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然,读音是shì rán,汉语词语,意思是因疑虑、嫌隙等冰释而放心。出自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等。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文
公意乃释然;天色乍明,军吏报:‘楚国使人来下战书。’”
唐·
刘禹锡《
何卜赋》:“於是蹈道之心一,而俟时之志坚。内视群疑,犹冰释然。”
宋·
苏洵《几策·审势》:“久而不治,又将有大於此,而遂浸微浸消,释然而溃。”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也。”
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明乎
天理人欲之辨,始於至粗,极于至精,皆前人之所未见,然后天下释然,知所适从。”
清·
恽敬《明夷说》一:“三圣人之意盖相条贯如此,知此则诸爻之辞可释然矣。”
宋·
司马光《论财利疏》:“一朝京师得雨,远方未遍,则君臣释然相庆,不复以民食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