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001年6月,担任复旦大学哲学系
学生会主席。
2005年5月,担任“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
讨论会翻译。
德育
理论课教学对非逻辑语言的运用——以文艺、信仰、形体语言为例(上海市2012年度阳光计划)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与‘影’(非理性)编织的绮丽——评
奥托的《论神圣》”,发表于《
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
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
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