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襄
南朝余干县侯
陆襄(480年 - 549年),本名衰,字赵卿, 南朝梁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扬州治中陆闲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襄,本名衰,字赵卿,吴县(今苏州)人,后来在朝廷为官时有奏事者误“衰”字为“襄”,梁武帝因赐他改名为襄,字师卿。父亲陆闲南齐始安王、扬州刺史萧遥光的治中,死于永元(499年 - 501年)末年的萧遥光叛乱中。时遥光作乱,台军攻陷城池,父亲陆闲被俘将受死刑 ,陆襄兄长陆绛请求代父受戮,但没有获得允准,父子一同遇害。陆襄哀痛父兄所受的横祸,因此居丧的礼节过于常人,即使在服丧完毕后仍如同居丧期间一般。陆襄弱冠之年遭此家祸,终身粗茶淡饭衣着简单,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之语五十来年。
为官之路
武帝天监三年(504年),陆襄受都官尚书范岫举荐,被授为著作佐郎、永宁县令。任满后,经多次升迁,担任司空、临川王萧宏府中的法曹、外兵参军,又任轻车将军、庐陵王萧续府中的记室参军。昭明太子萧统听说陆襄的学业与德行后,请求梁武帝调陆襄为自己的僚属,武帝于是任命陆襄为太子洗马,调任太子中舍人,并兼掌管记。后出任扬州治中,陆襄因父亲死于此官,于是上表辞职,武帝不许,但同意他与府司马更换办公之处。
后经多次升迁,陆襄担任国子博士,太子家令,仍掌管记。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服丧期满后,被授为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逝世,太子妃蔡氏别居金华宫,陆襄被任命为中散大夫,领步兵校尉、金华宫家令、知金华宫事。
百姓称颂
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公正执法,使好人受害;陆襄则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中大通七年(535年),陆襄出任鄱阳内史,在政六年,郡中安宁,深受百姓爱戴。鄱阳百姓李睍等向朝廷上表,称赞陆襄的德化,请求朝廷在郡中立功德碑,梁武帝降旨允许。李睍等又上表请求留下陆襄,陆襄则坚持请求回朝,武帝于是征他入朝,拜吏部郎,后调为秘书监,领扬州大中正。太清元年,转任度支尚书,仍领扬州大中正。
忧愤身亡
太清元年(547年),陆襄又被朝廷任为度支尚书。次年(548年)八月,投降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包围建康城,陆襄奉命入直侍中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建康失陷,陆襄逃回吴郡。叛军随即东侵三吴地区,叛将宋子仙进攻钱塘县。适逢海盐人陆黯举众起义,乘夜袭取吴郡,杀死叛军任命的太守苏单于,推举陆襄代行郡太守事。当时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躲避叛军,逃入吴郡,陆襄派人迎接萧宁为盟主,又派陆黯及自己的侄子陆映公率军抵御宋子仙。但陆黯等兵败松江,吴郡义军闻讯亦四散而走。陆襄藏于墓下,在夜间因忧愤而逝世,年终七十。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元帝萧绎追赠陆襄侍中、云麾将军,因陆襄有“建义”之功,追封他为余干县侯,食邑五百户。
主要影响
● 治郡有方:陆襄明察曲直善恶,秉公查办鲜于琮同党,任鄱阳内史六年,郡中大获安宁。
● 大败鲜党:陆襄出任鄱阳内史时,鲜于琛以神道迷惑百姓,率众起兵攻打鄱阳郡。陆襄带领全郡百姓官吏修城隍,士气大振而大败鲜于琛,陆襄将其活捉后处死。
历史评价
百姓称赞陆襄的功绩,
姚察陆倕博涉文理,到洽匪躬贞劲,明山宾儒雅笃实,殷钧静素恬和,陆襄淳深孝性,虽任遇有异,皆列于名臣矣。(《梁书》)
轶事典故
巧解纠纷
先前有彭、李二家,因为一些事情争斗不休,互相诬告。陆襄把他们请入内室,非但不加斥责,反而和言劝解。二人感恩,都感到后悔。于是陆襄设酒食相待,让他们二人尽欢酒罢同载而归,从此彭李亲如一家。
以孝著称
陆襄以仁孝著称于世。
陆襄的母亲常患心痛,一天请郎中来看病并开医方,需要三升粟浆用以医治。可当时正值冬天,天又快黑,无地找药。忽然有一个老人登门背着三升粟浆来卖,陆襄又惊又喜,想付给老人钱,转眼着找不到这位老人了。时人都认为是陆襄的孝顺感动了上天,所以才出现了这个老人。
后母亲去世,陆襄服丧,当时陆襄已年过五十,悲伤异常,太子很担心他,天天派人去劝他。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梁书·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
《南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1 16: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