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图书馆
镇原县公共图书馆
镇原县图书馆前身是原镇原县民众教育馆图书室,设立于1934年,1949年7月更名为镇原县文化馆图书室,1986年8月正式成立镇原县图书馆。
馆藏资源
总藏书5.4万册,提供阅览席位100多个,设有成人阅览室等9个阅览室、书库、展室。虽然馆藏图书不多,但特色鲜明,价值较高,特别是古籍文献室收藏的《甘宁青史略》、《四部丛刊》、《万有文库》等均属珍本,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报纸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收藏有1954年以来的各类报纸12548册、期刊6397册、珍贵画报2148册,保存完整,史料珍贵。图片展室布展有新华图片社发行的自1950年至1980年的旧照片及民国初至今反映我县城乡发展变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旧照片1000多幅。另外,2009年,省文化厅给我馆投放了68万元的设施设备,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镇原支中心,开辟了电子阅览的新途径。
机构设置
图书馆现下设办公室、采编室、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古籍地方文献室、多媒体培训室、图书展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及图片展室。现有工作人员15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10人。
机构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开展图书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流动图书借阅和图书修复、剔旧及读者阅读需求调查工作。
2、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
3、负责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实行科学管理,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提高社会公众的图书馆意识与信息素养,推动全民阅读,促进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5、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6、加强馆内各类文献、古籍的收藏、保管,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者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组织开展各种文献信息的馆际交流和合作活动,实行资源共建、共知、共享,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文献。
8、负责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有计划地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的图书馆队伍。
9、积极参加图书馆界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及专业培训活动,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组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等。
10、组织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图书配送体系,加强对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指导。
获得荣誉
2023年12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
办公时间
法定工作日: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00
周 末:上午9:00-12:00 下午14:30-18:00
机构地址
镇原县文化广场南侧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镇图概况.镇原县图书馆.
镇原县图书馆.镇原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19:07
目录
概述
馆藏资源
机构设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