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坑镇,隶属于广东省
汕尾市海丰县,位于
海丰县东南部,东北面隔东溪与
陆丰相望,西北面与
陶河镇、
可塘镇毗邻,西南面与市城区
东涌镇接壤,东南面与市城区
田墘街道、
大湖镇以羊牯岭山脉分界。辖区总面积103.1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赤坑镇共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26316人。
历史沿革
宋至清代,属海丰县金锡都。
民国时期属六区。
1949年10月解放。
1950年,建政属六区。
1957年,撤区划分为赤坑乡和沙港乡。
1958年,合并成立赤坑人民公社。
1964年,高大乡部分划出成立大湖人民公社,杨埔乡部分划出并人陶河人民公社,余为赤坑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设区。
1987年1月,撤区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赤坑镇共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赤坑镇316乡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坑镇位于
海丰县东南部,东北面隔东溪与
陆丰相望,西北面与
陶河镇、
可塘镇毗邻,西南面与市城区
东涌镇接壤,东南面与市城区
田墘街道、
大湖镇以羊牯岭山脉分界。辖区总面积103.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坑镇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部为突出的丘陵地带,东北部为低洼的咸潮田,南、北、西三面群山环抱,南部羊牯岭山脉(主峰海拔527.6米),中部是平原,全镇地形状似盆地。
气候
赤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
2017年末,赤坑镇常住人口35557人。
2018年末,赤坑镇户籍人口72099人。
2020年,赤坑镇常住人口26316人,比2010年减少26142人,比重由2010年的7.21%下降至3.57%。
经济
综述
2017年末,赤坑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得12.4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8.9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1.43亿元,规摸下工业6.9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害总额6.08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亿元。
2017年末,赤坑镇辖区有企业175家,企业从业人员2996人。
农业
2017年,赤坑镇水稻种植面积3118.2公顷,其中早稻1280公顷、晚稻1838.2公顷,平均亩产约410千克。
工业
2017年末,赤坑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
2018年末,赤坑镇辖区有工业企业1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
商贸
2018年末,赤坑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9家。
交通
赤坑镇省道汕可公路、县道陶赤、赤大等公路穿越镇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赤坑镇有6所小学,分别是中心小学、沙港小学、赤花小学、南涂小学、岗头小学、大化小学。2所初级中学,分别是沙港中学和南涂中学以及1所完全中学赤坑中学。
治安管理
2016年,赤坑镇共出动4324人次,清查仓库、闲置房屋、养殖场等166处,化解初信初访18起,化解率100%;全镇共查处涉毒刑事案件8宗,抓获7人,查出吸毒案件35宗,抓获35人,其中强制戒毒23人,社区戒毒12人。
历史文化
方言
赤坑镇通行福佬话。
文物古迹
赤坑镇人文古迹主要有长庆寺(始建南宋宝裕二年)、孝节寺(清建)、大德妈祖庙(明建)、徐庐山夫妇合葬墓等。
地名由来
赤坑,雅号青坑,
大革命时期,该镇是赤卫队活动中心,为纪念赤卫队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故名赤坑镇。
文化戏曲
赤坑镇有“戏剧之乡”的文化传统,
正字戏、
白字戏两种稀有剧种,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全镇拥有7个戏剧团,即沙大正字戏剧团、石望玉春香剧团、石望鸿兴正字剧团、石望白字剧团、茅湖白字戏剧团、大化白字戏剧团、龙兴
潮剧团等。
风景名胜
长庆寺位于
海丰县赤坑镇茅铺村南畔山麓与南涂族交界处,传说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明代重建,初名“长明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易名“长庆寺”,又称“新庵”;因前殿供奉汉代名医华佗,故俗称“华佗庵”。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