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坫
清代书法家
钱坫(1744年-1806年),字献之,号小兰,十兰,自署泉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中国清代学者,书法家。
书法
洪亮吉《北江诗话》说:钱坫工篆书,然自负不凡,尝刻一石章曰:“斯、冰之后,直至小生。”《喜晴诗轴》,纸本墨迹,篆书。凡7行,共66字。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钱坫在篆书发展史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直到邓石如出现,才把篆书推向高潮,使之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篆书诗轴,其势开阔舒展,线条淳厚,富有弹性。钱坫此作品循规蹈矩,秀美雅致。其章法,与他所书的篆书不尽相同,章法密不透风,无行距、字距,这在清代和其他时代篆书中不甚多见。其结体又较整饬,下了不少功夫。他对于篆书下的功夫比孙星衍洪亮吉更深。他从古铜器铭文中吸取了一些古朴苍厚的气味,故他的篆书颇有新意。通篇观之,气韵满而不塞,富有变化。
著述
著述甚富。有《十经文字通正书》、《汉书十表注》、《圣贤冢墓志》、《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篆人录》、《尔雅古义》等。
《清史稿》记载
钱坫,字献之。副榜贡生。游京师,朱筠引为上客。以直隶州州判官於陕,与洪亮吉孙星衍讨论训诂舆地之学,论者谓坫沉博不及钱大昕,而精当过之。嘉庆二年,教匪扰陕西,坫时署华州,率众乘城,力遏其冲。城无弓矢,仿古为合竹强弓,厚背纸为翎,二人共发之,达百五十步;又以意为发石之法,石重十斤,达三百步:前后毙贼无算,城获全。以积劳得末疾,引归。著《史记补注》百三十卷,详於音训及郡县沿革、山川所在。陕甘总督松筠重其品学,亲至卧榻问疾,索未刊著述,坫取付之。曰:“三十年精力,尽於此书矣!”十一年,卒,年六十六。又有《诗音表》一卷,《车制考》一卷,《论语后录》五卷,《尔雅释义》十卷,《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十经文字通正书》十四卷,《说文斠铨》十四卷,《新斠注地理志》十六卷,《汉书十表注》十卷,《圣贤冢墓志》十二卷。
参考资料
钱坫.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00:42
目录
概述
书法
著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