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旅之战是指1894年11月5日至6日中国军队在旅顺和金州抗击日军入侵的战斗。11月5日,日本第二军内链变更第一师团逼近内链变更旅顺门户内链变更金州,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中国
徐邦道部
拱卫军驻守通往金州的要道金州大道,作战非常顽强,日军随改由从防御较为薄弱的
复州大道进攻。11月6日,
日军发起总攻,中国军队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于寡不敌,外围防线皆被突破,至6日中午,金州城沦陷。
捷胜营步队1营(约500人)、马队2哨(每哨百人),司令
副都统连顺。其中步队防守金州城,马队在
貔子窝监视海岸。
拱卫军步队3营、马队1营、炮队1营,司令 总兵
徐邦道,步队3营驻守
徐家山附近,炮队驻守金州城外南方,马队配置在金州城东北,负责侦察。
日本第一军进入中国作战后,因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担心先期投入的作战兵力过于单薄,难以很快让中国投降。于是日本政府着手组织第二军,目标攻打中国首都北京,迫使
清王朝签订城下之盟。由
陆军大臣大山岩大将出任司令官。
日军占领
金州后,乘势向
大连湾方向发起进攻。大连湾守军仅有总兵
赵怀业所部6营2哨,3000余人,屯驻于各炮台、要地,兵力分散。11月7日,日军大队行至中途迷路,抓来乡间塾师
阎世开命其带路,阎世手书“宁作中华断头鬼,勿为
倭奴屈膝人”铭志,慷慨就义。是日上午,日军抵达
大连湾炮台群,总兵赵怀业先期已率部逃往
旅顺,除
老龙头炮台的爱国官兵自发进行抵抗外,其余炮台均被守军放弃,洋务运动苦心经营多年的国防长城一朝兵不血刃的落入敌手。
从1894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日本第二军2万5千余人先后在
辽东半岛的
花园口登陆,以抄袭旅顺要塞后路。而中国方面,北洋海军主力舰只基本都未修竣,而辽东半岛的陆军部署又过于分散单薄,以至于在日军登陆的半个月时间内,中国“海陆军无过问者”。
旅顺,西方称为
亚瑟港、东方的
直布罗陀。因为
港口工程浩大、防守坚固,是当时远东首屈一指的大型军港。11月5日,日本第二军
第一师团逼近
旅顺门户
金州,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日军攻占金州、大连湾的目的即在于夺取旅顺。由于中国
徐邦道部
拱卫军驻守通往金州的要道金州大道,作战非常顽强,日军随改由从防御较为薄弱的复州大道进攻。11月6日,日军发起总攻,中国军队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于众寡不敌,外围防线皆被突破,至6日中午,金州城沦陷。日本第二军在
大连湾炮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修整后,立即向旅顺发起攻势。
防守旅顺的中国军队共计1万余人,但是派系混杂,指挥不一,面对汹汹而来的日本侵略军,各部将领手足无措。11月13日,尚未修竣的北洋舰队各舰起锚离港,旅顺陷入一片恐慌中。
1894年11月21日上午6时50分,日本联合舰队列阵
旅顺口外,吸引中国守军注意力。同时,日本陆军开始对旅顺陆路炮台发起进攻,由于敌我兵力相差过于悬殊,且中国军队之间缺乏统一指挥,虽然广大清军爱国将士用血肉之躯抗击着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但至中午12时左右,日军完全占领了旅顺陆路炮台。随即转向海岸
炮台进攻,东岸炮台守将黄仕林贪生怕死,弃台而走,致使东岸防守崩溃,炮台均落入日军手中。西岸炮台在守将
张光前指挥下坚持作战至夜幕降临,日军被迫暂时停战,时晚,张光前率部撤离旅顺。旅顺沦陷,
李鸿章经营近20年,耗资达数千万两白银的战略重镇落入敌手,渤海门户洞开,直接威胁到津京要害。
旅顺口的大规模作战结束后,很多清军爱国士兵自发在船厂、机器局、
旅顺城内各处与日本军队展开可歌可泣的巷战。由于旅顺的中国守军防御顽强,日军损伤惨重,自11月21日至24日的4天内,日军对旅顺全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同胞近2万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