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钧
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人物
钱大钧(1893年7月26日—1982年7月21日),字慕尹,江苏吴县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人物,国民党元老。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7月26日(农历清光绪十九年六月十四日),钱大钧生于江苏省昆山县正仪乡(现为真义)。祖父钱伯熊,是清朝贡士。父亲名子美(自梅),母亲为江氏。他有兄弟四人,长兄诵尧(松尧),二兄企文,三兄仰周,钱大钧排行第四。家业传到他父亲时,已逐渐贫困。钱大钧幼年常到外婆家居住。四岁时,随父亲迁居苏州。六岁入私塾,由长兄教读。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读完《四书》《五经》,转入英华学校和新创立的初等小学就读。十一岁,考入苏州城内羊王庙长洲高等小学堂(后改为善耕小学)。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他随二兄到上海。因不愿习商,又返回苏州。两年后,母亲去世,家境愈发清寒。在姐姐的资助下,他专心学问,兼志武功。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长洲高等小学堂保送,与常熟同学曹仲道一起,到南京考入江苏陆军小学堂第四期。
革命起步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陆军小学堂停办。钱大钧随即去上海参加学生军,投身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活动。当时,上海革命党人钮永建在淞江军政分府创办了淞军干部学校,他与蔡熙盛、薛练等一同进入该校学习。六个月后毕业,被派到弁目队当班长。民国二年(1913年)回校补训,完成陆军基础教育,任淞军别动队排长。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他随钮永建组织的队伍作战,失利后潜回老家,获朱天化帮助后再找钮永建。一战爆发后回国,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肄业。
民国三年(1914年),经钮永建介绍前往日本。到东京后,他结识了“二次革命”失败逃亡到日本的孙中山,并加入东京大森浩然学社,聆听孙中山的教导,深受其革命熏陶。他与蒋介石等都是最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党员。这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留日学生愤而归国从军,抵御外敌。钱大钧也于同年年底回国,应召赴武汉南湖,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肄业。
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时,江西的李烈钧和南京的黄兴出兵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民国四年(1915年),钱大钧联合同志,积极从事倒袁运动。而袁世凯则加强军阀统治,不断派兵镇压,到处搜捕革命党人。他被湖北都督王占元怀疑,无法留在武汉,于是秘密转到上海,先在《时事新报》担任日文翻译。一个月后,钮永建在淞江重建旧部,他便赶赴淞江,帮助钮组训新军,来往于上海及其附近地区,配合蔡锷等在云南发动的“护国”运动。
民国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结束。钱大钧在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编属入伍生炮兵队。民国六年(1917年)4月,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士官学校,在中国学生队第十二期炮兵科深造。民国八年(1919年)6月,钱大钧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第四队分队长。正逢直奉战争,学业陷于停顿。次年10月,他奉命参加复校工作,任第九期炮兵队队长,此时陈诚在第八期学习炮兵。
军事生涯
孙中山为重建革命政权,于民国十年(1921年)4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被选为“非常大总统”。身在北方的钱大钧,把广州看成革命的根据地,从思想到行动都倾向革命,引起军阀怀疑。他只好辞去炮兵队队长的职务,毅然前往广州,投入粤军。后来,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在广东和江西等地多次参加战斗,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提升为中校参谋。
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在此之前,钱大钧与邓演达何应钦顾祝同王柏龄等老同学一道来到黄埔,奉命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这时,他因精于兵器学,被任命为中校兵器学教官,后升任代理军校总教官。不久,升任校本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第一次东征时,钱大钧为校本部少将参谋长。东征途中,他协助蒋介石、周恩来指挥部队与陈炯明部英勇战斗。民国十三年(1924年)2月12日,东征军进攻淡水,受敌抵制,态势不利。第二教导团团长王柏龄缺乏指挥作战能力,没有掌握好部队,贻误战机,遂被撤职。钱大钧代理该团团长,终将敌军击败。同年3月12日,棉湖战斗快结束时,第一教导团千余人在棉湖的西北山地遭到敌军林虎部主力的围攻,伤亡惨重。钱大钧率领第二教导团赶到,合力奋战,粉碎敌军攻势,并乘胜翻越猴子岭,追击逃窜之敌,相继攻克林虎部的后勤基地五华及司令部所在地兴宁。是年4月底,钱大钧被调回黄埔军校训练新兵,组建第三教导团,代理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务。旋出任党军第一旅第三团少将团长。同年6月,参加平定军阀滇军司令杨希闵和桂军司令刘震寰叛乱的战斗。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以第一军和第四军为主力,编成三个纵队,举行第二次东征。钱大钧亲率第三团防守博罗。10月22日,率部攻打海陆丰,配合主力,将陈炯明部彻底消灭。12月22日,升任受蒋介石节制调遣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蒋介石辞去第一军军长的职务,将其职务授予何应钦,晋升钱大钧为第一军第一师中将师长。一个月后,钱大钧与王柏龄调换,任第二师中将师长。是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钱大钧改任广州警备司令,兼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和广州戒严司令,防守后方。
反革命行动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三天,钱大钧配合留守广州的李济深,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工人中的积极分子。顿时,广州城内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不久,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北路军中将总指挥,受命巩固北粤,去曲江和江西省赣县遣散改编部队。
南昌起义”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起义部队陆续退出南昌,进军广东,取道江西的临川、宜黄、广昌南下。钱大钧奉蒋介石的命令,力图堵截。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25日,钱部与起义部队在瑞金附近的壬田遭遇,两个团被击溃。8月30日,又发生会昌战斗,起义军攻克会昌,歼灭钱部四个团,俘敌九百多名。后来还发生多次战斗,但都未能达到消灭起义军的目的。钱大钧遂将部队调往梅县,企图围攻朱德陈毅等留守三河坝的部队。9月底,钱部向三河坝地区发起进攻。经激战,起义军于10月初胜利突围。
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中旬,广东东江地区已趋稳定,钱部改编为第三十二军,他升为该军上将军长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广东梅县宣誓就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蒋介石驾驭了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新军阀之后,重整嫡系部队,加强反动统治。钱大钧奉命从闽、浙北上,率兵抵沪,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将部队分驻在沪宁一线。同年4月,他就任淞沪警备司令,警卫这一要害地区。接着,又被任命为上海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后又奉派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师师长兼江南“剿匪”司令。在这期间,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训练治安人员和秘密警察的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钱大钧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议,跟随蒋介石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新军阀混战。蒋介石“倒桂”得手后,将李宗仁在武昌创办的军官学校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任钱大钧为该校教育长。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爆发中原大战。南方的张发奎和桂系李宗仁也趁机反蒋,陈兵湘、桂边境。蒋介石命钱大钧为总指挥,夏斗寅为副总指挥,在湖南羊楼司一带扼险布防,严阵以待。钱大钧乘专车到前线督师,行至湖北省通城附近,听到前面有枪声,就立即离开车站,躲进树林。幸亏遇到的敌人只是张桂军收编的土匪部队,战斗力不强,加上陈济棠的部队已从南面切断张桂军的退路,何键部队又阻止张桂军进入湖南,使他得以脱险。蒋介石解决南方问题以后,特命钱大钧筹训教导第三师,任钱大钧为师长。该师成立后,即投入对冯、阎作战,派出三个团到津浦铁路前线,与冯、阎作战;又派出三个团参加会攻鄂东红军根据地。不久,钱大钧调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旋任武汉要塞司令。由于钱大钧作战有功,后来被选为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是年11月,钱大钧同陈诚等人一起,去日本参观日军秋操。与江西省吉安人、同盟会员欧阳耀如的长女欧阳丽藻结婚。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钱大钧调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兼第八十九师师长。二三月间,他制造了镇压武昌伤兵和武昌第一纱厂震寰纱厂工人事件。当时,由前线返回的教导第三师一百多名伤兵闹饷,两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钱大钧说:“这是有共产党支持……企图掀起风潮,造成暴动。”于是派兵逮捕了一部分伤兵和工人。他按照蒋介石“严惩首犯,格杀勿论”的指示,枪毙了十几名伤兵。同年秋季,武汉发生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钱大钧拿着蒋介石“防共比防水更重要”的手谕,不准抽调兵力参加防汛,遂使洪水泛滥,进入汉口市区,造成汉口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劫。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武汉分校停办,学员转入南京中央军校。钱大钧升任陆军第十三军上将军长,指挥汤恩伯的第八十九师、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及第三十三师,仍驻防武汉。其中,八十八和八十九两个师都参加了“围剿”红军的战争。同年3月6日,蒋介石当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钱大钧奉调任军事委员长南昌行营主任,帮助蒋介石制定第四次“围剿”红军的“方略”。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初,钱大钧被蒋介石任命为保定行营上将主任兼军政部保定编练处主任、北平军委会委员,指挥五个军,与北平行营主任何应钦并驾齐驱。他在北平、保定两地都有私人住宅,经常乘用特别专车,带着欧阳生丽来往于北平、保定。为了笼络人心,他经常以金钱和礼物馈赠河北各将领,在“行营开支特别费”中支取,每次至少数万元。为此,当时有人将“钱大钧”的“钧”字改为“钩”字,把“钱大钧”讽之为“钩大钱”。同年6月,蒋介石召开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匪”军事会议,准备发动一百万人的对中央红军新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为了集中力量打内战,年底撤销保定编练处,调钱大钧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因忙于处理“福建事变”,鄂豫皖地区的军政大事,都交钱大钧办理。
在江西的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以后,蒋介石急忙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改组为武昌行营,并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派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主任。钱大钧任行营参谋长,协助张学良调理军事行动和处理军事行政事宜,“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在南京正式成立,下设第一、二两个处。钱大钧任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主管总务、参谋和警卫工作,随时准备跟随蒋介石出发到各地活动,并负责蒋介石的驻留和行动安全。这次改组的具体事宜是钱大钧等按照蒋的意旨进行的,其工作直接对蒋介石负责。由此,钱大钧成了蒋介石亲密的高级军事幕僚。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广东的陈济棠反对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发生“两广事变”。陈济棠的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驻兵粤北、赣南,态度暧昧。钱大钧与余汉谋是保定军校同学,又曾在粤军第一师共事。蒋介石利用这个关系,指令钱大钧同余汉谋接触,活动余反陈。钱大钧密赴江西大庾,尽力做余的工作。同年7月,余通电反陈,对陈进行兵谏。同时,广州的空军也倒向蒋介石,有七十多架飞机飞往南京。至此,结束了对广东的割据局面。
后来,钱大钧随同蒋介石一起飞往广州,住在黄埔军校旧址。为了加强南方治安,蒋介石约李宗仁来广州会晤。经治商,和谈成功,广东省政由余汉谋主持。这样,钱大钧便成了解决“两广事变”的有功之臣。1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战作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两广平靖后,钱大钧随蒋介石抵达西安,督促张学良东北军与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剿共”,其驻临潼华清池。12月12日晨“西安事变”爆发,钱大钧在华清池惊闻枪声,匆忙奔赴现场,全力保护蒋介石脱险,命令警卫部队拼死抵抗。当时仅一个区队护卫蒋介石,区队长毛裕礼战死,钱大钧在华清池五间厅转角处被乱枪流弹击中,子弹由前胸部穿出,伤及右肺尖,流血过多,跌坐墙边。他见前院双方还在枪战,于是压制伤痛,大声急呼:“我是钱主任,你们双方不要乱打枪。”由于东北军将钱急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住院时,张学良骑兵部队司令何柱国(钱大钧保定同学)前来探望,并接其回家疗养。12月25日蒋介石获释,27日钱大钧等也被释放。回南京后,蒋介石因法国造游览客车调开一事怀疑钱大钧,钱大钧拿出事先获批的批示申辩,得以澄清。之后,钱大钧前往上海养伤,一直带着血衣。伤愈后,他继任侍从室主任、侍卫长,后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代理主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钱大钧随蒋介石辗转各地视察。同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因遭人嫉恨,钱大钧离开侍从室。幸得宋美龄支持,他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兼参谋长。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航空委员会改组,钱大钧接任主任,专职指挥空军对日作战。在职期间,他借助外交等途径,获苏联、美国空军援助,扩充空战力量。4月29日,钱大钧参与组织武汉空中保卫战。战后,他主祭于汉口总商会大礼堂举行的陈怀民烈士追悼大会,周恩来等敬献花圈,横幅“义薄云天”。5月中旬,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钱大钧策划空军夜投宣传弹至日本本土。鉴于中国空军力量薄弱,经与驻成都飞行十四中队队长徐焕升商议,确定先夜航至东海之滨的丽水机场,修缮后加油并挂备用油箱,再起航的方案。5月17日,十四中队飞抵汉口。18日,队员在武昌官邸获蒋介石、宋美龄接见。当日下午,钱大钧召见队员,强调任务自愿原则,队员们当即立下志愿书。19日晚,“马丁”号飞机自起飞基地发电报表决心,随后成功奇袭日本本土,在东京、大阪、长崎等地投下大量宣传弹后安全返航。此行动令日本朝野震动,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士气,获国际赞誉。徐焕升等人返回武昌时,钱大钧等到机场迎接,其女儿向英雄献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亦到机场欢迎并赠锦旗。同年11月中旬,蒋介石指派钱大钧会同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处理“长沙大火事件”,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被逮捕并就地正法。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经宋美龄批准,钱大钧分得一笔特别费,他只分给了少数几个高级人员。有人将此事向蒋介石告密,蒋介石一怒之下,下令将钱大钧撤职查办。钱在成都落拓,就到风景秀丽的四川省铜梁县虎峰镇西温泉创办西泉中学,自任校长。他亲自制定了校训、校歌。其校训是:“刚诚宏毅”。校歌是:“和风煦煦,流水潺潺,群英萃西泉。依仁游艺,切磋乐无边。正其谊,名其道。刚诚宏毅意超然。诲不倦,学不厌,济世修身法前贤。爱我西泉,育我俊贤,学业光大,恢宏宇宙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重庆,蒋介石为了控制西南国际交通运输,下令在军事委员会下组建运输统制局,经何应钦向蒋介石签准,安排钱大钧为该局参谋长,接着改任秘书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钱大钧调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点验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国内外(主要是美国)舆论的责难下,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底,将军政部大换班,调其核心人物之一的陈诚为军政部长,赶走了何应钦。陈诚取得军政部长的地位后,急调靠拢他的林蔚接替钱大钧政务次长职务。钱大钧只好离开,第二次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钱大钧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日本投降后,他担任胜利后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以国民党“接受大员”的资格,与美国空军远东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一起飞到上海上任。任职期间,钱大钧向英帝国主义交涉,收回了跑马厅(现为上海人民公园),不许在此搞赛马、赌博等活动,责令工务局扩建南京中路,以利闹市区的交通。同时,修筑了吴淞口海堤。还委托家乡外泾村的旧友朱天化在本村建造一所小型花园洋房,以便回乡探亲、扫墓时居住。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爆发。这时,钱大钧虽然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但已不像以前那样被蒋介石所器重了。次年,他回到家乡苏州,被选为吴县参议会议长。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第一届国民大会召开。钱大钧是上海代表,并被推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后来,蒋介石聘请钱大钧为“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钱大钧担任了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台湾余生
1950年,钱大钧前往台湾,获“资政”虚衔,并无实际权力。在台期间,他常与何应钦、白崇禧、黄镇球顾祝同等人交往。蒋介石视他们为“老友”“同事”,蒋经国、蒋纬国亦将其等尊为长辈。
1955年,台湾发生“孙立人事件”,蒋介石指令钱大钧组建军事法庭,并出任裁判长。庭讯时,钱大钧质问孙立人:“你身为我党高级将领,缘何密谋兵变?”孙立人回应道:“裁判长,您是我的老长官,对我过往的作战功绩了如指掌。我对蒋总统始终忠诚,更忠于祖国。倘若我对蒋总统稍有异心,他也难以安稳居于台湾。”随后,孙立人出示一份过去的电报及一份英文记录复印件,称:“此为驻日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在蒋总统即将来台时发来的电报,邀我前往日本东京会晤。在东京,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台湾防卫问题。这是复印的会谈记录,麦克阿瑟曾劝我‘自主’台湾。”钱大钧审阅记录原文后,颇感尴尬,只得告知孙立人:“我是依据监察院对你的调查报告组建军事法庭。你暂且闭门思过,日后再做处治。”
之后,钱大钧向蒋介石汇报庭讯情况,并为之说项。然而,监察院依据情报机关密报,称孙立人有部下同中共勾结。据此,孙立人由监禁改判无期徒刑。两年后,钱大钧再度规劝蒋介石,认为孙立人并无异心,建议予以假释,让其回台中居住,蒋介石应允了钱大钧的请求。
钱大钧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早年便身为足球队员。迁至台湾后,其在体育领域多有涉足。1954年,他受聘为“台湾省体育会足球协会主任委员”,同年出任足球委员会首席顾问,并亲自挂帅担任足球队领队,率队参与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运动会。1955年,钱大钧担任“国民党军队体育促进会顾问”。1957年,他身兼“‘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常务监事”以及台北市私立戏剧学校董事长两职。
1958年,钱大钧不仅领队前往日本参加第三届亚洲运动会,之后还率领篮球队征战在智利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篮球锦标赛,该队最终荣获第五名。随后,他又率篮球队奔赴罗马,参加第九届世界运动会,同时出任“台湾‘中华全国’田径委员会委员”。1964年,他带领田径队前往日本,参与第十八届世界运动会,并担任国际田径会议代表。至1973年,钱大钧出任”台湾‘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在其推动下,培养出诸多体育运动骨干,如长期担任“台湾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席”的徐亨,以及多次刷新世界田径赛记录的运动员纪政
此外,钱大钧在政治领域亦有任职,曾担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和“宪政研讨委员会委员”。在商业方面,1959年,他就任远东旅行社董事长;1963年,出任“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1966年1月,他主导向美国采购五架波音七二七喷气客机,开创了中国民航史上使用喷气客机的先河。1968年1月,钱大钧转任“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名誉董事长。
钱大钧爱与文人雅士来往,经常同吴门画派的著名书画家互赠书画诗词。他也擅长书法,善写篆字。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早上必做两件事:一是做体操,从不间断;二是练写字,坚持不懈。他书写的钟鼎篆文,苍劲有力,雅挺秀润,颇为有名。阎锡山去世后的碑文是请他书写的;台北最大的园山饭店的招牌和店中用具上的“园山饭店”四字也是请他书写的。1975年2月,他已八十二岁高龄,还书写楷体钟鼎文《金刚经》全文,赠台湾历史博物馆永久藏展。
钱大钧晚年身患重病,经常住院。生活比较艰苦,住在台北市一层公家分配的小木屋里,三十多年未变。他深感晚景凄凉,思乡情绪日增。对生活在祖国大陆上的亲人深为悬念,经常以不能返回故乡萦念于怀。1982年7月21日,钱大钧因患肝癌在台北市“三军总医院”去世,终年90岁。
主要影响
军事影响
黄埔军校的建校筹备
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办,钱大钧是建校筹备成员之一。同年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参与创建校史及训练体系,培养早期国共军事人才。棉湖战役(1925年)率教导二团协同何应钦以少胜多,扭转战局,成为黄埔校军崛起标志性战役,对于中国国民党及其黄埔军校校军具有重大历史作用和意义。钱大钧拟制的作战计划,不仅为蒋介石所欣赏,也使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和“半个军事家”的刘斐等折服。此后钱在国民革命军中迅速崛起,成为“黄埔嫡系”高级将领中,蒋介石最亲信干将和高层军事幕僚——“八大金刚”之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事变前,钱大钧跟随蒋介石到达西安。蒋介石曾命钱大钧接触张学良,想借二人曾共事于“鄂、豫、皖剿总”(张学良时任副总司令,钱大钧任总参谋长)、“武昌行营”(张学良时任主任,钱大钧任参谋长)之交谊,分化东北军西北军高层的关系。钱大钧作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驻守临潼华清池。事变爆发时,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指挥警卫部队抵抗,并在混乱中被流弹击中,身受重伤。尽管如此,他仍坚持指挥,试图保护蒋介石脱险。钱大钧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蒋介石的忠诚,影响了蒋介石对其后续的任用,伤愈后他继任侍从室主任等要职,成为其核心幕僚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钱大钧起初随蒋介石视察各地,为抗战初期战略部署提供支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钱大钧接任航空委员会主任,专职指挥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任职航委会期间,他凭借外交途径,争取到苏联和美国空军援助,有效增强中国空军实力。同年,他组织并参与著名的“武汉空中保卫战”,同年4月29日,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轰炸武汉,钱大钧指挥中国空军起飞迎战,经半小时激战,击落21架日机,中方仅损失9架。同年5月19日下午3时23分,他组织徐焕升等驾驶两架马丁式B10轰炸机从汉口起飞,向日本九州岛长崎福冈等地散发20万张反战日文传单,有力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此行动不仅激励中国军民士气,还赢得国际社会赞誉,从舆论和士气层面为抗战带来积极影响。
政治影响
钱大钧主导国民党军事中枢运作,参与了西安事变、长沙大火案等重大事件。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长沙大火事件爆发,钱大钧奉蒋介石之命,与俞济时共同负责处理此案。他果断采取行动,迅速逮捕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等人,并将其处决。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因大火事件引发的社会动荡,彰显了钱大钧的决断能力。然而,钱大钧此举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在当时引起了诸多争议。一方面,对相关责任人的迅速惩处,在短期内稳定了战时的部分秩序;另一方面,该事件处理方式及背后复杂因素,也给战时局势的稳定带来了复杂影响。
推动上海战后建设
抗日战争胜利后,钱大钧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兼任淞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在任期间,主持向英国驻华大使交涉,收回跑马厅(今上海人民公园);禁止赛马和赌博等活动;责令工务局扩建南京中路,以利于闹市交通;修筑吴淞口海堤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战后的市政建设与秩序恢复,奠定现代城市基础。但随着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其政治影响力逐渐下降。
社会影响
开创民航商业
1966年,钱大钧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身份,向美国采购波音七二七喷气客机,开创中国民航史上使用喷气客机的先例,推动了中国台湾民航业的发展,提升了航空运输能力与效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钱大钧创办西泉中学并亲任校长,制定“刚诚宏毅”校训及校歌,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培养了一批人才,传播了教育理念。
钱大钧少年时即喜爱足球运动,在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时,曾任足球队队长兼前锋,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任教育长时,亦极力倡导足球运动。1953年春他被聘任“台湾省体育总会足球协会”主任委员,1954年5月任“中华台北足球队”领队,率足球队赴马尼拉参加第二届亚洲运动会,获得冠军殊荣。他致力于推动台湾地区体育球类运动,兼任台湾“中华全国足球委员会”首席顾问,“国军体育促进会”顾问。1956年1月任第一届亚洲杯足球锦标赛台湾代表队领队,1957年任私立复兴剧社董事长,“台湾体育协进会”第一届常务监事,智利第三届世界杯篮球赛台湾代表队领队等。他多次率队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培养了一批体育运动骨干和尖子,其中包括曾任“台湾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徐亨和多次世界田径赛纪录保持者、著名运动员纪政等。
历史评价
蒋介石:“事先你以辞修(陈诚)为主任之选,足见你是胸有谋略的高级幕僚。因此我非要用像你这样具有谋略、宽怀阔度、博大胸襟的长才不可!”
顾执中:“经过多次接触,我逐渐了解钱大钧是日本土官学校毕业生,是一向在广州参加孙中山先生部队的军人。他的资历,跟蒋介石相去不远,但他彬彬儒雅,吴侬软语,一点也没有威风凛凛的军人气概。”
文心珏:“钱大钧躯干修长,一贯沉默寡言,显出一种谦恭风度。他平素服装整洁,注意军人风纪。对旧文学颇有基础,善写铁线文碑帖,字体挺秀。又善驾驶汽车,步枪射击及器械体操等技艺都很好。在八大金刚中算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角色。个性好色贪财,平生着意追求物质享受。”
人物荣誉
钱大钧一生因战时功绩获得勋章多枚。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获颁国民政府三等宝鼎勋章;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获颁国民政府颁发的二等云麾勋章;同年11月获颁二等宝鼎勋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之纪念勋章;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抗战胜利,获颁胜利勋章;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获颁忠勤勋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26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部)颁令叙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成为国民革命军高层核心将领。
轶事典故
钩大钱
根据昆山县志记载,因钱大钧爱财如命,贪得无厌,先前在保定行营主任任内,他经常以金钱和礼物馈赠河北各将领,在“行营开支特别费”中支取,每次至少数万元,贪污军事特别费达数十万元,在航空委员会主任任内,贪污更巨。有人向蒋介石密告,蒋介石曾下令将其撤职查办,经何应钦说情,才免于查办。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钱大钧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又大肆搜刮国财民脂,在上海、南京、苏州以及北京,保定钧有豪华私寓。为此,当时有人将“钱大钧”的“钧”字改为“钩”字,把“钱大钧”讽之为“钩大钱”。
大小夫人
钱大钧的婚姻颇具传奇色彩。钱大钧的岳父欧阳耀如是民国名士,在上海经营银行业。欧阳耀如有两位妻子,六个女儿。长女欧阳藻丽美貌,早年与钱大钧结婚。民国十七年(1928年),欧阳藻丽病重,担心去世后孩子受后母虐待,于是要求钱大钧娶其妹欧阳生丽。欧阳生丽刚17岁,对钱大钧心生爱慕,答应了姐姐的请求。几个月后,欧阳藻丽奇迹般康复,但钱大钧已与欧阳生丽有夫妻之实。欧阳藻丽只能接受与妹妹共侍一夫,欧阳耀如也同意钱大钧与欧阳生丽结婚。1949年,钱大钧携欧阳生丽逃往台湾。其晚年多任虚职,幸得欧阳生丽相伴。
钱大钧这一婚姻状况引发了诸多非议。民国十八年(1929年),蒋介石将桂系遗留的武昌军官学校学生改编为武汉军官分校第七期,并任命钱大钧为教育长,推行一套所谓的新式教育。任职期间,钱大钧在部下与学生面前,常展现出一副秉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形象。在对学生的训话中,他反复强调要厉行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要求众人“注重礼义廉耻”“注重军人风纪”,弘扬所谓的“黄埔革命精神”。然而,他与姐妹二人同宿的情况,与所宣扬的“新生活”理念形成鲜明反差。针对钱大钧“大小夫人”的婚姻状况,有人直言讽刺:“湖上有园,园中有风景。同昏官,景色宜人喜洋洋。一夫两妻同枕共床,姐妹成双效鸳鸯,高谈旧道德礼义廉耻,厉行新生活男盗女娼”。
义释陈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中央特科主持情报工作的陈赓,在从上海赴天津执行任务途中,火车停南京站时,他在站台惊见钱大钧。钱大钧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与在黄埔军校成绩优异且活跃的“黄埔三杰”之一陈赓相识,民国十七年(1928年)还曾任淞沪警备司令,是中央特科对头。火车开动后,钱大钧副官来请陈赓。陈赓起初否认身份,后被识破。面对钱大钧询问,他沉着应对,称谋事为生。之后他中途下车换车厢仍被发现,再次被钱大钧召见。因有“师生之谊”,陈赓谈黄埔往事晓以大义,加之钱大钧顾虑抓捕陈赓会惹麻烦,且火车将出其防区,最终钱大钧未纠缠,陈赓得以顺利前往天津。
忠侍蒋公
钱大钧生性儒雅,颇具书画诗词修养,且仪表堂堂,一派儒将风度。他为人不善言辞,也无不良嗜好,平日重视自身仪表,言谈谨慎,还注重学习新技能,甚至能够熟练驾驶汽车。他恪守原则,从不随意谈论政事,更不会泄露军事秘密,这种严谨的作风深受蒋介石的赏识与推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钱大钧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肩负着主管总务、参谋和警卫工作的重任,全面负责蒋介石的驻留与行动安全。平日里,钱大钧对蒋介石的食宿安排、贴身警卫以及所有重大行动都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即便事务繁杂,对蒋介石的需求时刻放在心上。有一次,蒋介石想起十年前在黄埔港乘游艇时,吃过游艇上一位姓严的老妈妈做的“黄埔蛋”,感到非常好吃,“鲜嫩无比”。这次重游旧地,如能再吃一次“黄埔蛋”就更好了。蒋介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钱大钧。钱就带着两名侍从人员到附近农村访问。经过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严妈妈。严妈妈已年近六十,但还很健朗,于是来到黄埔军校,烹烧“黄埔蛋”。蒋介石吃了心情大好,对钱大钧的办事能力也更加认可。
人际关系
祖父钱伯熊,是清朝贡士。父亲名子美(自梅),经商。母亲为江氏,持家。他有兄弟四人,长兄诵尧(松尧),二兄企文,三兄仰周,钱大钧排行第四。家业传到他父亲时,已逐渐贫困。
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钱大钧与江西省吉安人欧阳丽藻结婚,后娶其妹欧阳生丽为第二夫人,岳父是民国名士欧阳耀如,江西吉安人,老同盟会员。他共有子女十二人。长子钱文泽和六女钱雅芸现在台湾,侍奉其第二夫人欧阳生丽的晚年生活。留在大陆的有三、四两子。三子钱孝洋,是黄埔军校第二十期毕业生,解放前随龙泽汇军长在云南起义,后退休返回故乡苏州,安度晚年;四子钱仁泽,原为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曾当选为太原市政协常委。还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均在美国,都学有专长。
主要作品
钱大钧著有《钱慕尹上将七十自述》《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东江平定》。其楷书钟鼎文《金刚经》,赠台湾历史博物馆永久藏展。
后世纪念
钱大钧旧居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80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钱大钧当上了淞沪警备司令及上海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于正仪镇上筑了一幢西式楼房,俗称钱大钧别墅,或钱大钧花园。园内一幢小巧别致的楼房内,设有红木家具,装有自来水设备。另有一座琉璃瓦顶、四周玻璃窗、内饰彩色天花板的六角亭。宅内植有各种花木。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钱大钧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同学网.2011-07-01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8 14: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