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侃(1507—1538年),字应和,别字仲和,号思斋,一作思庵,浙江鄞县(今
宁波市鄞州区)人。明嘉靖五年(1526)登
进士,授
行人司行人。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作为吏科
左给事中,受命充册封琉球正使。嘉靖十三年(1534)四月,带领册封使团由福州南台出发赴
琉球王国;同年十月,圆满完成册封任务后,自琉球归福州。嘉靖十四年(1535年)五月,返京复命,进呈所撰《
使琉球录》一书;
明世宗阅后,下诏礼部,将陈侃《使琉球录》付之史馆。后晋光禄寺少卿、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
明嘉靖十一年(1532),琉球国王
尚真薨,世子尚清请求明廷册封。
嘉靖皇帝以陈侃为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为副使,前往琉球,册封尚清为琉球国
中山王。经过两年的准备,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出使琉球。
在琉球,他和高澄拒绝了中山王尚清赠予的馈金四十两,中山王尚清在天使馆附近建却金亭以表彰其事。嘉靖十四年(1535)归国到达北京,陈侃升光禄寺少卿,高澄则升尚宝司司丞。在出使琉球之际,陈侃留心其山川、风俗,著有《使琉球录》一册进献嘉靖皇帝,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一部琉球册封使使录。翌年,琉球国王遣使臣至明廷谢恩,奏称陈侃却金之廉,乃呈金一镒以请。嘉靖皇帝嘉奖陈侃,命侃受金以慰友邦远人。
陈侃使团乘坐的是长15丈、宽2丈6尺、深1丈3尺的木船,与琉球派来之“迎迓使团”,于嘉靖十三年五月初五在福州祭海登舟启航,“八日出海口,亦不甚动。过平家山(彭佳屿),过钓鱼屿(岛),过黄毛(尾)屿,过赤屿(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琉球)舟帆小,不能及矣,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久米岛),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引自《使琉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