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镇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下辖镇
东涌镇,广东省汕尾市城区辖镇,位于汕尾市城区东北部,濒临品清湖,东与红海湾开发区毗邻,西与汕尾市区接壤,南与捷胜镇相连,北与海丰县交界。镇政府所在地东涌村,距汕尾市区6千米,总面积10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东涌镇共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50278人。
历史沿革
东涌镇以镇府驻地东涌墟取名。
1949年,东涌解放,1950年先后隶属五区(红草)和七区(汕尾),1952年分属五区(红草)、八区(捷胜);1953年属渔民区(后改十二区、东涌区);1957年撤区设东涌、品清、流安三个大乡;1958年将三个大乡合并成立东涌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制改称区;1986年撤区改镇建制。1988年3月东涌镇隶属城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东涌镇共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涌镇位于东经115°24′,北纬22°47′,地处汕尾市城区东部,东与海丰县赤坑镇接壤,南与红海湾毗邻,西与汕尾市中心相连,北与海丰县陶河镇相邻,距汕尾市中心区仅6千米,陆地面积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势
东涌镇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自0米至41米,东部和西部为平原,南部为修建于泻湖滩涂的盐田,中部为台地,从平原过渡到台地,局部分布有阶地,北部为岗地缓丘,羊古岭山峰为东涌镇的最高点,海拔527.6米。
气候
东涌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水、热,光资源丰富,气候终年温暖。
自然资源
东涌镇境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具有优质花岗岩体(安华村等)和一定的沉积沙(沙海北沙滩)。
人口
截至2018年末,东涌镇户籍总人口为7.5万人。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东涌镇共有常住人口50278人,占市城区比重为12.74%。
经济
综述
2006年,东涌镇社会总产值13.6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7亿元,农业产值1.7亿元,人均年收入4238元。
农业
东涌镇品清湖滩涂面积1066公顷。镇内蔬菜、水果、海水养殖三大基地初具规模,面积分别达到4000亩、7000亩、3000亩以上,并培育养猪、养鸡、花卉等特色农业。
工业
2006年,东涌镇共有工企业306家,从业人员1.6万人,其中产值超500万元以上的工企业有9家,工业门类有塑料、纺织、皮革、文具、珠宝工艺等,工业已成为镇的主要产业。
2018年,东涌镇工业企业个数共65家,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4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东涌镇有初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各1所,小学19所,在校生11000人,其中中学生3700人,小学生7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0人。
医疗卫生
2017年,东涌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乡村个体医疗12间,医护人员50人,镇级卫生院内设妇产科、综合内外科、化验室、X光、B超、心电图等科室。2007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农民36268人,覆盖率达75%。
交通
东涌镇是汕尾市规划的新城市中心。海汕公路、汕可公路、红海湾大道等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厦深铁路过境,2002年市区公共汽车已直达镇内各村,2004年实现全镇100%行政村通水泥路。
历史文化
镇名
东涌镇的东涌村原名疍涌,其辖下的“东家涌”(雅名登家声)本名也应叫“疍家涌”,这是因为那里原先生活着疍民。明清的《海丰县志》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清代古抄本《黄氏族谱》中记载:“(宋)度宗庚午岁时,(黄)钱塘公迭迁海丰金锡都东涌......有疍户入盐籍,而有盐田。”关于疍家,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北方后,曾派几十万精锐部队征服岭南地区,岭南的百越民族奋起反抗,后寡不敌众,大批古越民受到秦军大规模的屠杀,少量人口“下海者为疍,上山者为苗、畲。”《惠州府志》记载疍户“海丰七港,在在有之”。从这些文字记述中,可以得知,早在宋末元初之前,疍户已在东涌落脚,他们生活在品清湖畔,编蓬濒水而居,后因各姓氏不断迭迁于东涌,有的“疍户入盐籍,而有盐田”,有的疍户“飘蓬入海,四海为家”,因此东涌原名为疍涌。
风景名胜
品清湖
品清湖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面积约22平方千米,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自然泻湖,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泻湖”。品清湖水域面积约为23.16平方千米,岸线长39.62千米,鼎盖湖、屿仔岛置身其中,品清湖自然条件独特,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是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是汕尾港“生命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汕尾“母亲湖”。
参考资料
东涌镇.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东涌镇行政区划.中国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5: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