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光,男,
福建人,
作曲家(耳目双残),幼时随父亲学习音乐艺术,
二胡、
月琴、
三弦、
笛子、
唢呐等乐器,并学习识谱,受父亲的感染,尤其酷爱闽剧音乐。代表作品:《生命如歌》(
万宏作词)、《中国的太阳》(
祁荣祥将军词)、《打工的阿妹回来吧》(祁荣祥将军词)、《斑竹泪》(
欧阳倩词)、《心中的旗帜》(林兴明词)、《延河水,宝塔山》(北京青春葛老头词)、《小树苗》(万宏作词)、《和谐中华园》(何鹏词)、《长城魂》(张亿兰词)、《野桃花》(彭华江词)、《又见枫叶红》(旧歌词)等。
个人简介
郭克光,男,福建人,
作曲家(耳目双残),他幼时随父亲学习音乐艺术,
二胡、
月琴、
三弦、
笛子、
唢呐等乐器,并学习识谱,受父亲的感染,尤其酷爱闽剧音乐。1970年起,跟随父亲参加当时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革命京剧样板戏《
红灯记》、《
沙家浜》等等。1977年秋,文革后第一期高考,他把自己创作的
二胡独奏曲《虎龙山之歌》投寄北京,中央音招办发电报邀他进京赴考。但因当时他是大家庭,兄弟多,生活困难,家庭无法为他凑出赴京路费,他正要结婚,所以失去机会。 1978年,福清、长乐各地农村,兴起业余闽剧团,演出古装闽剧,从此,他就跟随父亲一起步上了职业闽剧艺术生涯,周游福清、长乐、福州、闽侯、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南平、尤溪等县市、过着快乐的流动演出生活(流动性很大)。在剧团里,得到多位老艺人的悉心指点,使他的闽剧音乐艺术得到很好的升华。1981年末,福清县闽剧团(原和平闽剧团一团)看中了他,招收他入团工作,任乐队第二把位,兼作曲。得到导演肖昌昆先生的百般雕琢锤炼,启迪剧情、角色心理、舞台形态,导演手法。1984年4月,永泰团与福安团都在福州市区演出《双玉燕》(同一剧本),两团毗邻(永泰团在南华剧场,福安团在光荣剧场),由于《双玉燕》是同一剧本,但音乐不同,导演不同,演出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1991~2008年,他在教会的侍奉中编写《圣经经文诗歌集》一部三百五十余首;2008年10月~2009年11月,创作基督教圣剧三部:《
路得记》(编剧、作曲、虽双耳完全丧失听觉打雷都听不见,却亲自主胡演出,并拍摄了全剧录像)、《以斯帖记》上、下集(编剧、作曲)、《亚比该记》(编剧、作曲);在此之前也创作《小李买梨》(编剧、作曲),《妄求》,还有其它的圣剧小品;编写《基督教楹联》一册(每年春节,他都书写基督教春联,由妻子和三个儿女在街上摆摊售卖,藉以补贴家庭,作为春季孩子们的学费);并曾多次在《天风》杂志发表基督教文章。1989年7月,福清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他被推选为渔溪镇残疾人代表(渔溪镇只有二位代表),出席福清县残联第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也曾在中国残疾人杂志《盲聋之音》(《中国残疾人》杂志的前身)发表过文章。他也创作许多社会歌曲,曲作《妈妈》(史惠民词)发表在《音乐周报》(2007.10.31),并被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的“
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组委会”选中来函通知出版由《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与《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音乐CD,为他做宣传推广。2008年12月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组办《“感动中国”成就经典—献给建国六十年大典全国词曲大赛》,他的曲作《崀山等你来》(王梅英词)并正式通知他入选《建国六十年优秀词曲人物词典》。又在后来连续三届的《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甄选出他的曲作《崀山等你来》,三次通知出版。并因此曲三次发来邀请函进京(两次北京,一次西安)参与音乐创作研讨会暨颁奖典礼,(但因他没有经济能力缴纳活动经费以致落选)。
代表作品
郭克光同志自谦称自己是“文艺废人”,但社会大众及网络好友都认为他是一个音乐上的天才,是一个中国民间的“
贝多芬”!郭克光同志倾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为广大歌词创作者义务谱曲二百余篇,比较能反映他创作水平和生活时代气息的代表作品有:
《心中的旗帜》林兴明词
《延河水,宝塔山》北京青春葛老头词
《和谐中华园》何鹏词
《回春曲》刘晓声词
《幸福的资阳》蔡佳倩词
《长城魂》张忆兰词
《断翅的蝴蝶》彭华江词
《野桃花》彭华江词
《又见枫叶红》旧歌词
《我想你了,可我不能说》茉莉花儿词
《春天的气息》茉莉花开词
《你行我也行》吕永清词
《一起飞翔》楼遇春词
《感谢你,海迪阿姨》夏菊英词
《过大年,贴春联》张安来词
《我是一名水兵》张安来词
《咏竹》唐七姐词
《美丽的霍林郭勒》李新春词
《送你一曲葫芦丝》李新春词
《崀山等你来》王梅英作词
《妈妈》史惠民作词
《中国,我的母亲》陆铁雄作词
《纵马草原》王晓廉作词
《忆江南》晨露凝晖作词
《桂花雨》唐生瑜作词
《走进水乡》肖正民作词
《飘忽的秋》辣姜作词
《我的草原我的家》彭华江词
《相思》落花词
《你的身影》王秀羚词
《融入呼吸的爱》王秀羚词
……
为香港著名诗词作家蔡丽双博士和张继征先生的的歌词谱曲
郭克光原创词曲作品
《贡格尔大草原》
《长江医院之歌》
《辉煌的西安》
帮助许多歌词作者修改歌词并谱曲。
从艺之路
前言
每一位艺人都有自己的从艺生涯,在平凡的从艺生涯中,闯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不平凡的从艺历程。无论得、失、成、败,功、过、荣、辱,都有一番跌宕起伏、坎坷周折的人生故事、从艺记录。他也同样有从艺经历的快乐和辛酸、耕耘之艰涩与收获之欢愉……
一:少年天真学琴艺
对于文艺,他从小就受家父郭良田的熏陶。14岁因文革辍学,家父亦从周宁县闽剧团辞职返乡务农(当时剧团处于瘫痪状态,工资发不下,而家庭特别困难,六个子女,全靠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抚养、供应孩子们读书,年年超支,以致口粮都难以分回,被卡。所以父亲只好辞职返乡务农)农余时间,特别是晚上,父亲都会拉胡琴、吹
笛子,他被深深吸引,即随父亲学习音乐艺术,
二胡、
月琴、
三弦、笛子、
唢呐等乐器,并学习识谱,受父亲的感染,尤其酷爱闽剧音乐。
他家从曾祖父到他父亲都是文人,家里有藏书,他从小就受父亲熏陶,酷爱文学,所以虽然只读高小,却有一定的语文水平与写作能力。每年春节,乡亲们都请他父亲写春联,他也学着父亲写毛笔字,帮忙写春联。
文革时期,农村各大队都兴起“红专班”,大搞文艺节目活动,他父亲就被派上大用场。他天天晚上都跟着父亲去红专班玩耍,看大人们弹琴唱曲、演出节目。大家也很喜欢他。
他的童年时代过得很快乐。
二:青春烂漫多激情
1970年起,跟随父亲参加当时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革命京剧样板戏《
红灯记》、《
沙家浜》等等。
他感慨地说,那些样板戏的音乐是很优秀的,富有激情,影响力非常大,可谓家喻户晓,男人爱唱
李玉和的《浑身是胆雄赳赳》,少剑波的《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杨子荣的《共产党员》,郭建光的《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女人爱唱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常宝的《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广播天天播放,生产队劳动很多人都会哼几句,他更是天天琴不离手,曲不离喉,快乐得像只百灵鸟。革命京剧样板戏的音乐,实在具有一定的感染魅力!但曲谱很复杂,没有一定识谱能力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演奏、演唱都有一定的艺术技巧难度,这为他后来从事戏剧作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很深刻的造就与深厚的助益。
那时候,他家乡风景很美,整个木厝洋村(一个生产队)只有三座紧挨的六扇大院,村子三面小山环抱,左边是燕子山和葫芦山,右边是南坝头山和官桥山,后面是孔目岭和虎龙山毗连福座山、重叠小帽山(也叫二帽山)、大帽山,山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沁人心扉,四季长春。寄生各种美丽的飞禽(鹧鸪、野鸡)、小鸟,野生动物(獐子、麂子、野兔、野山羊)、当然也有豹子、野猪等猛兽,可以狩猎;村旁有条小溪发源于福座山,流水清澈,四季不绝(没有冰雪),小溪里有鱼有虾有螃蟹,可以垂钓;村子四周农田毗连,四季耕种,庄稼、蔬菜、瓜果,应有尽有。堪称鱼米之乡,风光秀丽,景色旖旎,令人陶醉,空气清新,心旷神怡。
有月亮的晚上,他就会带着
二胡、
笛子、
唢呐,到村口小溪畔,坐在小石桥上,弹琴吹笛,天上星月朗朗,桥下流水潺潺,草丛萤火闪闪,田间蛙声呱呱,蟋蟀嘀呤嘀呤地欢唱,伴着他的琴声、笛声,环境氛围是多么祥和。宁静的夜晚,悠扬的琴声、笛声能传得很远,吸引小伙伴们来看他弹琴吹笛,也有人唱闽剧。真有一番恬美的享受,心境说不出的愉悦(行笔至此,追忆往事,不禁老泪横流——2008年圣诞节他在教会主胡演出《
路得记》,也是他编剧、作曲的,演出至第三场“麦场夜话”波阿斯唱腔唱道:“几点萤火,几声蛙鸣,衬托出一派升平景象”,看着舞台上的幕景,有月亮、星星、树木,草丛…触景伤情,想起青年故事,联想到如今双耳失聪、双目欠明,再也听不到美妙的大自然奏响曲和悠扬的琴声,演出当场泪流满面……)。
他的青年时代过的非常有意义,快乐得不得了。
三:自学作曲蒙关注
未参与剧团工作,他就已自学作曲,编写小品剧目,获得福清县文化馆《融霞》编辑部、以及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建省戏剧研究所的关注支持,福清县文化感馆长老夏赠阅每期《融霞》杂志、还赠送笔记本,鼓励他努力创作。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和省戏剧研究所,对他特别青睐,多多馈赠各类音乐与戏剧创作的资料(可惜在1984年6月他不幸残废,在省立医院住院期间,因家庭困难,为给他凑医疗费,一整箱的书籍资料都被他妻子当废纸卖掉了,他出院后才知道,真是痛惜不已)!
1977年秋,文革后第一期高考,他把他自己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虎龙山之歌》投寄北京,中央音招办发电报邀他进京赴考。但因当时他是大家庭,兄弟多,生活困难,家庭无法为他凑出赴京路费,他正要结婚,所以失去机会。他将情况反馈音招办,中央五七艺大回信,深表遗憾。
四:业余剧团得造就
1978年,福清、长乐各地农村,兴起业余闽剧团,演出古装闽剧,从此,他就跟随父亲一起步上了职业闽剧艺术生涯,周游福清、长乐、福州、闽侯、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南平、尤溪等县市、过着快乐的流动演出生活(流动性很大)。在剧团里,得到多位老艺人的悉心指点,使他的闽剧音乐艺术得到很好的升华。
五:专业剧团奏凯歌
1981年末,福清县闽剧团(原和平闽剧团一团)看中了他,招收他入团工作,任乐队第二把位,兼作曲。得到导演肖昌昆先生的百般雕琢锤炼,启迪剧情、角色心理、舞台形态,导演手法。导演对音乐设计要求很严格,使他全面掌握了闽剧作曲的要领,用音乐衬托角色心理状态和剧情气氛,塑造角色形象。
后来因转正问题日久未能实现,家庭生活困难(结婚负债),他只好离开
福清县闽剧团,与相处的很好的乐队同事们忍痛惜别,到业余剧团去,因为业余剧团工资高。但因他已习惯了专业剧团的工作与生活,对业余剧团的散漫风气无法适应了。而福清剧团他的职位已有人顶替。福清剧团乐队同事们极力为他争取归团,其中刘端河与黄以书两位同事甚至为他当众与领导大闹,他们都说他是难得的好同事。怎奈人员已满不能解决。故此,福清闽剧团乐队同事们集体鼎力推荐他去永泰县闽剧一团任作曲,后兼任主胡(永泰团领导因他是多才多艺、难得的青年艺术人才(他吹
唢呐能够循环运气,连续吹奏半小时没问题),团领导通过文化局,是以国家文艺事业单位正常招工形式招收他入团工作,等候转正,而且订立合同让他未转正就优先享受当时的文艺十六级正职工待遇)。
在永泰县闽剧团,他的作曲艺术深受导演张大金先生的赏识,获得剧团领导和演职员的敬重。他也本于对工作的负责,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积极进取,对艺术精益求精,业务与工作态度获得领导与演职员的一致好评。
1983年冬季,永泰县闽剧团因未能完成县文化局制定的年度排演新戏台数指标,要卡下年度奖金。限定剧团在三个月内要完成三台新戏。团领导随即买了《双玉燕》和《沙陀公主》(上下集)三本剧本,让他日夜加班,抢时间读剧本作曲。也就是利用中午午休和晚上演出后的午夜,读剧本,推敲剧情,构思作曲(从事音乐创作的都知道,作曲必须有安静的环境,才能有良好的思路。而剧团乃是最噪杂的单位,日夜喧哗不已,只有中午大家午休和演出后的午夜才是难得的安静氛围)。作曲作一场排练一场(排练都要他亲自临场主胡带唱腔),每天上下午都排练,晚上照常演出(老戏),演出结束后作曲,清晨还得早起带领演员学唱腔,因为任务非常紧迫。
终于三台戏得以如期上演,为剧团赢回了奖金。剧团就好比军队,固然是集体作战的。但编剧与作曲就好比军队的粮草,俗云:兵马未行,粮草先行。剧本是买的,而作曲是他加班加点辛勤耕耘的,演出成功、赢回剧团被文化局卡下的奖金,即为他的快乐——文艺工作者要有集体主义思想。
1984年4月,永泰团与福安团都在福州市区演出《双玉燕》(同一剧本),两团毗邻(永泰团在南华剧场,福安团在光荣剧场),由于《双玉燕》是同一剧本,但音乐不同,导演不同,演出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两团毗邻同演《双玉燕》,使他的闽剧作曲艺术获得很好的口碑。这对他来说确是莫大的快乐!永泰县文化局领导听说两团在福州毗邻演出《双玉燕》的情况,也很满意,县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还特意调回剧团为与会代表演出《双玉燕》,演出后,团长陪同县长和文化局局长到后台,团长向他们介绍说他是作曲和主胡,他们还特别与他握手,说小鬼不错,年轻有为,勉励他更加努力进取,精益求精。
六:因公致残遭遗弃
但因劳累过度,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失眠症,引起眼病,迸发耳鸣症。又因工作需要,无法得到休息,而且拖延治疗(后来剧团到福州演出才有机会看病),带病坚持工作(即便去医院看病一回来马上就要投入排练工作-导演和演员们都在等他),他是作曲又是主胡,眼病还要在舞台几千W强灯光的刺激下工作,还要加班读剧本、作曲;耳鸣、听力下降,还要在锣鼓喧天直冲耳鼓的环境下工作(此乃无法防御、更无法抗拒的,主胡的工作位置与锣鼓紧挨),如此带病工作六个多月(1983.12~1984.6),以致病症越发增重,终于双耳完全丧失听力(1984年6月14日听力已严重下降,当晚还在福州台江文艺剧场坚持演出吹
唢呐,演出后深感耳鸣加剧、脑袋都要炸开,听觉非常恶劣,第二天早晨起床发觉听力丧失),眼病加重,视物如雾,剧团才让他休息。虽住进省立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二症均无法医治,成为终生残废!
一个前景光明的青年闽剧音乐艺术人(时年32岁)却因工作致残、骤然陷入无声世界和昏暗境界里,叫人怎不悲伤?却又因残废而被剧团遗弃(因他还未转正,是按国家文艺事业团体正常招工的,为稳妥转正问题双方还订立合同),得病残废还处在合同有效期内,
他是因公致残的,本可享受国家特别优抚照顾、可是他没有得到任何照顾,甚至连要求归团专职从事作曲工作(他也略通编剧)。却被剧团以已有编写人员为借口拒绝之(因为他耳聋了,无法主胡和带领演员唱腔了)。从1984年以来,历经二十多年,他不断向永泰县闽剧团、永泰县文化局、以及上级各级领导部门上访要求按照因公致残待遇优抚他,原剧团众多同事与领导都为他签字证明他的致残情况,却求告无门……所有上访信都被撤到永泰县文体局,该局一味推卸责任,置之不顾,昧着良心说瞎话,人道尽失,文明殆尽……残废加失业,陷入水深火热的双重磨难煎熬中,痛不欲生(那时他大女儿才七岁,儿子四岁,小女儿才三岁,而他残废失业、治病花很多钱)。身体的残废,心灵的打击、家庭的贫困,雪上加霜实在难以承受得起,几乎自杀……
这是他从艺生涯最辛酸、也是他一生中最大、最无情、最残酷的打击!父母、妻子、家人为他操尽了心,特别是妻子更是苦透了,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变卖激励所能变卖的东西,来供应他的医疗费用、抚养三个年幼的儿女,省衣节食,瘦得皮包骨头……因他的残废又失业,使他妻子的一生承受了极大的磨难……磨难也磨砺了妻子的心志,使她成为很坚强的家庭主妇,里里外外一把手。
在他最困难的时期,他的兄弟、亲友,教会弟兄姊妹都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1986年秋,第一次全国性残疾人普查,渔溪镇政府关镇长与民政办老黄等党政领导干部亲临他家慰问他,并把他家列为救济对象,发给救济款二百元。
七:教会文艺呈异彩
在他我残废失业、身心疲惫,极度困惑之际,他接受了基督教,也执着于基督教的义工侍奉,从1991~2008年,在教会的侍奉中编写《圣经经文诗歌集》一部三百五十余首;2008年10月~2009年11月,创作基督教圣剧三部:《路得记》(编剧、作曲、虽双耳完全丧失听觉打雷都听不见,却亲自主胡演出,并拍摄了全剧录像)、《以斯帖记》上、下集(编剧、作曲)、《亚比该记》(编剧、作曲);在此之前也创作《小李买梨》(编剧、作曲),《妄求》,还有其它的圣剧小品;编写《基督教楹联》一册(每年春节,他都书写基督教春联,由妻子和三个儿女在街上摆摊售卖,藉以补贴家庭,作为春季孩子们的学费);并曾多次在《天风》杂志发表基督教文章。
八:社会文艺仍执着
1989年7月,福清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他被推选为渔溪镇残疾人代表(渔溪镇只有二位代表),出席福清县残联第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也曾在中国残疾人杂志《盲聋之音》(《中国残疾人》杂志的前身)发表过文章。
他也创作一些社会歌曲,曲作《妈妈》(史惠民词)发表在《音乐周报》(2007.10.31),并被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的“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组委会”选中来函通知出版由《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与《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音乐CD,为他做宣传推广。
2008年12月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组办《“感动中国”成就经典-献给建国六十年大典全国词曲大赛》,他的曲作《崀山等你来》(王梅英词)被选中。又在后来连续三届的《感动中国-全国新创词曲大赛》甄选出他的曲作《崀山等你来》,三次通知出版。并因此曲三次发来邀请函进京(两次北京,一次西安)参与音乐创作研讨会暨颁奖典礼。
说到中华文艺,他酷爱音乐,戏剧、歌曲、编剧(1984年耳聋残废后编剧《幽斋风波》-《七侠五义》中的颜春敏冤案,曾获得福建省戏剧研究所的肯定,但后来因信主,抛弃了世俗编剧创作)、作曲,楹联、书法(1993年毛笔书法作品:“
墨客崇尚兰亭序,文人景仰
王羲之”-此作品既是书法,又是对联(自编),参与全国大赛,获得“王羲之杯”特别奖荣誉证书,但后来因他眼病恶劣-左眼看不见,右眼只有0.1,已经完全丧失毛笔书写能力,因为视线中心正好有团荧光暗影(即盲圈)遮挡笔锋落笔处,眼睛看不见笔尖,硬笔书写也乱七八糟,又大字又难看,眼睛要看旁边才能写字,所以写不来),视力如此恶劣,仍坚持创作;双耳完全失聪,打雷都听不见,却仍执着弹琴(借助电子校音器显示音名)。
他双耳失聪,双目欠明,而且年纪大了,但对文艺却更加挚爱。作曲是门艺术,从事作曲工作能够改善人的心境,使人忘却身心的疾苦。而弹琴、则能使人心情愉悦,
精神焕发,益寿延年。他因失聪弹琴、唱歌都没有音准(没有听觉就没有音准-弹
月琴则音准无虞,他也可以用单手弹电子琴钢琴,十二调都懂——电子琴是他失聪多年后才自学的。但必须是他所熟悉的曲调,因他听不见琴声,是凭眼睛辨认琴键才能准确的弹出该音,如果不熟悉的曲谱要一边看谱一边弹琴,这对听觉正常的人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但他没有听觉以眼代耳,眼睛看曲谱就无法兼顾琴键了,这是没有听觉的难处。只是从2007年以来,有了越胡就把电子琴撇下了,因他感觉西洋键盘乐器不能像民族弦乐乐器那样弹奏出柔转的弧形音色来,这当然是他不谙熟电子琴的缘故)。
生命是燃烧的,有一分热就放一份光,每一个艺术人都是对社会有用的奉献者,艺不可殁,志不可馁!
福清市残联副理事长方师恒先生称他是多才多艺、身残志坚的残疾人艺术人才,是福清残疾人的骄傲。
九:艺海孤舟盼导航
他从14岁入行文艺,32岁残废——双耳完全丧失听力,打雷都听不到(壹级聋),但内耳耳鸣声却异常剧烈,如同狂风暴雨、山洪暴发,震天轰响,影响睡眠,二十七年多来日夜不宁(那个耳鸣声吵,是局外人所无法想象的到的,如此耳鸣,对他身心的扰害程度,是局外人根本不能理解的-因为外表看他都好好的);双眼昏花不已,视物不清,左眼视力指数20厘米已经看不清几个指头了,右眼视力0.1,看书、手机短信,要用500度老花镜加上放大镜。眼底有无数聚集成团日夜闪烁不休的荧光斑点(也是廿六年多来日夜不息-无论闭眼睁眼都一样闪烁不休,固定位置,而且病灶在不断扩大蔓延,等到有一天荧光全面覆盖视网膜,也就彻底失明了——目前视力仍在继续下降-视神经萎缩症),正好遮挡视线中心,还有许多漂游飞翔的小黑点、小黑线等乱七八糟的斑痕-即飞蚊症,所以看不清!他的眼病状况之痛苦,视力之艰难,也是外人所难以想象与理解的-因为外表看他都好好的。
耳目双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号35012719531109593171,从1984年(32岁)残废失业至今(2011年)廿七年,现已59岁了。虽身遭残废加失业的双重困苦磨难煎熬——他所忍受的是常人所难以想象、也许难以相信的疾苦。他的大女儿小珍曾经说过老爸是她的骄傲,她为有这样一个老爸自豪。他不屈于命运的摆布,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执着文艺创作,2008年圣诞节由他编剧、作曲、并亲自主胡(他父亲司鼓)演出的基督教圣经人物大型圣剧《
路得记》,其音乐设计深深打动教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心。每场演出都有姐妹看的感动的哭了。
他对中华文艺有很深的感情,但却因耳目双残而一筹莫展——孤掌难鸣!犹如一叶孤舟,在艺术海洋上逆风独航……嗟乎!残疾人从事文艺是何等艰涩,政府与社会若不予以支持,单靠残疾人自身的努力,是行不通的!国家十一五残疾人工作计划提倡开展、深化残疾人文艺活动,建立残疾人之家,不知几时才能真正的立竿见影、落实到基层社会的残疾人中间?盼能成为普遍性的残疾人文艺活动,而不是仅仅省市残疾人艺术团的活动!
以上是郭克光同志从艺生涯传记,也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给我们每个健康人树立起生活的标杆。生命是燃烧的,有一分热就放一份光,每一个艺术人都是对社会有用的奉献者,艺不可殁,志不可馁。希望这篇短文能够唤醒世人对残疾人的关注,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热心、多一份鼓励,在生活的大潮中,让我们共同学习郭克光同志这种在逆境中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让他的这种精神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万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