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坂参三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名誉主席
野坂参三(のさか さんぞう,1892年3月30日—1993年11月14日),又名冈野进,日本共产党领导人。生于日本山口县一个商人家庭。1917年毕业于庆应大学。学生时代就参加工人运动。1921年参加日本劳动总同盟并任该组织书记。1922年参加日本共产党,历任日共党纲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执行委员。1923年和1928年曾两次被捕入狱。1931年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1931-1940年代表日共参加共产国际工作。1935年起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40年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化名冈野进到中国延安,组织反战同盟,从事对日本军队的反战和平宣传工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1月回国。1946、1947年两次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50年被迫转入地下斗争。1955年7月当选日共中央委员和书记处第一书记。1958年8月起任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外,积极从事议会活动,1946年当选为众议员,1956年以来多次当选为参议员。
人物生平
野坂参三,1892年3月30日出生于日本山口县一个商人家庭。1912年进庆应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参加日本劳动总同盟的前身“友爱会”。1917年大学毕业后任“友爱会”书记,开始专门从事工人运动,担任该会机关报《劳动产业报》的编辑工作。
1919年赴英国,曾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20年8月,参加英国共产党。1921年5月,因在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而被英国当局驱逐出境。1922年回国后任日本劳动总同盟书记,参加创立日本共产党,成为日共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被捕,在狱中关押了8个月。1924年担任工会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同时创办日本共产党的合法机关“产业劳动调查所”,用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分析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介绍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1925年当选为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28年“3.15”事件时再次被捕。1930年因病假释出狱。
1931年3月,被秘密派往莫斯科担任日共代表在共产国际工作。1932年7月,参与起草日共《三二年纲领》。1934年和1936年两度到美国,在美国共产党和旅美日本人共产主义者的帮助下,秘密出版发行《国际通讯》等宣传刊物,运回日本,促进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
1935年12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会后把大会的决议和精神带到日本运动中,努力使人民阵线政策和日本的形势结合起来,给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日共活动家以很大影响。
1936年2月和山本悬藏联名发表《致日本共产主义者的信》,提出日本共产党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统一全体劳动人民和所有民主力量的人民阵线,反对法西斯军部及其战争和反动的政策,对在日本国内建立人民阵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0年初离开共产国际,计划取道中国回日本,争取重建被破坏的日本共产党,并建立反对战争和军部的统一战线。在难以成功的情况下滞留延安,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对日本军队的反战宣传和对日本战俘的教育工作。同年5月,建立“日本人反战同盟”。
1941年5月,在延安创建“日本工农学校”。1942年6月,团结“反战同盟”中同情共产主义的积极分子,建立了“在华日本人共产主义者同盟”。1942年8月,领导统一了“觉醒联盟”、“反战同盟”,建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5年,列席中共七大,并在会上发言,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日本共产主义者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失败后建立民主日本的政策。1946年1月回到日本。同年2月在日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同年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任日共国会议员团团长。
1947年12月在日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仍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50年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公开批评野坂参三在日共五大时提出的“被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他作了自我批评。同年6月,美国占领军对日共“肃整”,即转入地下斗争。
1955年7月,在分裂后两派联合召开的日共第六次全国协议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6年后,多次当选为参议员。1958年7月在日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至日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前连续当选为历届日共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7月,在日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作收集在《野坂参三选集》中。
1992年,因其30年代在苏联“出卖过同志”,而被日共“除名”。1993年11月14日,野坂参三在东京医院去世,终年101岁。
人物事迹
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共产国际东方支部工作期间认识了中共代表任弼时康生等人。1940年2月,在莫斯科治疗的周恩来决定回国,而早想回日本参加斗争的野坂参三获此消息后,有意与周恩来同行,由中国再转道潜回日本。这个想法得到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同意。
1940年3月25日,野坂参三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一同到达延安,但由于国民党和日军对根据地的包围,他根本无法返回日本,在这种情况下,野坂只好从长计议,做好长留延安的准备。当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八路军俘获的日军战俘也越来越多,如何安置这些战俘,也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野坂参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1940年10月,野坂参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共中央在延安建立一所专门学校,教育和改造日军战俘。这一建议与中共中央的想法完全一致。毛泽东亲自将这所学校定名为“日本工农学校”,野坂参三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从1941年5月15日正式开学到抗战结束,共培养、改造学员三百余人。
野坂参三住在王家坪,离校较远,但他一直风雨无阻,坚持来学校处理校务,给学员们上课,参加学员们的讨论会。学校每隔一段时间,还要举行由全体师生参与的各类讨论会,甚至从前线归来的日人反战组织成员也来讨论。通过自学、自讲,达到自悟、自省。野坂参三曾回忆说:“最大的窑洞被当作教室。教室内部的墙壁上涂上了白粉,因此显得很明亮。狭长的桌子和长板凳有十排左右。在我到来之前,学生们都在怀着好奇心等待着,不知道来的是怎样一位校长。我进入教室的时候,他们看到我时的表情是复杂的。要知道,他们除了觉得自己是俘虏以外,关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不但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还抱着偏见和憎恶的心理,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是感到不安的。”“但是在我讲话当中,他们的表情渐渐地变得缓和了,里面还有人开始热心地倾听起来。”“从此就逐渐地开始了一项艰巨的工作:把军国主义分子改造成为一个和平与民主的革命家。”野坂参三的教育对学员的转变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学员大山光义回忆说:“到延安之后,经常听野坂先生讲课,他把日本发生的具体事实同马列主义的理论巧妙地结合起来,讲得深入浅出,十分有趣。在这过程中我的思想和立场逐渐起了变化,我决心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日本工农学校学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一起建立的战斗情谊,仍然是今天培养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土壤,也为今天的中日关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42年6月,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野坂参三选拔反战同盟中先进分子,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成立了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和“日共盟”的成立,在无产阶级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不仅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斗争艺术,在另一条战线上对日本帝国主义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过程中,野坂参三功不可没,并且通过此与毛泽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野坂参三在延安期间对日本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共高层领导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1943年3月15日,毛泽东致信野坂参三,称:“我对日本革命史不甚清楚,但非常想了解。而且,对于中国党的干部和党员们,也有必要教他们一些日本革命的史实。所以,我建议你多写一点日本革命的史料,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希望你能考虑一下。”1943年5月下旬,毛泽东等邀野坂参三在一起,谈共产国际刚解散一事的意义。毛泽东建议他结束隐蔽生活,因为进行公开的活动,在政治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他换成在苏联用过的化名“冈野进”。由于以往活动是秘密的,有必要发表一个他到达延安的消息。
1943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日共中央代表冈野进同志抵达延安、延安各界筹备欢迎大会》的消息,并在这个消息后介绍了冈野进的简历。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野坂参三作为唯一的兄弟党代表参加了七大,并在大会上作了《建设民主的日本》的书面发言。野坂参三写好发言稿后觉得还不太放心,请毛泽东指正。毛泽东对野坂参三文章中所说的由人民投票废除天皇制提出了修改意见。“‘尽速由一般人民’,‘尽速’二字似可去掉。这个投票问题,那时究竟以速为有利,或者以缓为有利,要看情况才能决定。依我估计,日本人民不要天皇,恐怕不是短期所能做到的。”毛泽东建议野坂参三把“尽快”二字去掉。从那以后,6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日本的天皇制,至今也没有废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野坂参三于1946年1月12日返抵东京。野坂参三将毛泽东的理论结合日本实际加以阐述,在民众欢迎集会上讲。“日共必须做到成为人民爱戴的党,为人民服务的党。”这句话成了日本朝野一时争相传述的话题。
野坂参三1955年当选日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在日共七大上当选为日共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1982年。1962年3月底,毛泽东电贺日共中央主席野坂参三70寿辰。电报中特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野坂参三在延安的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当时的著作“教育了日本人民,也帮助了战斗的中国人民”。
人物作品
野坂参三:《我所听到的天皇的广播——回忆当时的延安》,赵玉明、艾红红主编:《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版。
野坂参三著、韩凤琴译:《去延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41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出版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17: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