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带(fold belt)是指地槽中的沉积岩层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由线型褶皱组合上升形成的强烈构造变形地带。在该地带内常伴有同造山期的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和广布的区域变质作用。
释义
通常指一个地槽在经历造山作用后,由线型褶皱组合形成的强烈构造变形地带。在该地带内常伴有同造山期的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和广布的区域变质作用。为了标明褶皱带的形成时代,习惯上在其前冠以构造旋回的名称,如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个特定地区的褶皱带的范围并非一定限于原先的地槽边界之内。相反,相邻的地台或中间地块边缘的盖层也常卷入褶皱带之中。因而褶皱带和地槽的边界可以是不一致的。另外现已查明:褶皱带也可以出现在已稳定地台内部,那里的盖层也可因强烈的造山作用而形成褶皱带,如中国的燕山褶皱带。
褶皱带特点
在强大的侧向挤压力作用下褶皱带的构造相当复杂,形态的褶皱常由等斜、倒转、平卧等形态组成,伴随产生的断裂有低角度的逆断层、逆掩断层、推复构造等。上升的后期也能产生高角度的逆冲断层和正断层。
辅助理解概念
褶皱:是指岩层的层面、变质岩的片理面 、岩体的流面等,在应力作用下所发生连续弯曲变形现象。褶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可大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小者在显微镜下才能观测到。
褶皱要素:
核部:褶皱弯曲的中心部位。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对同一褶皱而言,随着出露高度的不同,褶皱的核部地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翼部:褶皱核部两侧的部位。对同一个褶皱而言,核部两侧的翼部地层以核部地层为共同的翼部,即一褶皱的核部不得包含另一褶皱的翼部。
转折端:褶皱从一翼到另一翼的弯曲部位。转折端在横切褶皱的剖面上可以是一点、一段曲线或一段直线。
枢纽:褶皱同一岩层面转折端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在空间上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倾斜线等。
轴面:由褶皱各岩层枢纽所构成的面称轴面。轴面在空间上可以垂直、倾斜、水平,也可以是平面、曲面。
轴线: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它是一假象线,是平面上描述褶皱的重要要素。
轴迹:轴面于地面或剖面的交线。
脊和槽、脊线与槽线:褶皱某一岩层面的最高点称脊,反之称槽。脊的连线称脊线,槽的连线称槽线。在空间上,脊线或槽线与枢纽可以重合,也可分离。故脊线或槽线在空间上也可以是直线、曲线、水平线、倾斜线。
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