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哈剌(?—?),
字元素,
号葵阳,出身
汪古部,
中国元朝色目诗人、散曲家,约
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官至中政院使。元亡,随惠宗北上,不知所终。哈剌工散曲,其作品《
塞鸿秋·咏雪》,为世绝唱。
关于金哈剌的族属,说法很多且互相牴牾,如
陶宗仪称他是
也里可温人,《
录鬼簿续编》称他是
康里人,甚至于为金哈剌《南游寓兴诗集》作序的同僚和挚友赵由正和
刘仁本的记录也是矛盾的,赵由正说他是茀林人,刘仁本则说他是雍古(
汪古)人。但刘仁本所作序中明确指出出身汪古的诗人
马祖常是金哈剌的族兄(伯氏),可见金哈剌为汪古人无疑。至于说他是也里可温人,大概是由于汪古人大多信仰
景教,金哈剌也不例外,而包括景教在内的
基督教在元朝都统称
也里可温教;而称他出于茀林则是一种“郡望”,即他所信仰的也里可温(
景教)传自茀林(
拜占庭),故以此代称。而《录鬼簿续编》中所记他为康里人则是错误的。
金哈剌的祖先“有功于国,
赐姓金氏”,并“世居
燕山(
大都)”。关于他的生年已难以考证,但据其诗集显示,他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时就已经自称“葵阳老人”,可知他最晚应出生于
大德、
至大年间。其家族深受
汉文化影响,金哈剌本人也是登科入仕,他的诗《简德刚元帅》中写道:天历三年同应举,锦衣乐行帝城春。花枝压帽闲骑马,竹叶倾杯醉劝人”。可知他是
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参加
科举考试,获
进士及第。据《隆庆中都志》记载,金哈剌在登科后初授
钟离县达鲁花赤,任内“能反冤狱,政为诸邑最,
濠州学政曾好问为著碑”。他在州县沉浮十余年,至正元年(1341年)后调入中央,任
吏部司绩(
正七品),至正四年(1344年),除授刑部主事,后又拜中台御史,因“奋身抗志,言事忤时”,被外放为佥淮东廉访司事。
当时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元廷为恢复
漕运,招降东南的
张士诚、
方国珍等人,通过他们的运粮来苟安一时,为此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设置海道防御都元帅一职于
台州,金哈剌则大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出任海道防御都元帅,在任期间主要是监督方国珍运粮
大都,并与方国珍幕僚
刘仁本、张本仁、
丘楠、郑永思等多有酬唱。至正十九年(1359年)调任
福建行省参政,其原因是由于张、方二人不和,影响贡粮,而在
亦思巴奚兵乱中崛起的福建
陈友定则奉元正朔,故元廷又征粮
福建,金哈剌的任务也在于监督运粮。一年后又调任
江浙行省参政。他在江浙
方国珍势力范围内前后活动了六年以上,大约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海运不通以后北返
大都。由于他在东南征粮的贡献,金哈剌官拜
中政院使。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破大都前随
元惠宗北走,不知所终。
包括被评为“为世绝唱”的《
塞鸿秋·咏雪》在内的金哈剌作品大部分已亡佚,只有《
永乐大典》残存了金哈剌的几首诗。但其《南游寓兴诗集》东传于
日本,被收藏于
内阁文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