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盆地
位于浙江中西部的盆地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中西部,是省内最大盆地,属我国南方著名的红色盆地之一,因盆地中有金华衢州两个城市而得名。
地理特点
地堑式断陷盆地
盆边断裂带多具同生性质,沉降、堆积都很迅速,形成山麓相、洪积相的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但由于陡坡相带很窄,形成的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厚度一般不大、分布不广,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丹霞地貌。
如金衢盆地东起东阳市、西至衢州市,东西长逾200km,平均宽逾20km,仅在金华市汤溪镇九峰山和衢州市区南烂柯山发育有规模不大的丹霞地貌
金衢盆地衢州部分
西起于柯城沟溪乡航埠镇、江山四都镇一带,东止于龙游东部边界,呈东北向展布,长64公里,宽15-20公里,面积3500平方公里,盆地底部海拔50米左右,边界线海拔都在100-200米之间,盆地边缘与山地界线清晰,河流从四方向盆底汇聚。
盆地广泛沉积白垩系红色砂岩,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红色盆地之一。底部地形平坦,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海拔40-100米,相对高度差以3-50米最为常见。
地面呈波状直伏,通常海拔50米以下为河谷平原,50-200米为红岩岗阜,整个盆地由外围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
衢江及支流沿岸都有或窄或宽的河谷平原,呈珠串式分布。其他水系只形成一些小规模的谷底平坂。
面积比较大的畈有:市区的千塘畈、太阳畈、堂中畈、三口畈、安仁畈、白水畈、莲花畈;龙游寺后畈、西门畈、谢礼畈、七都畈、湖镇畈、中正畈、灵山畈、兰塘畈等等。
定义
金衢盆地为省内最大的中生代陆相盆地,形成于晚燕山期,边缘受断裂控制,基底为前震旦系——上古生界,盖层为白垩系河湖相沉积岩及火山岩
海浸对金衢盆地影响不大,原始先民的活动,金衢盆地比宁绍平原还要早,还要丰富。
类型
区域构造轮廓
金衢盆地发育在浙东华夏褶皱带浙西钱塘台拗两大构造单元接洽部位。两大构造单元地质发育经历迥然不同,反映出来的构造、岩相、古生物群都有较大区别。
浙东华夏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一部分,自元古代后,长期隆起遭到剥蚀,至晚侏罗世被火山岩系广泛覆盖。浙西钱塘台拗属扬子准地台一部分,在古生代为拗陷,海相地层广泛发育,受印支运动强烈影响,形成北东向延伸紧密的线型褶皱。在这两大构造单元的接洽部位,断陷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系第四系组成盆底盖层。
深大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
①江山-绍兴深断裂,纵贯金衢盆地,它是以上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②常山-漓渚大断裂,沿盆地北框伸展,直接控制金衢盆地白垩系的沉积;
③下章断层,纵贯盆地西段中部,断面波状起伏,挤压破碎。概括北东向断裂总特征为:形迹伸延远,走向较稳定,断层面较陡,形成年代早,延续时间长,是一种古老构造体系。
(2)东西向断裂:①衢县-天台大断裂,沿盆地西段南缘伸展至盆外,挤压透镜体和密集的劈理带比较发育;②淳安-温州大断裂,横穿兰溪、金华一带,呈北西向(310°~320°)延伸,断裂性质。
形成
金衢盆地发育在古生代变质褶皱基底之上,前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地质特征对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金衢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沉积构造、沉积中心以及岩相变化的研究;分析了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讨论了晚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环境演化。
研究表明:
①金衢盆地是由挤压到拉张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界大多为正断层
②地层序列在盆内不同位置变化较大;
③沉积相:金衢盆地各时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色,并且演化序列比较清晰;冲积扇相以冲积扇裙的形式分布于盆地南北两缘,且有一定差异;河流及沙洲相分布于盆地中部,即衢州和龙游之间的区段;三角洲相主要有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及正常三角洲;研究区发育湖泊相,其中滨浅湖和半深湖占绝对优势。
盆地气候
金衢盆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据省气候中心介绍,从历史上看我省的最高温地区就出现在金衢盆地和丽水地区,而且基本上连成一片。
根据1971年到2000年3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的气象观测站分别是兰溪东阳义乌永康金华市区,分别为29.4℃、29.1℃、29.1℃、29.1℃和29℃,“江南火炉”几乎全部集中在金华地区,紧随其后的是丽水市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8.9℃。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02
目录
概述
地理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