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河镇,隶属于
广东省
汕尾市海丰县,位于
海丰县东南部,西北与黄江为界与
附城镇隔江相望,东北以东溪为界与
城东镇、
可塘镇分江而治,西南与
红草镇接壤,东南与
赤坑镇、
东涌镇相邻。陶河镇总面积64.11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06月18日,陶河镇常住人口10190人。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陶塘约、杨古埔约。
清乾隆时,设置横山约、渡塘约、杨古埔约、高湖约。
清同治八年(1869年),设陶河乡。
1950年,海丰建政属六区。
1952年,由陶河乡、扬埔乡、新霞乡三乡分设为雅卿乡、霞西乡、陶南乡、陶东乡、陶西乡、杨南乡等。
1953年,设霞西乡、雅卿乡、陶南乡、陶北乡,属龙山区。杨南乡、杨北乡属赤坑区。
1956年,设陶西乡、陶雅乡、杨北乡,其中,陶西乡、陶雅乡属龙山区,杨北乡(属)赤坑区。
1957年底,撒区并大乡镇,复设陶河乡。
1958年9月,改设陶河公社。
1984年3月,废社设陶河区。
1987年1月,撤区改设陶河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陶河镇辖陶塘1个居民委员会,步雅、杨东、杨北、杨西、杨南、陶新、陶东、陶北、陶西、陶南、桐埔、金锡、下边、雅卿、陶联、霞西、霞雅17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1年10月,陶河镇共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陶塘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陶河镇位于
海丰县东南部,西北与黄江为界与
附城镇隔江相望,东北以东溪为界与
城东镇、
可塘镇分江而治,西南与
红草镇接壤,东南与
赤坑镇、
东涌镇相邻。区域总面积64.11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陶河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观音妈山海拔336.7米为境内最高山峰,观音妈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跨陶河南部,北部大部分是黄江,东溪冲积平原。
气候
陶河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年降水量2000毫米。
水文
陶河镇东溪、黄江(西溪)在北部绕过。
自然资源
陶河镇境内位于扬东原仁家村东北侧经查明有平均品位0.3%,一般品位0.1%~0.5%左右矿石蚀变闪长岩、矿床类型属高一中温热液细肪浸染型-白钨矿床。位于扬南红厝岭至赤坎一带有白钨矿分散晕,新厝村辰砂分散晕矿。位于扬南虎山蕴藏有锡矿。
自然灾害
陶河镇主要有洪涝、台风、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次是1962年13号台台风,造成全公社2.3万亩农田受浸,倒塌房屋160多间,冲毁堤围、水闸等。
人口
2017年末,陶河镇常住人口9976人。
2018年末,陶河镇户籍人口36478人。
2020年,陶河镇常住人口10190人,比2010年减少15374人,比重由2010年的3.51%下降至1.38%。
经济
综述
2016年,陶河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约7.7亿元,工业产值约4.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约3.5亿元,规模以下产值约1.36亿元);农业总产值约2.8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9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115元,比增6%(其中国税收入126万元,地税收入298万元)。
2020年,陶河镇工业企业个数共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家,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家。
第一产业
陶河镇传统的农耕是辖区主要农业经济,已形成了四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分别是:以陶北、陶新为中心的优质粮生产基地:以雅卿、陶南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基地:以陶河公路、陶赤公路周边为主的万亩优质果生产基地,主种产荔枝、龙眼、香蕉等;杨埔片千亩辣椒生产基地。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835元。
第二产业
陶河镇主要以针织、玩具、五金、珍珠等为主。共创办上规模企业11家,主要有仲辉照明有限公司、红海人防工程公司,天成贝雕厂、松厦鞋厂、鑫升饰品有限公司、嘉通针织厂、景盛针织厂、德嘉毛织厂、合成玩具厂、中发五金、太湖珍珠厂等。2011年末,陶河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5.37亿元。
2020年,陶河镇工业企业个数共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陶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2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
2020年,陶河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家。
交通运输
陶河镇境内有129县道南大公路横贯境内,总长度13千米:水路交通从西溪出长沙湾、东溪出碣石湾通各地,村村通水泥道路,总长度6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5月,陶河镇有6所小学,分别是中心小学、杨埔小学、陶东小学、陶南小学、桐埔小学、桐埔小学。有1所初级中学陶河中学。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陶河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8个,文化广场1处,面积3400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陶河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20个。
社会保障
2011年,陶河镇共登记在册低保户593户共1624人,当年12月发放救助金122623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23户共237人,当年12月发放供养费42660元,有省二级敬老院1家。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5.1万元,临时优抚慰问金29.0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6931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8%。通过各级的帮扶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7个贫困村169户贫困户744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广播电视
2011年末,陶河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实现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基础设施
2011年,陶河镇有日供水5000吨的镇级自来水站。镇区及周边户户接通自来水。铺设千线管道14千米,镇区街道及居民住宅区均铺设有排污水渠道,总长度28千米。
2011年,陶河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1座。
2011年,陶河镇有镇区公共场所及主要街道均有绿化,全镇共建成常年对外开放绿地950564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88%。
2011年,陶河镇有金锡水库、石牛山水库,鹅地山水库及双笠水库等小I、小Ⅱ型水库12宗,山塘11宗,总库容约800万立方米,公平灌渠横跨镇域北部。
历史文化
综述
陶河镇有宋、元、明、清古墓葬20多处:有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杨埔“刘氏宗祠”,有建于200多年前港口吴氏宗祠的“城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棕美楼”。有清光绪年间重修的开元帝君庙,胡厝内水井、东笏馆等:有清代秀才、贡爷练武石两处,有清代碑刻四处,进士匾木刻一处;有清代进士、举人旗杆夹六处:清朝时修建的天主教堂二处:还有河颜氏“铜钱棵”、港口村玉和轩“白字戏”、吊桥村龙吟斋“西秦戏”:有舞狮班、南少林拳在境内广为流传。
方言
地名由来
陶河镇在县境中南部,西北距海城9千米。镇政府驻陶塘圩。陶塘圩又称“渡(都)塘圩”。明末清初,大批居民由福建迁徙而来,开设商埠,又生产大量陶器,销往境内外,陶塘因此得名。
白字戏
白字戏是用
汕尾市海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汕尾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
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白字戏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