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岛
斯里兰卡岛屿
锡兰岛是印度南面的一个较大的岛屿。锡兰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岛上高地非常多,茶叶栽培盛行,盛产珍珠。岛上也拥有很多宝石矿脉。
名称由来
“斯里兰卡”来自梵语古名Simhalauipa,训狮人,《汉书》地理志称“已程不国”。《梁书》称狮子国。《大唐西域记》作僧伽罗,即梵语古名Simhalauipa的音译。 斯里兰卡古阿拉伯语Sirandib,宋代音译为“细兰”,明代称“锡兰”。
中国有锡兰故国的分支后裔,姓许世。
历史文化
锡兰岛Serendib 亦译锡伦狄布。亦作Serendip,阿拉伯语Sarandib.历史 前5世纪僧伽罗人从印度迁移到斯里兰卡。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311年左右,佛牙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入。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间征战不断,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队在科伦坡附近登陆。1638年,入侵康提王朝腹地的葡萄牙军队被拉杰辛赫二世痛击,在甘诺鲁瓦山战役中被歼灭,大大削弱了葡萄牙人在锡兰的实力。1656年5月12日荷兰军队攻克科伦坡。1796年2月15日英军占领科伦坡,荷兰人统治时期结束。1802年英法两国签订了亚眠条约,斯里兰卡被正式宣布为英国的殖民地。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定国名为锡兰。1957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锡兰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5月22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新宪法颁布,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1830年代,英国将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大批迁至斯里兰卡,并扶持其占据了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由此与当地的主要民族僧伽罗人结怨。斯里兰卡独立后,泰米尔人于1972年成立了猛虎组织(1976年改称“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走上“独立建国”的道路。1983年,猛虎组织与斯里兰卡政府开战,战火一度蔓延到科伦坡。1987年,印度出兵协助斯政府清剿猛虎组织,迫使其签订停火协议。1990年印军撤离后,猛虎组织重新反攻并迅速控制北部广大地区,在贾夫纳半岛建立起“泰米尔政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已造成6万余人丧生。在挪威等国斡旋下,2000年起双方开始和谈,2002年2月,猛虎组织与斯政府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停火协议,斯政府也于当年9月4日解除了对猛虎组织的禁令,使其成为合法组织。同年9月16日至18日,斯政府和猛虎组织在泰国东南部春武里府的梭桃邑海军基地举行了首次和谈。6年来,尽管双方先后进行了8轮直接谈判,但他们之间的武装冲突一直不断,停火协议已名存实亡。
从2006年7月开始,政府军开始向猛虎组织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复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猛虎组织控制区。2008年3月,斯里兰卡政府指控猛虎组织领导人普拉巴卡兰犯有谋杀罪。2009年1月2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宣布,政府军当天攻占了反政府武装猛虎组织的大本营基利诺奇。1月7日,斯里兰卡政府决定重新禁止猛虎组织活动,这表明在政府军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斯政府已不再把猛虎组织作为谈判对手。1月25日,政府军攻入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个主要城镇--东北部的穆莱蒂武。2月5日,政府军攻克猛虎组织最后一个海上武装基地。4月初,政府军攻占了猛虎组织在北部地区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普杜库迪伊鲁普,部分猛虎组织成员转移到位于斯北部穆莱蒂武地区的约2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4月20日,斯政府军攻入猛虎组织最后据守的“安全区”。26日,斯里兰卡政府拒绝了猛虎组织当天的单方面停火声明。
5月15日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已宣布,将在48小时内解救出猛虎组织控制区内的所有被困平民,并将收复所有被该组织控制的领土。 5月16日斯里兰卡政府军收复斯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段海岸线。 同日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在约旦访问时说,斯政府军已经击败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 5月17日猛虎组织承认与政府军长达25年的战争失败,宣布放下武器,结束与政府军的战斗。斯里兰卡政府方面则表示无法相信猛虎组织“放下武器”的声明,政府军将继续进攻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片丛林,以收复“每一寸国土”。5月18日,斯里兰卡政府军在穆莱蒂武区击毙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后,宣布斯里兰卡内战结束。
行政区划
斯里兰卡划分为9个省和25个行政区:
地理环境
斯里兰卡岛是梨形,在印度洋之中,东北边是孟加拉国湾。中部为高原,有亚当峰。 斯里兰卡属于南亚季风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 斯里兰卡岛总面积65610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南部,主体经纬度为北纬8度,东经80度,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风景秀丽,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宝石之国”和“狮子国”。西北隔保克海峡印度半岛相望。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
经济概况
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出口如稻米、橡胶、椰子、咖啡等许多热带地区代表性的经济作物;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斯里兰卡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也因此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 斯里兰卡的观光资源也相当丰富,但自从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所引起的大海啸以来,该国的海岸线破坏严重,观光业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人口民族
根据1981年的统计,斯里兰卡人口约14,850,00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26.3人,主要的两个民族僧伽罗族约占73.8%、泰米尔族占18%(其中印度移民占5.1%)、摩尔人占8.3%。77%属于上座部佛教徒、15%属于印度教徒、7.5%属于穆斯林及基督教徒。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中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岛国。 在这个宝岛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根据1981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487.1万人。其中主体民族僧伽罗人1098.0万人,占总人口的74.0%。泰米尔人居第二位,为 207.6万,占总人口的18.22%,其中兰卡泰米尔人188.1万,印度泰米尔人81.9万,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2.70%和5.41%。摩尔人104.7万,其中包括兰卡摩尔人和印度摩尔人两部分。斯里兰卡还有伯格人、欧亚混血人、马来人、维达人、艾昆塔卡人等少数民族。  斯里兰卡民族成分驳杂,但由于他们文化接近,肤色相同,除了极少数欧洲人后裔以外,外表上很难区分。各民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语言、服饰和宗教信仰。
总的看来,斯里兰卡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受地形影响,约有60%的人口集中在不到全国面积27%的西南湿润丘陵和平原地区,而占全国面积73%的大片干燥地区只有总人口的40%居住。干燥地区人口的 20%(总人口的6%)又集中在只占全国面积4%的贾夫纳半岛。斯里兰卡全国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8人。人口密度最高的科伦坡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2642人,而密度最低的穆赖提岛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5人,相差100多倍。
斯里兰卡是个多宗教国家,主要宗教是佛教,信徒多为僧伽罗人。佛教在斯里兰卡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是印度教,主要信徒是泰米尔人。再其次是伊斯兰教,信徒多为摩尔人马来人。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出现的,信徒中既有僧伽罗人,也有泰米尔人,主要流行于沿海地区。伯格人和欧亚混血人多为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9 19:46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