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咏
北京公益联盟主席
郭咏,男,生于1990年,山西临汾人,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公益联盟创始人、北京公益联盟主席、中国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发起人、“随手拍,无障碍”发起人、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形象大使、中国无障碍协会创始人。被媒体称为中国90后公益领袖。
简介
郭 咏,男,生于1990年,山西临汾人,201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著名青年慈善家、北京公益联盟创始人、北京公益联盟主席、中国无障碍协会创始人、中国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发起人、“随手拍,无障碍”发起人、中国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创始人、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形象大使。零捐款公益运动发起者,13岁开始公益,他用行动告诉志愿者,公益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我们有一双手和一颗爱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公益,一直倡导“零捐款”公益,十年公益全为独力支出,从未接受任何赞助捐款。他的活动说明上永远不忘标注这样一条:“为使本活动能纯净,全数费用由站长个人支付,不对外募款也谢绝赞助。”大学四年,每年拿出自己80%的收入5—8万元投入公益,截止目前已为公益“打倒贴”100余万元。被媒体称为中国“90后公益领袖”。中国“零捐款”公益第一人。他曾呼吁“兴90后公益,树90后形象”。
人物经历
一岁失父母,同祖母相依为命
郭咏1岁时,爷爷患淋巴癌,1991年腊月,天下着雪,郭咏的父母去县城给爷爷买药,路上交通事故,郭咏父母不幸去世。
从此,全家的重担就落在了郭咏奶奶一个人的肩膀上。郭咏的叔叔不忍心让两鬓斑白的奶奶从早到晚地下地操劳,于是刚读完初中,就辍学到到临汾石油公司工作。每天清晨,公鸡一打鸣,奶奶下地干活前,都会把小郭咏拎起来,从不让他躺在炕上睡懒觉。在小郭咏的记忆里,3米高的窑洞里,有一扇小窗户,每当阳光射进来的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反复打量着自己多出来的那根手指……
“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也没有爸爸妈妈,今后就得靠自己!”郭咏记事起,奶奶就会板起脸这么对他说,凡事靠自己,能不麻烦别人,就不要张嘴。这在他幼小孤独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自立的种子。
窗外“蹭课”,9岁才进学堂
7岁那年,郭咏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家里实在交不起97元的学费和书本费。没有能够进入幼儿园,让他过早的进入了“社会大学”。
知识的渴求,郭咏一次次蹲在学校唯一那间破窑洞外,听里边小伙伴的读书念诗。两年后,郭咏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学堂。这两年间,凭借邻居家孩子们的帮扶,郭咏的学习并没有落下,1999年,郭咏进入学校就开始三年级课程。10岁时(2000年),进入学校第二年的郭咏在山西临汾日报发表诗歌《追求》《勇气》。
叔叔遇害,被迫勤工俭学
小学毕业前夕,又一场灾难无情地落在了小郭咏和奶奶身上,叔叔被入室抢劫的歹徒夺去了生命。听到这个噩耗后,奶奶当时就昏倒了,从此一病不起!县城最好中学的校长找到了郭咏说,可以免去他的学杂费,但是路费和生活费得自己掏。看着眼前满头银发的奶奶,反复盘算着来回坐一次车就得30块钱,郭咏忍痛拒绝了这次机会。
他要留在家附近,这样才好照顾奶奶啊!最终,郭咏在离家最近的一所中学读起了初中。每周不管学习有多忙,他都会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看望奶奶。从郭咏家的窑洞去河边挑水,来回要走1个多钟头。当时,郭咏身高刚过了一米三,实在挑不动两桶水,就一次只挑半桶水,来回多走几次,直到把家里的水缸盛满水……
初二那年暑假,郭咏12岁,为了赚学费,郭咏第一次打工,给隔壁村一个包工头打杂。由于个子矮,别人一天的工钱是20块钱,他只有12块钱。然而,在干了两个月后,包工头竟然还不给他钱,于是他站在建筑材料上,向包工头叫板:“你要是不给钱,我就把这些材料都扣了!”这是郭咏人生里第一次维权,最终他拿到了生命中的第一笔血汗钱——400多块钱。
十年不言弃,为叔叔讨说法
14岁那年,郭咏叔叔在临汾石油公司因公殉职、犯罪嫌疑人逃逸,郭咏为给叔叔讨回公道,开始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找杀害叔叔的凶手,终在2008年嫌疑人落网,一直为叔叔的案子奔波,2011年上大四的他被北京某报社提前录用,2012年郭咏大学毕业,叔叔的案子进入审判阶段,郭咏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老家打官司,他说“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给叔叔讨个说法”。
个人生活
公益十年
郭咏出身贫困弱势,饱嚐父母去世、家庭变故而带来的艰辛,被视为“乞丐”的他,不怨天尤人、化逆境为动力,发愤自学写作、电脑,不仅改善家计,更投身公益长达十多年。尽管自身环境刻苦,零资源、零经验,历经无数磨练和考验,他都未轻言放弃,坚挺的毅力,砥砺出多方专才,更证明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奉献社会不分年纪。
怀抱著人溺己溺的精神,郭咏做的善举,未必是最多、最大,但应是深具有指标启发性。从饱受歧视的艾滋病携带者、出行不便的残障人、偏乡弱势学子、等关怀,皆是社会严重迫切的问题。
他以务实的步伐、先人后己,从最需要的地方出发,独自投入公益80多万元,郭咏未曾接受赞助和捐款,收入来自写作摄影、电视后期和企业策划。省己助人,力行生活简朴,他得收入原本可以让自己生活的很滋润,但他认为老天爷恩赐的能力,应要帮助更多艰苦人,因此至今仍租住10多平的小平房生活。
13岁开始公益,关注艾滋病儿童
成长环境不优渥,但身为弱势,更能体会弱势族群的需要。13岁开始,郭咏利用假期关注当地的艾滋病儿童,2006年临汾成立红丝带学校,临汾红丝带学校是我国第一家集教育与治疗为一体的,专为艾滋病患儿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及健康心理教育的学校。他们都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他们是社会上无辜的受害者。这些艾滋病患者儿童都已失去了母亲,有的只有父亲,孩子本身也患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症。
看到这些孩子,他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没有父母疼爱,自卑,孤僻,“ 我用我的坚强掩盖我的自卑。”郭咏说,他想把他唯有的爱给这些孩子们,郭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他想用行动告诉人们,艾滋病不会通过玩耍,吃饭等方式传播。
15岁资助四川凉山4个失学儿童
“我只是看见问题,想要解决问题。”郭咏认为,在街头摆摊、工地打工的人生,虽然没有机会念幼儿园,却跳级上了“社会大学”的先修课程,让他看见人生百态,懂得察言观色,更有同理心了解别人的需要。
2005年,郭咏上高中一年级,在一次报纸上看到关于四川凉山州儿童失学的报道,他就想着通过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终于他经常投稿的报社要去哪里采访,他也一同前往,也就是那次随行,他决定资助哪里的四个孩子,每人每月60元。“虽然钱不多,但至少可以为他们添置一些必要的学习用品”郭咏说。对于上高中的郭咏来说并没有固定收入,要维持自己上学、奶奶医药费和家里的必要支出,现又开始资助四个孩子,只靠稿酬已无法维持,郭咏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发广告,开作文辅导班……到2013年郭咏个人资助的孩子已有6名。
10年公益,他在苦难中寻找出口
10年公益,从事公益这一路上,他也看到社会上丑陋、黑暗与贪婪的一面,很多青年朋友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也常会焦虑担心,所以他认为要回归到最根本的自身,不管任何的决定跟行动,最重要的初始点就是善念与良心,如果所做的任何事情是出于善念跟良心,不论是小事大事,把它当成一回事,绝对会带来很棒的结果!因此他肯定表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办法让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
参与公益行动的力量,最主要来自对于现实的愤怒。“在他人的缺乏和苦难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拥有。志愿者不仅是帮助别人,也可以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出口。因此也被媒体称为中国“90后公益领袖”、中国“零捐款”公益第一人。作为我们90后这一代人,我们需要的不是运气,而是勇气”郭咏说。
零捐款
郭咏创立中国首个“零捐款”公益组织
2012湖南卫视成人礼盛典播出后,这个公益组织的注册人数这几天骤然多了起来。在外人,这是好事,但郭咏却担心会不会是“传播效应”,许多人一时冲动加了进来,但他们能不能坚持下去呢?QQ上,他冷静地回答着新加入的志愿者激情四溢的问题。
隔着电脑屏幕的网友大多无法相信,这个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和主席,竟然是一个和他们同龄,甚至比他们还小的90后青年。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公益组织既不要任何商家、企业的捐款,也不要志愿者内部自己的募捐。
做公益总是要花钱的,钱从哪来呢?答案只有一个,郭咏自己出。
但最令人惊诧的是,这个公益组织活动费用全部自己出的郭咏并没有什么“好干爹”,更不是富家子弟。他是一个孤儿,来自山西的国家级贫困县汾西,上大学还是靠助学贷款实现的。
每天下午3点半以后,郭咏就开始做兼职,一般每天要工作4—5个小时,饭菜就是馒头就咸菜。“一个月,卖U盘和软件能赚800块,写稿的稿费能有500—1000块,给网站做软件能赚800块……”在课堂之外,郭咏自己的打工计划排得很满。打工赚下的这些钱,全部都用在了公益上。“组织志愿者帮残疾人去登长城,车费2000块,门票1600块……”“公益不是这么做的”,有公益组织的老前辈语重心长地劝他。的确,他有一次组织志愿者陪同一些残障人士去看动物园海洋馆。他去向动物园海洋馆的经理申请,看是否能为这次公益活动免票,经理则问:“你这个公益活动,能确保几家媒体来,我们的版面能发多大?”
郭咏没吭声,他拿出打工的钱帮全部人员买了票。活动搞了几次,两个多月以后,动物园海洋馆的经理知道了,原来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学生竟然是自己打工赚钱来为这么大的公益活动买单,他主动邀请郭咏来做一次公益活动,并明确表态,媒体来不来无所谓。郭咏觉得那一刻自己最有成就感:“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可能会改变人们的一些思路,我们做公益不是为了钱、为了名。”
用自己的手机开通身心障碍者求助热线
中国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2009年10月,由90后在校大学生,北京公益联盟创始人,郭咏用自己电话开通,是国内首个身心障碍求助热线。并提出“无障碍进社会”。主要为身心障碍人士提供出行、心理、法律、信息、医疗等无偿服务。倡导信息及无障碍出行理念,促进残健共融。
走出家门,是残障人士尤其是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对残疾人而言,无障碍设施不仅创造了必要的出行条件,更重要的,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能消除残疾人内心的自卑和沮丧,使他们勇敢地参与社会生活。
中国有爱无障碍身心障碍求助热线,热线开办至今,接到8000余个求助电话.组织20000多位不便出行的轮椅残障士圆梦游故宫、八达岭长城、中央电视塔等。
当前社会,价值观集体扭曲,正需要踏实奉献的青年作为楷模。一个乡下男孩的力量,难比拟企业或组织,但常言道“穷人有一元捐一元,富人千万元捐百万,应同等珍贵。”投入有限,却是他的全部所有。
他的奉献,也改写了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以往成功是家财万贯,但她以行动证明“真正的成功,未必是打败多少人,而是能帮助多少人”。
郭咏,平凡如你我,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面对这些勇敢的灵魂,愿用诚恳的指教,而非严苛的挑剔,给更多年轻人机会,也是给中国社会机会。相信他会一本初衷,恪守“稻穗哲学”,越饱满越弯腰,为了土地正义、人文历史、弱势教育、扶贫志业,奉持不懈。
巡回演讲
北京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
山西站: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学、临汾第一中学、临汾第三中学、汾西一中、汾西三中。
获奖记录
2003年 山西省临汾市“防艾志愿第一人”
2009年 北京市优秀慈善工作者
2010年 北京城市贡献奖
2011年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2012年 北京榜样
2013年 北京市学雷锋标兵
2013年 “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
2013年山西临汾“十大道德模范”
2013年第三届中国公益节公益人物奖
2014年山西临汾“十大新闻人物”
2017年山西临汾市“临汾青年五四奖章”
主要贡献
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成立于1991年,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残联,是一家致力于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事
业,指导和协调特殊需要儿童及青少年后续教育的综合性康复机构。2008年北京公益联盟成立,郭咏和志愿者开始关注听障儿童,是国内最早关注听障儿童的公益组织,目前北京公益联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5个省市开展听障儿童康复项目,受益人数达20000余人,同时在农村普及童儿康复知识,让每一个降临的天使都能走出无声的世界。
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特聘郭咏担任北京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形象大使。
北京榜样
2012年,郭咏荣获2012北京榜样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为郭咏颁奖,一同荣获“2012北京榜样”称号的还有三闯火海英勇救人的战士高铁成;坚持28年种树,把荒山变绿林的86岁老人于清;平均年龄72岁,11年义务辅导困难孩子的“红蜡烛教育小组”;与戒毒人员共同吃住,打造新型戒毒模式的普通民警肖建锋;身患“渐冻人”症仍然坚持公益事业的王甲;收养弃婴,18年将其抚养成人的法官妈妈马志敏;收养108个孩子,创办光爱学校的石青华;爱岗敬业的85后抽粪女工李萌。
外界评价
参考资料
善行的种子在心底.中国工人日报.
2012北京榜样.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09:4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