醢,汉语二级字,读作醢(hǎi),本意是指
肉酱,也指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吕氏春秋·慎行论》和《史记·
殷本纪》均有记载。
凡国家大事、兵农礼乐,以及钱刀醯醢之细,无不经营贯串。——清·
毛奇龄《王君慎斋诗集序》
《
唐韵》《正韵》呼攺切《
集韵》许亥切,𠀤音海。《
说文》肉𤖕也。《诗·大雅》醓醢以荐。《疏》醢,
肉汁也。《礼·曲礼》毋歠醢。《疏》醢,肉酱也。酱宜咸,客若歠之,则是酱淡也。《周礼·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实,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鱼醢、鴈醢。《注》凡作醢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杂以粱麴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甁中,百日则成。
郑司农曰:无骨曰醢。
又《
韵补》叶虎李切,音喜。《楚辞·九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葅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