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唐诗全编
1999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是1999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圣叹。
内容简介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明)金圣叹著,陈德芳校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继承了文学评点派的优长,其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记》以文笔诙诡流畅,见解别致尖刻,艺术剖析细密深入,而且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金圣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是很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倾向,其意义在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之后才渐渐被发现并给予肯定。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继承了文学评点派的优长,其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记》以文笔诙诡流畅,见解别致尖刻,艺术剖析细密深入,而且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金圣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是很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倾向,其意义在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之后才渐渐被发现并给予肯定。
作品目录
前序
葭秋堂诗序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序
卷之一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大 酺
李 峤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再入道场纪事
红楼院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龙 池
宋之问
三阳宫石淙侍宴得幽字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山庄
崔 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马怀素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武平一
立春日内出彩花树
刘 宪
立春日内出彩花树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韦元旦
兴庆池侍宴
裴 漼
龙 池
张 说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三月三日承恩游宴定昆池官庄
幽州新岁作
氵邕湖山寺
苏 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兴庆池侍宴
扈从鄂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贾 曾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徐安贞
闻邻家理筝
李 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孙 逖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人京中路先
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及诸公
张 谔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庚光先
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
李 憕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贾 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王 维
大同殿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百官
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酬郭给事
早秋山中作
敕赐百官樱桃
积雨辋川庄作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
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酌酒与裴迪
春日同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之作
出塞作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泉寓目
送杨少府贬郴州
裴 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孟浩然
登安阳城楼
春 情
卷之二
王昌龄
万岁楼
九日登高
高 适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东平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重 阳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崔 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岑 参
西掖省即事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奉送杜相公发益州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之作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李 颀
送魏万之京
题璿公山池
寄綦毋三
送司勋卢员外
祖 咏
望蓟门
万 楚
五日观妓
綦毋潜
经陆补阙隐居
崔 曙
九日登仙台呈刘明府容
元 结
橘 井
严 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
张 谓
春园家宴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别韦郎中
西亭子言怀
刘方平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陶 岘
西塞山下回舟作
独孤及
同皇甫侍御斋中春望见示之作
张志和
渔 父
李 白
登金陵凤凰台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送贺监归四明
题东溪公隐居
鹦鹉洲
寄崔侍御
别中都兄明府
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
登余干古城
使次安陆寄友人
送耿拾遗归上都
送陆澧仓曹西上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送柳使君赴袁州
题灵祐和尚故居
送灵澈上人还越
过贾谊故居
北归人至德界偶逢邻家李光宰
赋 得
卷之三
钱 起
幽居暮春书怀
阙下赠裴舍人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包 何
阙下芙蓉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同阎伯均宿道观有述
秦 系
献薛仆射
题章野人山居
李嘉祐
题游仙阁息公庙
题灵台县东山主人
早秋京口旅泊赠张侍御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
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送朱中舍游江东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闻枉刘七侍御诗因以酬答
韩 翃
题仙游观
送王少府归杭州
送李少府人蜀
送冷朝阳还上元
送高别驾归汴州
送故人赴江陵寻瘐牧
送客归江州
皇甫冉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使往寿州寄刘长卿
秋日东郊作
酬李补阙
酬张二仓曹杨子所居见寄兼呈韩郎中
韦应物
宴李录事
自巩洛舟行人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寓居澧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
寄李儋元锡
皇甫曾
早朝日寄所知
秋夕寄怀素上人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还赠钱员外夜宿灵台寺见寄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卢 纶
长安春望
晚次鄂州
早春归盩厔旧居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
耿 湋
上裴行军中丞
司空曙
南原望汉宫
酬李端校书见赠
题暕上人院
寄胡处士
九日登高
李 益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同崔颁登鹳雀楼
崔 峒
寄上韦苏州兼呈吴县李明府
窦叔向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
李 端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卷之四
张南史
陆胜宅秋雨中探韵
朱 放
早发龙且馆舟中寄东海李司仓郑司户
窦 常
寒食途次松兹渡先寄刘员外
窦 牟
秋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
于 鹄
送宫人人道
杨郇伯
妓人出家
戴叔伦
和汴州李相公人日立春
赠司空拾遗
过故人陈羽山居
酬耿少府见寄
过贾谊旧居
朱 湾
寻隐者韦九于东溪草堂
王 建
早春午门西望
献王枢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送从侄凝赴江陵少尹
上阳宫
华清感旧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
寄旧山僧
题金家竹溪
题石瓮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
赠卢汀谏议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赠崔杞驸马
微雪早朝
送宫人人道
送司空神童
岁晚自感
闻 说
送吴谏议上饶州
故梁国公主池亭
武元衡
崔敷叹春物将尽恨不同览时余方
为事牵求及往寻不遇因题留赠
秋夕对雨寄史近崔积
严司空荆南见寄
春题龙门香山寺
王 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权德舆
田家即事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因思惠阇黎茅处士
送李处士弋阳山居
刘禹锡
金陵怀古
松滋渡望峡中
送李瘐先辈北选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怀 妓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中别墅
荆门怀古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汉寿城春望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题于家公主旧宅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作命同答
羊士谔
郡中即事
郡中言怀寄西川萧员外
陈 羽
夜别温商梓州
卷之五
韩 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张十一功曹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晋公自蔡州人觐途中重拜台司
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因之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别舍弟宗一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杨巨源
寄江州司马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古意赠王常侍
寄中书同年舍人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
酬卢员外
冬夜陪丘侍御听崔校书弹琴
题贾巡官林亭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赠浑钜中允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早 朝
赠张将军
观征人回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张 籍
寄和州刘使君
寄苏州白二十三使君
寄陆浑赵明府
白居易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寻郭道士不遇
临卧听法曲霓裳
余杭形胜
履道池上作
舟中晚起
湖上春行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元 稹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
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和乐天早春见寄
鄂州寓馆严涧宅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
早春寻李校书
初除浙东妻有沮色以诗晓之
赠严童子
李 绅
人泗口
江南春暮寄家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
回望馆娃故宫
重到惠山
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
皋 桥
晏安寺
贾 岛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题虢州吴郎中三堂
寄韩潮州愈
送卢少府归牛渚
朱庆馀
自萧关望临洮
羽林郎
归故园
题废宅
卷之六
李商隐
七 夕
圣女祠
重过圣女祠
哭刘蕡
隋 宫
二月二日
筹笔驿
即 日
马 嵬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宿晋昌亭闻惊禽
楚 宫
赠从兄阆之
井 络
写 意
安定城楼
杜工部蜀中离席
曲 池
潭 州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
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流 莺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和人题真娘墓
水 斋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子初郊墅
赠赵协律皙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南 湖
过马嵬驿
经李微君故居
寄岳州李员外
游南塘寄知者
寄卢生
春日偶作
和友人溪居别业
赠知音
过陈琳墓
题崔公池亭旧游
西江上送渔父
利州南渡
山中与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寒食前有怀
宿云际寺
河中陪节度游河亭
寄清凉寺僧
伤李处士
杜 牧
九日齐山登高
题青云馆
寄题甘露寺北轩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早 雁
西江怀古
齐安郡晚秋
长安杂题
街 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
商山麻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枯
卷之七
许 浑
姑苏怀古
南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韶州驿楼宴罢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
咸阳城西门晚眺
登故洛阳城
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
淮阴阻风寄楚州韦中丞
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
骊 山
伤李秀才
与韩郑二秀才同舟东下洛中亲友送至景云寺
姑熟官舍
凌歊台送韦秀才
沧浪峡
再游姑苏玉芝观
重游练湖怀旧
村 舍
四皓庙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
主人宴饯至频暮宿东溪
凌歊台
金陵怀古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卧 病
酬钱汝州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送王总归丹阳托看故居
晨起白云楼寄龙兴江准上人兼呈窦秀才
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
秋晚自朝台至韦隐居郊园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汴河亭
李 远
听话丛台
失 鹤
赠南岳僧
听王氏子话归州昭君庙
赵 嘏
长安晚秋
齐安早秋
长安月下与故人语故山
东 望
题横水驿双峰院松
登安陆西楼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忆山阳
忆山阳此是另一日复忆
早发剡中石城寺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
经汉武泉
送卢缄归扬州
寄 归
寒食新丰别故人
薛 逢
开元后乐
长安夜雨
汉 武
猎 骑
宫 词
题白马驿
姚 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
刘 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卷之八
刘 沧
秋日寓怀
秋日山寺怀友人
经龙门废寺
咸阳怀古
题王母庙
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
怀汶阳兄弟
江楼月夜闻笛
春晚旅次有怀
和友人忆洞庭旧居
晚归山居
长洲怀古
经麻姑山
经炀帝行宫
项 斯
宿山寺
山 行
雍 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
经杜甫旧宅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来 鹏
寒食山馆书情
鄂渚除夜书怀
崔 鲁
春日即事
过蛮溪渡
春晚岳阳言怀
曹 邺
碧浔宴上有怀知己
李群玉
黄陵庙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玉真观
金塘路中
九子坡闻鹧鸪
同郑相公出歌姬小饮戏赠
秣陵怀古
李 郢
赠羽林将军
江亭晚秋
晚泊松江驿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
裴晋公
江亭春霁
暮春山行田家歇马
送刘谷
李 频
湘中送友人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
题张司马别墅
鄂州头陀寺上方
刘得仁
赠敬晊助教
方 干
题乌龙山禅居
法华寺上方
赠式上人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
颇谐素心因成四韵
翁 绶
陇 头
卷之九
司空图
寄赠诗僧秀公
张 乔
河中鹳雀楼
胡 曾
寒食都门作
自岭下泛舟到清远峡作
唐彦谦
长 陵
蒲津河亭
寄 怀
章 碣
桃 源
沈 彬
人 塞
皮日休
西塞山泊渔家
开元寺客省早景
初冬偶作寄南阳闰卿
寄闰卿博士
褚家林亭
病后即事
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有怀
陆龟蒙
? ?
别墅怀归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
小雪后即事
中秋后待月
闲 书
春雨即事
同袭美游北禅院院是故司勋陆郎中旧宅
奉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褚家林亭
李 豰
浙东罢 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哭天元观顾道士
魏 朴
悼 鹤
李 洞
毙 驴
曹 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送刘尊师祇诏阙庭
暮春戏赠吴端公
赠南岳冯处士
郑 谷
鹧 鸪
渚宫乱后作
氵美 陂
登慈恩寺塔
石 城
崔 涂
鹦鹉洲春望
张虫宾
边 情
赠九江太守
苏广文
自商山宿陶令隐居
周 朴
桐柏观
登福州南涧寺
吴 融
金桥感事
彭门用兵后经沛路
废 宅
富 春
新安道中玩流水
春归次金陵
浙东筵上有寄
书 怀
送知古上人
和陆拾遗咏谏院松
即 事
东归次瀛上
卷之十
韩 偓
春 尽
重过曲江
三 月
午睡梦江外兄弟
过临淮故里
避地寒食
途中经野塘
伤 乱
禁中作
曹 松
别湖上主人
南海旅次
刘 兼
梦归故园
王贞白
洗 竹
韦 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雪夜泛舟游南溪
鄜州留别张员外
柳谷道中作却寄
忆 昔
天井关
江上题所居
鹧 鸪
鄠杜旧居
庭前桃
悼亡姬
灞陵道中
江皋赠别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轩车枉访
病中延款不得因成寄谢
咸阳怀古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黄 滔
寄怀南北故人
送 僧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廖匡图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韦 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罗 隐
曲江春感
桃 花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商驿楼东望有感
梅 花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莲塘驿
忆九华
寄前宣州窦常侍
罗 邺
征 人
谭用之
赠索处士
寄左先辈
秋宿湘江遇雨
秋夜同友人话旧
徐 寅
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
览柳浑汀洲采白苹之什因成
伍 乔
晚秋同胡秀才溪上
无 名
游朱陂故少保杜公林亭
皎 然
晚春寻桃源观
清 江
喜严侍御蜀还赠严秘书
护 国
伤蔡处士
贯 休
献蜀王建
齐 己
中秋月
寄庐岳僧
闻尚颜上人创新居有寄
送人人蜀
昙 域
怀齐己上人
若 虚
乐仙观
栖 一
武昌怀古
怀庐山旧隐
作品摘要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前解
此解即《豳风》「馌彼南亩」句中所有一片至情至理,特当时周公不曾说出,留教先生今日说出也。盖一家八口,人食一升,一年人三百六十升,八人共计食米二十八石八斗。除国税婚丧之外,此项全仰今日下田苦作之人之力,更无别出可知也。今使因积雨,致炊迟。因炊迟,致饷晚。因饷晚,致农饥。此即合家嗷嗷仰食之人,无不为之仓皇踧踖,身心无措者也。故三四承之,言如此水田无际,望之但见飞鹭,则应念我劳人胼胝,不知直到何处。如此夏木阴长,听来百啭黄鹂,则应念我劳人腹枵,不知已忍几时。奈何不过一藜一黍,至今犹然未得传送。一解四句,便只是精写得一个「迟」字,如何细儒不知,乃漫谓之写景也;如何千年以来,说唐诗者,一味皆谓闲闲写景?夫使当时二南、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亦曾无故写景,则谓唐亦写景可也。若《三百篇》并无此事,则唐固并无此事;「漠漠」句,言作苦。「阴阴」句,言日长。作又苦,日又长,然后「积雨炊迟」一「迟」字,方是当家主翁淳厚心田中一段实地痛恻也。若必争之曰写景,则藜黍既迟,苦饥正切,而主翁顾方看鹭听鹂,吾殊不知此为何等诗,又为何等人之所作也!近日颇复见人画此二句,不知此二句,只是「迟」字心地,夫心地则又安能着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上解,是写居辋川心地。此解,是写居辋川威仪。言颇彼有人,见我庄居,因遂疑我习静修斋。夫我亦何静之可习,何斋之可修乎!不过眼见槿花开落,因悟身世并销,正逢葵叶初肥,不免采撷充膳,是则或有之耳。且夫人生世上,适然同处,以我视之,我固我也,彼固彼也,如以彼视之,彼亦我也,我特彼也。然则百年并促,二餐并艰,人各自营,谁能相让。今必疑我习静修斋,则岂欲令二三野老侧目待我,一如阳居所云:家公执席,妻子避灶,然后自愉快耶?亦大非本色道人已。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解
此即千载喧传所云《黄鹤楼》诗也。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知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亦理之最浅显者。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无意,有谓无谓。若起手未写黄鹤,先已写一白云,则是黄鹤、白云,两两对峙。黄鹤固是楼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见悠悠,世则岂有千载白云耶?不足当一噱已;作诗不多,乃能令太白公阁笔,此真笔墨林中大丈夫也。颇见龌龊细儒,终生拥鼻,呦呦苦吟,到得盖棺之日,人与收拾部署,亦得数百千万余言,然而曾不得一乡里小儿暂时寓目,此为大可悲悼也;通解细寻,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于是立起身,提笔濡墨,前向楼头白粉壁上,恣意大书一行。既已书毕,亦便自看,并不解其好之与否,单只觉得修已不须修,添已不可添,减已不可减,于是满心满意,即便留却去休。固实不料后来有人看见,已更不能跳出其笼罩也。且后人之不能跳出,亦只是修补添减俱用不着,于是便复袖手而去,非谓其有字法句法章法,俱被占尽,遂更不能争夺也;太白公评此诗,亦只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夫以黄鹤楼前,江矾峻险,夏口高危,瞰临沔、汉,应接要冲,其为景状,何止尽于崔诗所云晴川芳草、日暮烟波而已。然而太白公乃更不肯又道,竟遂挦首相让而去,此非为景已道尽,更无可道;原来景正不可得尽,却是已更道不得也。盖太白公实为崔所题者乃是律诗一篇,今日如欲更题,我务必要亦作律诗。然而公又自思律之为律,从来必是未题诗,先命意;已命意,忙审格;已审格,忙又争发笔。至于景之为景,不过命意、审格、发笔以后,备员在旁,静听使用而已。今我如欲命意,则崔命意既已毕矣;如欲审格,则崔审格既已定矣;再如欲争发笔,则崔发笔既已空前绝后、不顾他人矣。我纵满眼好景,可撰数十百联,徒自呕尽心血,端向何处入手?所以不觉倒身着地,从实吐露曰:「有景道不得。」有景道不得者,犹言眼前可惜无数好景,已是一字更入不得律诗来也。嗟乎!太白公如此虚心服善,自为自己深晓律诗甘苦。若后世群公,即那管何人题过,不怕不立地又题八句矣;一解看他妙于只得一句写楼,其外三句皆是写昔人。三句皆是写昔人,然则一心所想,只是想昔人双眼所望,只是望昔人,其实曾更无闲心管到此楼,闲眼抹到此楼也。试想他满胸是何等心期,通身是何等气概,几曾又有是非得失,荣辱兴丧等事,可以污其笔端。一是写昔人,三是想昔人,四是望昔人,并不曾把楼挂到眉睫上,凡古人有一言、一行、一句、一字,足以独步一时,占据千载者,须要信其莫不皆从读书养气中来。即如此一解诗,须要信其的的读书。如一二便是他读得《庄子·天道》篇,轮扁告桓公:古人之不可传者死矣。君之所读,乃古人之糟粕已乎。他便随手改削,用的恰好。三四便是他读得《史记·荆轲列传》易水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便随手倒转,又用的恰好也。至于以人人共读之书,而独是他偏有本事对景便用,又连自家亦竟不如,此则的的要信是养气之力不诬也。后人又有欲捶碎黄鹤楼者,若知此诗,曾不略写到楼,便是空劳捶碎。信乎自来皆是以讹传讹,不足供一笑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解
前解自写昔人,后解自写今人,并不曾写到楼;此解,又妙于更不牵连上文,只一意凭高望远,别吐自家怀抱,任凭后来读者自作如何会通,真为大家规摹也;五六,只是翻跌「乡关何处是」五字。言此处历历是树,此处凄凉是洲,独有目断乡关,却是不知何处。他只于句上横安得「日暮」二字,便令前解四句二十八字,字字一起摇动入来,此为绝奇之笔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前解
人传此是拟《黄鹤楼》诗,设使果然,便是出手早低一格。盖崔第一句是去,第二句是空,去如阿颋佛国,空如妙喜无措也。今先生岂欲避其形迹,乃将「去」、「空」缩入一句。既是两句缩入一句,势必句上别添闲句,因而起云「凤凰台上凤凰游」,此于诗家赋、比、兴三者,竟属何体哉?唐人一解四句,四七二十八字,分明便是二十八座星宿,座座自有缘故,中间断无无缘故之一座也。今我于此诗一解三句之上,求其所以必写凤凰游之缘故而不得也。然则先生当日,定宜割爱,竟让崔家独步,胡为亦如后世细琐文人,必欲沾沾不舍,而甘出于此哉;「江自流」,亦只换云悠悠一笔也。妙则妙于「吴宫」、「晋代」二句,立地一哭一笑。何谓立地一哭一笑?言我欲寻觅吴宫,乃惟有花草埋径,此岂不欲失声一哭?然吾闻伐吴,晋也,因而寻觅晋代,则亦既衣冠成丘,此岂不欲破涕一笑?此二句,只是承上凤去台空,极写人世沧桑。然而先生妙笔妙眼,于写吴后偏又写晋,此是胸中实实看破得失成败,是非赞骂,一总只如电拂。我恶乎知甲子兴之必贤于甲子亡?我恶乎知收瓜豆人必便宜于种瓜豆人哉?此便是《仁王经》中最尊胜偈。固非止如杜樊川、许丹阳之仅仅一声叹息而已。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解
前解写凤凰台,此解为凤凰台上人也。「三山半落」、「二水中分」之为言,竭尽目力,劳劳远望,然而终亦只见金陵,不见长安也。看先生前后二解文,直各自顿挫,并不牵合顾盼,此为大家风轨。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前解
倏然是文物,倏然却是荒草,倏然是荒草,乌知不倏然又是文物?古古今今,兴兴废废,知有何限?今日方悟一总不如天澹云闲,自来不如本不有兴,今亦无废,直使人无所容心于其间。斯真寺中阁上、眼前胸底斗地一片妙理,未易一二为小儒道也。「来」、「去」、「歌」、「哭」四字,是再写一;「山色」、「水声」,是再写二。妙在鸟人平举。夫天澹云闲之中,真乃何人何鸟?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后解
约今年已是深秋,约今日又复落日。嗟乎,嗟乎!日更一日,秋更一秋,天澹云闲,固自如然,人鸟变更,何本可据?望五湖,思范蠡,直欲学天学云去矣。「帘幕」五字是画深秋,「楼台」五字是画落日,切不得谓是写雨写笛,唐人法如此。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前解
仲晦,东吴人,蒹霞杨柳,生性长习,醉中梦中不忘失也。无端越在万里,久矣神形不亲,今日独上高城,忽地惊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写绝。不知是咸阳西门真有此景,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游魂。三四极写「独上」「独」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风来雨满,如此怕杀人之十四字中,却是万里外之一人独立城头,可哭也;二句只是一景,有人乃言「山雨」句胜于「溪云」句,一何可笑!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后解
秦苑也,秦人何其在?吾徒见鸟下耳。然而日又夕矣。汉宫也,汉人何其在?吾徒闻蝉鸣耳。然而叶又黄矣。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日问前人,后人且将问今人,后人又复问后人,人生之暂如斯,而我犹羁万里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1 09:0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