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麟(1957-),广东
梅县(今梅江区西郊)人,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疆研究基金会董事长。1982年
中山大学哲学学士,1987年
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1988年起,先后在深圳、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他从黄遵宪研究开始,在学术研究中先后涉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日关系史、台湾问题及海峡两岸关系等领域。
人物生平
郑海麟,195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
梅城西郊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注定要经历多场人生磨砺。他呱呱落地,面对的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如果说这还无法给幼小的他留下太深记忆的话,那么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则为他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和人生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打碎了郑海麟正常求学的梦想,初中毕业只能辍学,白天到建筑工地打零工,为贫困的家庭挣点油盐钱,晚上一盏煤油灯伴随,开始自学的生涯。
1977年恢复高考,次年郑海麟考上
中山大学哲学系。他在康乐园有幸投入梅州籍著名教授黄海章门下,黄海章先生是黄遵宪的族侄,继承攀桂坊黄家的书香文风,学养俱佳。在黄海章的指引下,郑海麟开始了对黄遵宪的研究。以往学界研究黄遵宪,多只注重黄遵宪的诗人身份和文学贡献,郑海麟则以黄著《日本国志》为切入点,研究黄遵宪在清末
维新变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984年,郑海麟考上暨南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在中外关系史专家朱杰勤的指导下,专攻中日关系史,博览群书,研究梳理文献,写成博士论文《黄遵宪的研究》,经加工充实成《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对黄遵宪的系统、深入研究,发前人所未发之观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北京《读书》和日本《东方》等发表书评,给予高度评论。郑海麟因此成为黄遵宪研究的著名专家,其在黄学领域的开拓从此不断深入。
步黄遵宪的足迹艰苦游学
郑海麟于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深圳大学短期任教,从1990年开始到日本的游学生涯,先后到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洋文库钻研学问,留心收集有关黄遵宪和中日关系史的历史文献。
记者询问郑先生为何要选择这种漂泊的治学道路?他解释道,主要是想追随黄遵宪当年做外交官的足迹,收集有关公度先生的所有文献和档案,他引用清学者的话表示,学之无文,行之不远;为文而不学,则妙手空空。为了研究黄遵宪,他阅读了黄遵宪的所有著作、黄遵宪阅读过的所有文献书籍以及大量与黄遵宪同时代人物的著作。为此,他常常早出晚归,钻入东洋文库,在尘封的故纸堆中,弄得灰头土脸,探寻珍贵的历史信息,《
黄遵宪传》、《黄遵楷研究》等相关成果得以相继出炉。后来,他将在日本收集到的这批珍贵图书和文献资料捐赠给嘉应学院“黄遵宪与客籍作家”研究所,其中有不少是其从日本各地搜寻的有关何如璋、黄遵宪在日期间留下的文字记录,成为进一步拓展黄遵宪研究和客家人移居台湾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郑海麟师承陈寅恪重考据与义理的方法,将哲学的逻辑、历史的考证和法理的演绎熔于一炉,进一步运用到中日关系史的研究中,先后写出《钓鱼台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从历史与国际法看钓鱼台主权归属》,以中日双方乃至国际的历史文献,结合地理等资料,如山铁证无可辩驳地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以做学问的方式,捍卫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郑海麟能取得这样的学术成果,是与他游学日本以及澳大利亚雪梨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丰富经历有关的,体现着的是他在学术道路上如唐玄奘般不倦的“行者风格”。
2005年始,郑海麟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任教授级研究员。对于他为何选择回归,他是这样回答记者的,一是自身学术研究重心的转移,主要从事亚洲问题研究,包括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和南海问题研究,选择香港,便于到两岸三地考察研究,收集资料;二是香港作为中文文献的丰富保存地,以及资讯信息的自由充分因素,极其方便。
近年,郑海麟先后写成《海峡两岸关系深层透视》、《台湾问题考验中国人的智慧》、《两岸和平统一的思维与模式》等专著,被专家认为是从历史学、国际法与政治学角度探讨中国和平统一的力作,其被称为是从法理上研究两岸关系的学人。
期待家乡更多人文学子冒尖
访谈中,记者不经意提起自己此前采写的梅州籍著名历史学家陈槃稿件一事,一下子打开了郑海麟先生的话匣子,因为他也曾专门关注过陈槃的学术成就,而且,郑先生的恩师黄海章先生与陈槃有师友之谊,他曾亲见海章先生晚年赋诗怀念天各一方的陈槃。
从聊陈槃的学术成就,郑海麟表示,梅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直至六十年代以前,人文学科领域的人才处于鼎盛时期,出了陈槃、罗香林、古直、黄药眠、吴康等全国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其他名教授亦如繁星点点。今天梅州出来的人文领域人才比起当年远为逊色,颇有老成凋零之态,反而当年学子北上梅州求学的潮汕地区,在八十年代后涌现出陈平原、陈春声、章文钦、蔡鸿生、黄天骥等一批影响力很大的学者,在饶宗颐先生大旗之下形成重要的学术团队。
对此,郑海麟认为,可能与教育、求学的功利化有关,一些学子学人过于在意物质,沉不住气,不够吃苦,有点吻合黄海章当年的担忧:“也许穷怕了”。
郑海麟表示梅州还是有很深的人文积淀,期待有治学志向的年轻人,要沉着大气多读书,尤其要读名家的作品,开拓视野;要超越功利化的浅薄眼光,力戒浮名,走出一条艰苦而又有成就的学术道路。当地也应大力宣传研究梅州籍名家学者,出版他们的著作,抢救他们的文献、遗作,将之整理出版,酝酿一个浓郁的学术氛围。
郑海麟先生是从研究家乡的著名历史文化名人黄遵宪打开学术研究的大门,也是因研究黄遵宪取得的成就登上学术殿堂的学者。寄言的殷切,既是自身的心得,也是他对家乡热爱的感念。
2015年4月7日,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疆研究基金会董事长郑海麟博士到访梅江区外事侨务局。
研究经历
1988年起,先后在中国
深圳大学、日本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澳洲悉尼大学亚洲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近代史研究室、
东洋文库近代史研究室任教学及研究工作,专攻中日关系史与中国近代史。199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员、亚洲学系
客座教授,主攻国际关系与两岸问题,兼任加拿大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会长、香港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委员。2005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太平洋学报编委。
出版图书
论文论著
著有《黄遵宪与近代中国》、《钓鱼台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台湾问题考验中国人的智慧》、《台湾:主权的重新解释》、《海峡两岸关系深层透视》、《两岸和平统一的思维与模式》、《从历史与国际法看钓鱼台主权归属》、《
黄遵宪传》、《论钓鱼岛主权归属》等多部专著;译有《关于王韬和〈循环日报〉》、《戊戌变法与日本》、《论日本的战后责任》、《黄遵宪<日本国志>和改革思想及其对戊戌变法的影响》等书,发表论文百篇。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卷的选考题中《黄遵宪的外交活动》(摘编自《黄遵宪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