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是
南宋诗人、文学家
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首先用两个因果句,将两种打发时间的方法全部排除,最后用夸张的手法写绕着栏杆不停地走动,突出表现了诗人寂寞难耐的心情。第二首紧密联系第一首,表现了诗人深重的思归之情。全诗浅而有味,以拙写巧,以表写里,曲尽其情。
作品原文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①
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②,春泥谢客亦无来③。
更无短计销长日④,且绕栏干一百回。
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⑤,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⑥,向人一一作西飞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都下: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初年,尚在言语间称临安为“行在”“行都”,心中犹存故都汴梁;后来直称临安为首都,把旧京故国忘净了。无忧馆:作者寓所名。
②病眼:患眼病。
③谢客: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时人称为“谢客”。后来多借指文人雅士。
④短计:肤浅之计,小招数。
⑤不关:不是因为,并非。迟:指迟归。
⑥最是:尤其是,特别是。杨花:杨絮。欺:故意恼人。客子:作者自指。
⑦作西飞:作者的家乡在临安西面,故云。
白话译文
其一
患眼病拿着书也不能看,由于春雨后路上泥泞,诗友中也没有人来。
没有什么招数来打发时间,姑且绕着栏杆来回地走动。
其二
不是忧心人老去但愿春天迟归,只恨春色已归我未归。
特色别是满天杨絮太恼人,特意面对游子一一向西飞去。
创作背景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杨万里于丁忧家居期间,曾一度寓居临安,此诗即作于寓居临安时。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其一
第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作者感到寂寞的来由,“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更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围绕栏杆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这样写用夸张手法,却又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作者“短计”,似平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其二
句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己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究“愿春迟”的原因则是“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刀。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一个寄离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厌倦,对西飞的杨花即既羡慕又嫉妒。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
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是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该两首绝句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上转折多变、婉曲回环,句绝而意不绝。
名家点评
近代诗人、文学家
陈衍《
宋诗精华录》:“第一首次句与第二首首二句,均语未了便转。”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宋高宗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仕宋高宗、宋孝宗、
宋光宗三朝,官至秘书监。主张抗金,秉性刚直。工诗,与
尤袤、
范成大、
陆游齐名,称“
南宋四大家”。为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学
王安石及晚唐,终于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号“
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
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