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星
William Bidelman、菲利普·肯纳发现的恒星
钡星是G至K型的恒星(包括巨星和矮星),它们的光谱出现455.4nm的波长,显示有过量的电离元素。钡星也显示出碳的谱线特征,这是CHCNC2等分子的谱线。最出辨识出和定义钡星的是William Bidelman和菲利普·肯纳。
演变
径向速度的观察认为所有的钡星都是双星。使用国际极紫外卫星(IUE)在紫外线波段观察到一些钡星系统内有白矮星
钡星被认为是双星系统内质量转移造成的结果,质量转移发生在主序带内观察到的巨星上。它的伴星、施主星,是在渐近巨星分支(AGB)的碳星,并且在它的内部导致碳和S-过程元素。在施主星失去大量质量的AGB晚期,这些核融合白矮星红巨星
在它的演变期间,钡星随着时间增长和变冷,抵达光谱类型G或K型的极限。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原来的恒星光谱是M型,但S-过程使它的残余变更了组成,造成它的光谱被修改成另一种特殊的光谱类型。恒星表面的温度在M型的范畴内,但S-过程产生的元素(Zr)会显示出氧化锆
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钡星曾是一个难题,因为在标准恒星演化理论的G和K型巨星,距离综合碳和S-过程元素并混合至表面仍很遥远。联星的发现很自然解决了这个难题,从能够产生这些物质的伴星导入原料,让它们产生了特异的光谱。质量传递的过程在天文学的时间尺度上是非常短暂的;质量传递的假设也预测主序星中也会有光谱特异的钡星。至少已经知道有一颗这样的恒星:HR 107。
钡星的样本包括:摩羯座 ζ(燕)、HR774和HR4474。
CH星是第二星族星,有着相似的演变状态、特殊的光谱、轨道状态,被相信更老且缺乏金属,与钡星类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17
目录
概述
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