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头麻(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 (Blume) Merr.)是荨麻科、锥头麻属植物。攀援灌木;小枝粗约1厘米,无毛或被短柔毛。叶革质,宽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0-35厘米,宽7-2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心形。花序雌雄异株,雄花序长4-6厘米,宽2-5厘米,2-3回二歧分枝,末级花枝多而短。雌花具梗,长约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上部成管状,覆瓦状排列,顶端内弯。瘦果长3-5毫米;花梗果时增长,为果的约3倍。花期4月,果期5-6月。
攀援
灌木;小枝粗约1厘米,无毛或被短柔毛。叶革质,宽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0-35厘米,宽7-2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心形,两面无毛或近无毛,钟乳体短杆状或短梭形,上面密布,下面沿细脉纵行整齐排列,侧脉7-14对,斜展;叶柄长5-10厘米,近无毛;
托叶新月形,长约3厘米,常宿存。
花序雌雄异株,雄花序长4-6厘米,宽2-5厘米,2-3回二歧分枝,末级花枝多而短,集生于第二级分枝的顶端,故成二假伞形状的团伞花簇,团伞花序球形,径3-5毫米;花序梗上苞片成对生,大,船形,长5-10毫米,宿存;雌花序长4-8厘米,宽5-8厘米,常二叉分枝;花序梗上苞片比雄花序上的稍大;团伞花序球形,径7-10毫米,果时增大达4厘米。
雄花无梗,长约2毫米;花被片4,顶端内弯;雄蕊4,花丝直立;退化雌蕊明显,长约1毫米。雌花具梗,长约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上部成管状,覆瓦状排列,顶端内弯,长约5毫米,外面无毛;柱头舌状,长约1毫米;花梗长5-10毫米。
瘦果长3-5毫米;花梗果时增长,为果的约3倍。
锥头麻生长于海拔500-600米山谷林中或林缘的潮湿地方。锥头麻在中国的分布区属低山季节性雨林,为层间,且高温多湿和溪沟常年流水的小气候环境。产地年平均温19-21℃;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匀,其中80-90%多集中在雨季5-10月,但干季多雾,年平均雾日达120-150天,多集中在10月至翌年2月,可以补偿水分的不足;相对湿度82-86%。土壤为三迭紫色砂页岩构成的黄壤性土,有机质层厚,pH值4.5-5.5。
锥头麻在透光的林缘处生长特别旺盛,攀援于藤灌丛或小树上;在上层乔木浓密覆盖的林中,植株少见。花期4-5月,散发密香气,果期5-6月。结实虽多,但天然繁殖能力差,幼苗稀见。
从锥头麻枝叶中分离到10个
化合物: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8-十八烷烯;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Z)-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熊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