浈江的上游)在大塘镇(并入油山镇)、
油山镇、
邓坊镇、
乌迳镇、
黄坑镇、新龙镇(并入坪田镇)、
坪田镇、
南亩镇、孔江镇(并入
乌迳镇)、
界址镇等乡镇通行,使用人口大约为10万,占全市人口的24.4%。
下方话(位置处于境内浈江的下游)在
湖口镇、
珠玑镇、
梅岭镇(并入
珠玑镇)、
水口镇、
江头镇、
主田镇、
古市镇、
全安镇等乡镇通行,使用人口约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8.6%。
北山话在
百顺镇、
帽子峰镇、
澜河镇、苍石镇(并入
全安镇)(上述地区大都处于南雄的西北部)等乡镇通行,使用人口约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3%。
这三片地区的乡民大多自称祖上从江西或福建迁来,与客家关系密切。从语音特征上看,这些地方的土语既有与客家话一致的地方,也有与客家话不同的地方。
雄州话只在市区
雄州街道及其近郊范围内通行,使用人口约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7%,它自成一体,无论在语音、
语调、词汇和语法都与其他三片有较大区别,究竟归入哪个大方言至今没有定论。
雄州话介绍
雄州话在《中国方言地图集》中标为归属未明的土话之一,原因是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主要是讨论其语法特点。本文共分三部分:词法、
虚词、特殊句式。
南雄市区雄州话,是个方言孤岛、被县郊的赣闽腔客家话(不同
梅县腔)包围。 初唐时,珠江口沙洲尚未淤积成陆,番禺是大片汪洋群岛,气候湿热、多蚊虫病毒,南迁的北人(部份广府人祖先)难以忍受,大量聚居在粤北山区较凉爽的 南雄。
到宋朝,珠三角基本形成,这些广府人的祖先便纷纷从南雄迁到珠三角,抢占耕地。广府人祖先迁走後,元明清三朝,陆续有周边省份人口迁入南雄,形成现在的南雄话。
学界称雄州话为「未明归属的粤北土话」,它同时混有 吴语(30%字音)、官话(30%)、粤(20%)、赣(10%)、闽(10%)、湘(声调) 等元素,总体倾向吴语,基本吻合 绍兴越剧、苏州评弹 的唱词。
语法特点
一、 词法
雄州
话的口语用字特点很多,现在选取口语中常用的字“佬\u4fda\u516c\u726f\u5a46\u5af2\u5187\u5934\u5f97\u592b娘”来作为例子。
1.【佬】 常用于词语的词尾,是词语附加式。它的用途如下:
(1)词尾“佬”是名词化的标志,它的用法与广州话的“佬”基本一致。加在地名后则表示该地区的人。此时的“佬”用在地名后带有贬义
色彩,不是尊称。
南雄佬、
韶关佬、
广州佬、
北方佬、城壁佬。加在动宾词组后则表示操某种职业的人。打铁佬、补镬佬、耕田佬、碾米佬。
(2)雄州话中的“佬”还可以加在亲属称谓后,不论长辈晚辈,。一般是背称时说,带有亲热成分,而不没有贬义色彩。公佬(祖父)、婆佬(祖母)、爷[ya]佬(父亲)、借[jia]佬(母亲)、姐佬(姐姐)、哥佬(哥哥)、弟佬(弟弟)。
(3)“佬”字虽然有时能够用“人”代替,比如第一种用法。但表示特指的人称代词时,一般用“佬”,而不能用“人”。如下:陪个佬 那个人伽个佬 这个人
(4)“佬”字除了以上所述的词汇外,还可以组成“佬佬”。它有两种读法,依借其声调的不同和语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佬佬 疑问语气 表示“谁,哪一个”
佬佬 陈述语气 表示“大家,全部”
2.【俚】 这也是雄州话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字。它也常用于词语或句子的尾部。
(1)可加在许多事物名称后,作为词尾后缀,此时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子、儿”。凳俚(凳子) 橙俚(橘子) 枇俚(柿子)瓜俚(瓜) 老鼠俚(老鼠) 鸡蓝俚(童子鸡)
(2)可加在动宾词组后,使其成为名词性结构。
打地雷公俚”,表示“打陀螺”(一种游戏)行为。
“打爆竹俚”, 表示“放爆竹”这种行为。
(3)它还可以加在指示代词后面,表示实在意义,这时和指示代词一起组成了方位词。
陪(那)+俚 —— 陪俚(那里)
伽(这)+ 俚 —— 伽俚(这里)
腊(哪)+俚 —— 腊俚 (哪里)
3.【公】、【婆】、【牯】、【嫲】在雄州话中它们都是用来称呼某种男女或区别某些动物的雌雄。这在很多南方方言都有类似现象,只是用字有些不同。而“公”、“婆”是用来称呼尊亲属的,有时称呼某种男女;“牯”、“嫲”也可以用来区别某些动物的性别。“牯”、“嫲”,多指猪、牛等哺乳动物。而它们的用法与客家话中的“牯”、“嫲”的用法是相似的。②
公公(祖父) 婆婆(祖母)
假公(外祖父) 假婆(外祖母)
贼牯(男贼) 贼嫲(女贼)
肥牯(男胖子) 肥婆(女胖子)
矮牯(男矮子) 矮嫲(女矮子)
猪牯(公猪) 猪嫲(婆)(母猪)
姨爹(姨丈) 姨婆(姨母)
牛牯(公牛) 牛嫲(母牛)
“公”、“婆”、“牯”、“嫲”,其实也不限于上文说的表示性别,下文则讨论其它的特点。
“公”,除指男性和雄性动物外,还可以泛指动物、身体器官、自然界或其他事物。
鼻公(鼻子) 耳公(耳朵) 雷公(雷)
“嫲”,也可以不指女性也不指雌性动物,而用于指某些器物。
勺嫲(水勺) 笠嫲(斗笠)
4.【头】这个也是雄州话中较为常用的交际字。它的意义主要有两种:
(1)它和普通话中的“头”表示相同的意思,即脑袋的意思。如头额壳(头颅)。
(2)“头”还可以加在上下或身体器官等词后,组成具有实在意义的名词。
上头(上边、上司) 下头(下边、下属)
脚趾头(大脚指头) 手指头(大拇指)
(3)“头”还可以加在名词后面,做词尾,不代表任何实在意义。
猪牯头(公猪) 日头(太阳)
二、雄州话的虚词
在南雄雄州话中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动态助词。如:“紧”、“紧得”、“波”、“了波”
1.“紧”、“紧得”,是后置的修饰性虚词,大多粘附在谓词之后作为修饰成分,在语法意义上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持续。它组成语句的形式为“主语+V+紧+宾语”
〈1〉我食紧饭(我正在吃饭)
〈2〉我打紧篮球(我正在打篮球)
〈3〉我同佢讲紧得话(我和他正在讲话)
“紧”,是属于不可扩展的单位,紧跟在谓语后面,而在谓词和它之间不能再加任何词。
“打紧篮球”不能说成“打得紧篮球”
但也并不是全部“紧”都符合这个规律, “紧”在南雄雄州话中还有重要,严重,紧急的意思。
〈4〉不打紧(不着急,没关系)
〈5〉要不要紧?(严重不严重?)
2.“波”、“了波”,在语法意义上表示结束了某种动作行为,语法功能上属于结构性虚词,通常附加在该行为动词的后面。它组成的语句的形式为“主语+V+波(了波)+宾语”
〈6〉佢睡了波觉(他已经睡了)
“V+波(了波)+宾语”,宾语可以省略(佢睡了波),而加宾语的情况又分两种情况
A.由名词或代词直接作宾语
〈7〉佢打波我(他打了我)
〈8〉我食了波饭(我已经吃了饭)
〈9〉纸飞机飞了波陪边(纸飞机飞过去了那边)
B.由谓词性词组充当宾语
〈10〉我昨日移波做客(昨天我去了做客)
〈11〉佢移了波打篮球(他已经去了打篮球)
在被动句中,在“了波”,“波”后还可以加上补语,它组成的语句的形式为“主语+被动词+宾语+V+了波(波)+补语”
〈12〉佢拿上司调了波走(他被上司调走了)
值得注意的是,波和了波表示的意思还是有所不同的,虽然都是表示完成态
A佢移波广州。(他去过广州)
B佢移了波广州。(他已经去了广州)
A句中只是说他曾经去过广州,至于现在在不在广州则是未知。
B句中说他现在离开了当下的场所而去了广州,现在是在广州或去广州的途中。
所以 含“波”的句子和英语中的过去完成时相似,而用“了波”的句子则和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相似。
而如果在句子中加入相应的时间副词,句子的意思又会有变化。
〈13〉我昨日就影波相。(我昨天就已经照相了)
〈14〉佢伽刻移波广州。 (他现在去了广州)
〈15〉我昨日就影了波相(我昨天就已经照相了)
〈16〉佢伽刻移了波广州。(他现在去了广州)
虽然这两句中表达的意思大致上差不多,但是〈13〉、〈15〉句强调照相这个动作已经结束了,而〈14〉、〈16〉句照相强调这个行为已经完成了。
三、雄州话的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在
雄州话中,被动句的表示是很有意思的。它的表示不是用“被”,而是用带有主动色彩的“拿”。它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叫,让,给”。其作用是在于引出施事。
〈17〉饭拿佢食齐波。(饭全部被他吃完了)
〈18〉茶杯拿佢打烂了波(茶杯让他打烂了)
〈19〉我拿佢骗了波。(我给他欺骗了)
〈20〉你不拿佢讲话系不得既(你不叫他说话是不行的)当它用在被动句时,宾语一般不可省略。
〈21〉衣服拿雨全部淋湿了(衣服全部被雨淋湿了)而不像普通话中的“被,叫,让,给”表被动时那样可以省略
〈22〉衣服被全部淋湿了
但 “拿”,在雄州话中也有其本意,就是普通话中的“取、给”的意思,这时的“拿”和普通话中的“给”最为接近。其作用是引出收益的或受损的与事来,常用在祈使句中。
〈23〉你拿饭过我(请你取饭给我)
〈24〉你拿陪本书过我(请你给那本书给我)
(二)疑问句
雄州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反诘疑问句也是比较有特点的。
是非疑问句又有两种形式:
1.以“有冇”为疑问词的是非疑问句。
〈26〉佢有冇钱移学校?(他有没有钱上学?)
〈27〉你屋下有冇电脑?(你家里有没有电脑?)
2.以“唔填”作句尾疑问词。
〈28〉你食过波饭唔填?(你有没有吃过饭?)
〈29〉你打过乒乓球唔填?(你有没有打过乒乓球?)
〈30〉你看过波伽部电影唔填?(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两者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有冇”可以完全代替“唔填”,而意思不变。
〈31〉你有冇食过饭?(你有没有吃过饭?)
〈32〉你有冇打过乒乓球?(你有没有打过乒乓球?)
〈33〉你有冇看过伽部电影?(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但是“唔填”却不能完全代替“有冇”,而是有条件的。只有“有冇”疑问句中,在“有冇”的后面紧跟着动词,这个时候,“唔填”疑问句才可以代替“有冇”疑问句。也就是只有A型句才可以互相替代,而B型句和C型句都不可以代替。
〈34〉你有冇移过广州?(你有没有去过广州?)
〈35〉你移过波广州唔填?(你有没有去过广州?)
〈36〉你有冇当过兵?(你有没有当过兵?)
〈37〉你当过兵唔填?(你有没有当过兵?)
〈38〉佢有冇开过汽车?(他有没有开过汽车?)
〈39〉佢开过波汽车唔填?(他有没有开过汽车?)
反诘疑问句,即反问句。通常句尾加上语气词“咩”来表示反问,在语气上带有不满,反驳的意味。
〈40〉系咩?(是这样子的吗?)
〈41〉你唔系移过波咩?(你不是去过了吗?)
〈42〉佢唔系傻个咩?(他不是傻的吗?)
〈43〉你唔系讲南雄话的咩?(你不是在讲南雄话吗?)
(三)比较句
比较句有分明比和暗比之分。明比是把相比的的事物明白的说出来,例如:“我比他高‖他没有你那么努力读书‖你比他更加成功”。暗比就是不把相比的事物明白的说出来,例如:“还是这个好点‖我今天舒服多了”
明比句。
雄州话的明比句可以分为“优于,等于,劣于”三类。
1.表示“优于”,用“A+比+B+过+形容词”或“A+形容词+过+B”
〈44〉我比佢过高(我比他高)
〈45〉佢比我过会食(他比我更会吃)
〈46〉佢做事快过我(他做事比我快)
〈47〉坐到了食比骑到了食过好(坐着吃比站着吃好)
〈48〉你肥过我好多(你比我胖好多)
2. 表示“等于”,用“A+有+伽+形容词”或“A+同+B+一般(样)+形容词”
〈49〉我有佢伽刻苦读书(我有他那么刻苦读书)
〈50〉你有佢伽好(你有他那么好)
〈51〉我同你一样伽靓(我和你一样漂亮)
〈52〉你同傻的跟傻佬一般(你跟傻子一样傻)
3.表示“劣于”,用“A+比不上+B”或“A+冇+B+伽+形容词” “A+赢唔+B”
〈53〉我比不上佢(我比不上他)
〈54〉我跑唔赢你(我没有你跑的那么快)
〈55〉我冇你伽有本事(我没有你这么有本事)
而与明比相比较的话,雄州话的暗比反而较为简单。
〈56〉伽个好抹俚(这个好一点)
〈57〉我今日特别塞瘾(我今天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