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委员会
2009年在瑞士成立的机构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成立大会於6月26至27日在瑞士城市巴塞尔举行。来自成员经济体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和财政部的52位高层代表和国际组织、国际监管机构的17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成立背景
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局面下,2009年4月初伦敦G20峰会决议设立一个全球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稳定委员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专家称其为“全球央行”。2009年6月27日,这个根据G20峰会决议设立的“全球央行”正式开始运作。伦敦金融峰会决定新建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金融稳定论坛。新机构下设机构扩大,职能更为广泛,将承担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造这一重任。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9年6月26至27日在瑞士城市巴塞尔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和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
主要职责
将加强系统性风险监管
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包括:评估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监督各国改进行动;促进各国监管机构合作和信息交换,对各国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提供建议;协调国际标准制订机构的工作;为跨国界风险管理制订应急预案等。
为履行好这些职能,金融稳定委员会设立全体会议和指导委员会,同时成立三个常设委员会——脆弱性评估委员会、监管和管理合作委员会以及标准执行委员会。另外,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一个工作组以推动跨境风险管理的落实。
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由意大利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担任。三个常设委员会负责人分别为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海梅·卡鲁阿纳、英国金融管理局主席阿代尔·特纳和加拿大副财长蒂夫·麦克勒姆。2011年戛纳峰会后,任命加拿大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担任FSB新主席,瑞士央行主席希尔德布兰德出任副主席
德拉吉在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始运作后对新闻界表示,有必要对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各国自伦敦金融峰会举行以来在对冲基金、评级机构、激励机制和会计准则等监管方面取得了进展,金融稳定委员会将继续加强对未来进程的监控。
成员机构
金融委员会的前身为金融稳定论坛,是七个发达国家(G7)为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决定,将金融委员会成员扩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G20成员国,并将其更名为金融委员会。
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员机构包括20多个国家的央行、财政部和监管机构以及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均为该委员会的成员机构。
这是中国2009年3月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来,再次获得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席位。2009年1月,中国还在提出申请15年后,获准加入泛美开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和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
发展历史
1999年,金融稳定论坛(金融稳定委员会前身)成立,当时成立目标为促进国际金融稳定。
2008年11月15日,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局面下,G20峰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该金融稳定论坛的成员应扩大到包括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并决议设立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监管体系,
2009年4月初,金融稳定委员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成员
以下组织,国家或地区被列为金融稳定委员会之成员:
国家或地区
组织
历任主席
2009-2011年:马里奥·德拉基(2011年调任意大利银行行长)。
2011-至今:马克·卡尼(现任英格兰银行行长)。
近期策略
稳定金融应先于退出机制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有不少迹象显示经济出现改善,但经济与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脆弱性。
随着金融市场解冻,全球经济衰退呈现放缓迹象。2009年6月份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收缩幅度为9个月里最小,而美国消费者支出5月出现增长。经合组织日前提升了对30个成员国经济预测,这是2年时间内该机构首次上调经济预期。
德拉吉表示,金融稳定委员会注意到了全球宏观经济前景和部分金融市场有所改善。银行提高了私人部门资本,但重组和增强银行资产负债表还没有完成。同时,企业债市场仍在强劲发行新债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近日发表的观点相似,德拉吉强调,应完成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强化银行信贷和证券化等融资渠道,以确保全球经济可持续地复苏。
关于近期市场关注的未来如何结束财政货币刺激的“退出策略”,德拉吉认为,未来决策者们应协调退出策略,但“在收紧货币政策之前,应修复银行体系,并确信经济复苏已经可持续”。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7 14:46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主要职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