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
项羽与秦朝之间进行的一次决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历史背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后九月,该年闰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汇合前来增援的王离军20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陈馀曾派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自此,诸侯联军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阵营分兵两路,一路以卿子冠军宋义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楚怀王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战争过程
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作壁上观
此时,楚军的雄威压倒了诸侯军;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却都不敢发兵出击。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这样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从此始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帅了。
但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关于诸侯军又有另一种说法:“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按《张耳陈余列传》所叙述,则诸侯军仅仅在项羽与章邯的甬道护军作战时作壁上观,待项羽进攻王离时,诸侯军则参与了围攻,俘王离、迫使涉间自杀,是楚军和诸侯军的共同战果。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综合了《史记》中《项羽本纪》和《张耳陈余列传》的说法,表述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
两军决战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子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借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污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战争结果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巨鹿之战结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主要影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历史评价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一幅著名的对联(作者待考,一说胡寄垣,一说金正希,一说蒲松龄),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诗人郑板桥有《巨鹿之战》诗称:“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
清朝学者赵翼评价:“章邯攻赵,项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万,其多可知也。”
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巨鹿之战是秦朝历史上第一大决战,是秦亡楚兴的关键,评价说:“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且山东各国,无敢敌邯,独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无赵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则邯犹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赵高以乱其中,复生项羽以挠其外,章邯一去而秦无人,安得不亡!谁谓冥冥中无主宰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08:21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