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东(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
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翠微乡人(今
中山市
南朗镇翠亨村人)。
人物生平
少年聪慧
陆皓东,1868年9月30日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商人之家。其父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家产颇丰。陆皓东是独子,他与孙中山从小就在一起,堪称竹马总角之交。8岁时入私塾读书。
9岁时,父亲病逝。自幼“聪明好学,真挚恳诚”,对世俗深表反感。不久后,母亲带皓东返回翠亨村入读私塾。陆皓东是独苗,从小聪慧过人,能书善画,曾因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肖像在同学中传阅而被塾师责备不专心求学。他反问:“画画难道不是一种学问?”塾师无言以对。
革命生涯
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求学归来,向陆皓东谈及欧美的民主和科学,令陆皓东十分钦佩。一天,二人到村中北极殿,见村民因病到庙中求神拜佛取香炉灰服以求治疗,劝阻无效,便损毁庙内的两尊菩萨。乡人哗然,责难,两人因此被迫离开故土。孙中山去了香港,陆皓东则投奔上海。两年后,进入上海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分配芜湖电报局当译员,不久升为领班。
光绪十六年(1890年),陆皓东由上海回广东与黎小卿结婚。其时,孙中山经常在香港、广州以行医为名,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酝酿进行革命斗争,陆皓东也参加他们的活动。
光绪十八年1892年,陆皓东与尤列合资在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以示祝贺。
光绪十九年(1893年)冬,孙中山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凤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形成具体组织。
光绪二十年(1894年),陆皓东随同孙中山经上海往天津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经多方奔走,未得李鸿章接见,其上书也未被理睬。两人旋即从天津到北京。这时,正值日本侵略朝鲜,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热衷于筹备慈禧太后的大寿60。他们深受震动,从此放弃依赖清政府改良的幻想,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决心。
上书失败归来,孙中山转赴檀香山,陆皓东则留在国内,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并利用往来于上海、汉口、广州之间的机会,考察各地形势,鼓吹革命,结纳有志之士。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
牺牲就义
1895年1月,陆皓东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便与其他革命志士前往香港与孙中山会合,商讨起义计划。2月21日,陆皓东加入孙中山在香港组织的兴中会总部。3月,因清政府在中日战争战败求和,民情激愤,兴中会决定借此机会发动广州武装起义。陆皓东在干部会议上强调起义必要性,并提议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获支持后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
起义计划确定,陆皓东与孙中山等人前往广州,设立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为掩护筹备起义。经半年多准备,原定于1895年10月26日举行起义,但因香港队伍未按时到达,计划推迟。不过,起义前夕,因运送枪械被海关查获,加上密探报告与叛徒告密,计划暴露。
陆皓东得知消息后,安排同志转移,独自返回机关处理党员名册,随后被捕,解至南海县受审。李微庸勒令其下跪、招供,遭拒,陆皓东索取纸笔,书写痛述民族危机,指斥清政府腐败专制,表明推翻清廷统治决心等内容,还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清吏对其施以酷刑,陆皓东手脚被钉竹钉,牙齿被凿落,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复苏,始终未吐露同志姓名,还呵斥清吏。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又经3次严刑审问,未屈服。后因听闻革命党人准备劫狱,李微庸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同被绑赴刑场,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起义前期
1895年1月,陆皓东接到孙中山回国的消息,立即与其他革命志士赶赴香港同孙中山会合,商讨举义大计。2月21日,他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香港兴中会总部,成为孙中山忠诚的战友和得力助手。3月,清政府在
中日战争中战败求和,民情激愤,兴中会总部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
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在兴中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起义势在必行,不能再有丝毫动摇。会议决定“分道攻城”之策,约定时期,召各地民团会党,分顺德、香山、北江三路,会集广州,同时举事。陆皓东在会上还提出:为了团结同志,号召天下起而响应,一定要打出
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以示与清朝决裂。这个建议获得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的热烈支持。陆皓东受孙中山委托设计革命军旗图案。他通宵达旦地思考,终于设计出了
青天白日旗(即后来的
国民党党旗)。这面军旗,成为发动广州起义的标志。
广州起义
起义方针既定,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到广州。他们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名义作掩护,由陆皓东主持,暗中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联络了三元里的团防,北江、西江、汕头、香山、顺德一带的
会党,以及城内外
防营、
水师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绪,孙中山决定乘全国人民对签订丧权失地的《
马关条约》十分愤慨之机举行起义,日期选定10月26日(旧历九月初九),以便利用重阳节四乡群众结队到省城祭祖扫墓的风俗,乘机运械聚合。革命总机关决定由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杨衢云在香港集合会党,于起义当日清晨直攻广州城内各重要
官署,其他各路分途响应。起义的当日清晨,各路首领均往总机关领取命令口号,唯独充作主力的香港队伍未到,等了两个小时,始得港电通知,须推迟两天。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
等到起义时,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因运送枪械不慎,被海关搜获手枪600余枝。
两广总督谭钟麟又先后接到密探的报告和兴中会叛徒的告密,急调兵千余回城防范,并派大批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悉消息,立刻安排同志们转移,自己也和孙中山避往别处。他离开机关后,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随即决定独自一人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到了机关,暗探跟踪而至,大批军警立即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为灰烬,陆皓东则被捕。
壮烈就义
陆皓东被捕后被押至南海县受审。他面对南海知县李微庸,拒绝下跪和招供。李知县要求他供认时,陆皓东索要纸笔,迅速书写,内容涵盖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清政府的腐败与专制,以及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决心。他明确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清吏对此极为愤怒,对陆皓东施加酷刑。尽管面对斧钺梃杖,陆皓东坚贞不屈,手脚被钉竹钉,牙齿被凿落,全身被拷打得血肉模糊,但他未透露任何同志的姓名,并反驳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陆皓东在死牢中被囚禁并多次受审,均未屈服。后因革命党人计划劫狱,李微庸恐慌,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人一同被处决,他们在刑场上毫无惧色,英勇就义。
人物生活
遗书
吾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年二十九岁。向居外处,今始返
粤。与同乡孙文同惯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泪何从也。
居沪多年,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逐定,此为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
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即曰我辈践土食毛。讵知满清以建州
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杨州十日,
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
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满奸,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
今事难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五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家庭情况
妻子黎竹青。
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
人物评价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评)
“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孙中山的晚年回忆录》评)
后世纪念
陆皓东故居
陆皓东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
南朗街道翠亨村,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46平方米,建筑面积215平方米,是当地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朴素,屋檐下有彩画装饰,门前挂“二龙世胄,双璧家风”的木对联,现室内布置有《陆皓东烈士纪念展览》。故居前有庭院,植有岭南花木。
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墓
陆皓东墓,又称陆皓东烈士坟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犁头尖山山腰,始建于1895年,1937年由时任中山县县长杨子毅主持重建,1995年维修。坟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坟场前建有花岗岩牌坊一座,上嵌有杨子毅题书的“陆皓东烈士坟场”石匾额。墓园右边建有花岗岩纪念亭。正中是陆皓东烈士石雕像,像座嵌有“陆皓东烈士纪念坟场碑记”。坟场最后部置有墓穴。2000年,该坟场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1992年
徐克执导电影《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姜大卫饰演陆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