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湖村位于高平镇北端,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北部的山区,与罗洪乡芭蕉山村、采连村接壤;南与西山洞村相邻;西与东塘村;东与铜钟村。距高平镇七公里,总面积6.8平方公里,内设十八个村民小组,2368人,以汉族为主,也有少数侗、苗族,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红薯、玉米等,辅以中药材尾参。
里湖村历史上主要经营农业生产,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和番薯、玉米等杂粮。1949年后,兴修水利,发展农副业生产。1955年冬,成立蠡湖高级社。1958年新建一座年发电量为5000千瓦的小
水电站,成立以18条竹排组成的运输队,兴办2个畜牧场,种桑养蚕,为村级经济的壮大和村民增加收入。1967年后,里湖村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继续兴办副牧业生产,建碾米厂、制面厂、饲料加工厂、简易榨油厂和畜牧场及养蚕场。1968年开始劈山整地,种植茶叶130多亩,使
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 70年代中期,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剧,当时人们正传颂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谣谚。村
党支部决定,解放思想,走出山谷,就地取材,利用
剩余劳动力,发展工副业生产。1972年,由党支部委员带队,组织部分人员外出放养蜂群;1976年抓住当时部分杭州下乡
知识青年与城里关系密切的机遇,在省市社队企业管理局的支持下,用村里自合作化以来仅有的3万多元积累资金及从杭州有关厂家借入的近万元资金,创办了首家工业企业--里湖造纸厂,并于同年7月正式投产,当年见效,使村民初步尝到了搞工业生产的甜头。1978年后,里湖以造纸厂为龙头,与杭州纸箱厂、玻璃制品厂和红卫毛巾厂等单位挂钩,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兴办了纸箱厂、电镀自行车钢圈厂、茶厂、塑料厂和丝织厂等企业。1984年各个企业分别实行了集体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管理责任制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制,加强目标管理,严格奖赔制度,使企业蒸蒸日上。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1984年,村党支部决定在积极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只要不与集体经济项目相冲突,允许并鼓励发展家庭个体经济,以加快提高村民的实际经济收入。鉴于村民对发展个体家庭经济尚存顾虑的现象,村干部(现任党支部书记)孟德仁等带头购买丝织机6台,创办村民
股份联产企业--里湖绸厂,并逐步壮大,至1990年已拥有织机18台,产值达到180万元,税利12.6万元。村干部一带头,村民便纷纷效仿,里湖的股份联户丝织厂和家庭丝织厂蜂拥而起。村委会为积极扶持家庭
个体经济,首先采取公办民助的办法,投资29.5万元,新装540KV共13台变压器,以解决供电不足的矛盾。村里还专门组织外地师傅进村传教,村办的丝织厂担负“老大哥”的职责,为
个体户的产品供销及整经、上浆、漂染等提供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使全村的丝织产品以“上质量、上效益、上规模、上水平”而闻名遐迩。1992年,全村共拥有丝织机221台,有112户从事纺织生产行业。诸暨、淳安以及江西、安徽外来做工的达550多人。全村17岁以上的村民得到充分就业,就业人员1110人,工业总产值达1443.73万元,比1980年增长112.7倍,每年递增48.36%,创税利67.3万元。里湖村“集体、个体、联户、私营”四轮并转,彻底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
生产方式。
里湖村的农业
生产责任制,于1982年开始联产到组,1983年推行承包到户,比周围乡村晚一年实行。而完善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却比周围乡村抓得早、抓得紧。里湖的农田是瘦土水尾巴田,且多数又是地下水位高的低产田。因而在农业大包干中,切实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实行分户承包土地,集体统一供电供水和机耕,尽量做到不把平整好的
农田划碎。村里拨出5.6万元积累资金和生产组的农具等折价分给村民,作为集体的抵垫资金,扶持村民搞好农业生产。1984年后,村里
每年拨出108万积累
资金,按全村1969年至1980年工分,返回给各户作贴农金,以弥补当时收益低的不足。
里湖村还根据
农业部的要求,与县供电局一起投资16.4万元,完成农村标准化用电的线路改造,实现农村工业、农业、生活用电标准化。先后营造林木883亩,其中果木林300亩,使村民走上了以农养工、以工扶农,农、工、副业全面发展的道路。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51万元,比1978年38.7万元,净增42.7倍,人均收入1807元,比1978年净增1624元,村级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608万元,流动资金114万元,比1978年24万元,净增30倍。
村级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和联户
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里湖村民的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79年开始,村民从幼儿园上学到小学三年级全部实行免费
教育;担任五年以上组干部和60岁以上老人及离职的村干部均享有一定的生活补贴费。1984年至1992年,村里投资57.28万元,新建自来水到户的供给系统;造小学校舍2所计1000多平方米,扩建场地950平方米;浇灌水泥公路2200米,安装有线电视等社会公共文化福利事业。村广播电视普及。彩电拥有量290台,冰箱130台,分别占总户数68%和31%;有电话机21部;现有存款超万元的187户。近年新建水泥结构住宅的101户,占总户数的68%,家产超10万元的22户,占总户数的5%。村民的住宅从50年代的草房,70年代的瓦房,演变为水
泥结构的楼房。吃、住、穿的生活标准已开始都市化。 里湖村人充分认识加快改造
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农业竞争的挑战,都要求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不失时机地加快
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
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高度重视
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常抓不懈,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里湖村连续3年被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
集体。1992年,中共
桐庐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里湖村为4个“奔小康示范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