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宣言》,其为长江保护与发展宣言,自2005年4月17日在中国武汉发起的首届长江论坛,由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参与的历届长江论坛,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的。宣言的目的是推动全社会共同保护治理和开发长江,把健康的长江留给后代。
第一届长江宣言
我们,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并于200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了
首届长江论坛,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藉此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护、治理和开发长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长江。
我们的认识
我们认识到,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江河,
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面积不到全国1/5,却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 gdp。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宽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总量、可开发水能资源、内河通航里程分别占全国的36.5%、48%和52.5%,是中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
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
黄金水道”、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长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不仅关系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而且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努力的成果
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长江保护、治理与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长江流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长江堤防、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源保护、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水污染防治、长江禁渔、增殖放流等,使长江已成为惠泽流域人民的生命河、母亲河,为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临的问题
我们关注到,虽然目前(2005年)长江健康状况总体尚可,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发了长江流域湖泊萎缩、湿地减少、部分水域水体严重污染、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少数支流河段季节性断流干涸、局部地下水超采、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衰退、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水域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明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理念
我们认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水土、水能、水运、渔业等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长江,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流域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建设和发展步伐;也不能破坏环境,留下隐患。
我们赞同,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理念的治江思路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鉴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当前维护健康长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三个安全”:把让群众喝上干净水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保障长江流域以及南水北调沿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整体防洪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防洪安全;抓住关键区域,特别是生态脆弱的源头区、水电开发相对集中的上游地区、重要水源区、洪水威胁严重的中下游地区、重要渔业水域及
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区、作为重要湿地的“两湖”与河口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维护生态安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积极倡导,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抓紧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将维护健康长江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要加强
水利、
水电、
环保、
国土资源、
农业、
林业、
城建、
交通、
旅游等涉水部门和单位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地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长江论坛的纽带作用;要加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
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强法制保障,抓紧研究、制定《
长江法》;要加强科技支撑,构建流域涉水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我们呼吁,流域不仅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独特的经济和人文地理单元,水资源的不可分割性、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依存,决定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这不仅是当今世界河流管理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维护健康长江的迫切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共同推进,把流域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重申,长江保护与发展为国运所系,任重道远。善待长江,珍惜长江,保护长江,让长江永葆健康,让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第二届长江宣言
我们,来自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的代表,于2007年4月15日至17日会聚岳麓山下、湘江之滨,围绕长江与洞庭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共同发表《保护洞庭湖行动纲领——
第二届长江论坛长沙宣言》: 我们认识到——
●长江中游是中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八百里洞庭,控楚带吴,碧波万顷,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她接纳四水,吞吐长江,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举足轻重,是长江洪水最为重要的调蓄场所;她调节气候,繁衍物种,降低污染,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世界闻名的重要湿地;她物华天宝,润泽四方,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水生生物资源和农林渔业资源,是长江流域的资源宝库。
●半个多世纪特别是1998年长江暴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以来,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大规模治理和建设,洞庭湖区防洪排涝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初步改善,湖泊面积有所恢复,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我们关注到——
●洞庭湖区水网密布,江河湖泊水系复杂。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区人水争地,泥沙淤积,水质恶化,湿地萎缩,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破坏,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给湖区生态系统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洞庭湖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口分水分沙减少,江湖关系重新调整,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洞庭湖防洪压力,减缓湖区泥沙淤积;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和妥善解决。我们倡议——
●中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有关国际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坚持“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思路,深入研究江湖关系、人水关系,科学分析江湖行蓄泄洪能力、资源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统筹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江湖系统平衡与健康,实现湖南湖北共同受益。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快洞庭湖区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加大
血吸虫病防治力度,确保人民生命健康。
●坚持
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节约保护、科学管理,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供水能力建设,加快水污染防治步伐。
●坚持保护与开发统一,以湿地保护为重点,综合采取退田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调度、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控制局部生态失衡趋势,逐步恢复湿地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以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为重点,采取多种手段,保护湖区水生生物资源,主动修复湖区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建设和谐湖区。我们呼吁——
●洞庭湖的保护、治理与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的目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更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推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加强对话和沟通,加快《洞庭湖综合规划》修编,切实履行《湿地公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流域综合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治理步伐,加强生态保护,为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三届长江宣言
我们,来自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于2009年4月20日至21日会聚上海,围绕“长江·河口·城市”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共同发表
第三届长江论坛《长江口保护与治理——上海宣言》。 我们认识到——
长江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给下游河口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泥沙资源,造就了河口三角洲广袤富足的水乡平原和生态多样的河口滩涂湿地。长江三角洲凭借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富有生机的河口城市群。
长江口自徐六泾以下,三级分汉,四口入海,受海陆两相共同作用,既蕴藏着丰富的淡水、泥沙和滩涂、湿地、生物资源,又是我国弧形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拥有优良的航道、港口和岸线,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多年来,在中国政府及有关部委和沿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长江口的防洪减灾、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河势控制、水污染防治、航道治理等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防洪保安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深水航道整治初见成效,为健康长江、生态河口、美好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关注到——
长江口河道开阔,洲滩众多,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河道冲淤多变,影响因素众多。长江口北支逐步淤浅萎缩,南支航道水深不足,制约江海联运能力。
长江口污染物通量有上升趋势,北支咸潮倒灌、南支咸潮上溯及近岸水域水质污染呈加剧态势,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水污染、上游来水变化及东海咸潮入侵交织作用,共同影响长江口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生态河口,塑造美好城市,需要更加重视加强全流域的综合管理,更加重视推进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保持城市发展中的人水和谐。我们倡议——
中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在“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理念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科学分析长江及长江口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遵循规律、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切实加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充分发挥长江及长江口的综合功能,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为依据,加快长江口的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稳定河口河势,加快深水航道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流域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海陆联动发展,研究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推进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江流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呼吁——
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生态河口,塑造美好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关爱长江就是关爱生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长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创造人水和谐的美好未来,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四届长江宣言
我们,来自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于2011年4月18日至19日会聚南京,围绕“长江与区域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共同发表《长江与区域发展——
第四届长江论坛南京宣言》。
我们认识到——
长江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其干流流经中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横跨中国华东、华中和西南三大经济区。长江不仅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哺育了亿万炎黄子孙,而且成为当代中国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基地、实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组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及沿江各地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治江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依托长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海浦东新区、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成渝经济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通江达海,已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黄金地带和实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中心地带。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自然禀赋优良,水利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机制健全,城镇体系完备,科教文化先进,是中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提升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我们关注到——
由于发展基础差异和客观历史原因,长江流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现象依旧明显,沿江地区经济联动发展尚未实现,流域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
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较为丰沛,但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略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长江流域的基本水情,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长江流域极端天气频发,区域性大洪水和特大干旱时有发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薄弱日渐暴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域用水总量不断攀升,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部分城市江段水质较差,局部水生生物生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加之长江上中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加大,全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叠加累进影响不断凸现。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在长三角地区,长江河势尚不稳定,防洪压力仍然很大,防洪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长江河口水、沙、盐情况复杂,咸潮上溯问题不断加剧,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部分水功能区水质尚不达标,供水安全与生态安全亟需保障。长江岸线和滩涂资源稀缺且利用不尽合理,湿地面积日趋减少,岸线和滩涂开发治理管理亟待强化。长江下游航道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和主要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亟需加快。
我们倡议——
中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有关国际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流域内各地区团结起来,切实强化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积极践行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治江思路,科学处理长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生态承受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流域协调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契机,加大区域合作联动力度,强化区域发展功能区划,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长江水土、水能、水运、渔业、岸线和滩涂等资源,努力实现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要更加注重区域规划与
流域综合规划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流域管理和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水害的综合治理、生态的全面建设及环境的有效保护。要继续加大对水利、水运和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实施长江堤防加固、河势控导和航道整治、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生态修复,加强长江岸线和滩涂开发治理管理,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全面提升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通航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要积极推进实施中国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切实发挥引擎带动作用,为加快构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而不懈努力。
我们呼吁——
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共饮一江水,共担一份责,共尽一份力,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