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读书处
清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读书所在地
郑板桥读书处在江苏镇江的别峰庵内,是清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读书之所在。
个人经历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读书处
郑板桥读书处在江苏镇江的别峰庵内,是清雍正焦山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修竹,观察入微的郑板桥自是得心应手。有诗为证: 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 画来出纸飞腾上,欲向天边扫暮霞。 郑氏墨宝在此处琳琅满目,“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之类警句拓片更是令南来北往的游人心向往之。
镇江别峰庵
在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别峰庵”。别峰乃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之主峰(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遐迩。 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明人章诏又有诗云:“竹密凝无路,云开忽到门。转看诸院子,独见一峰尊。,’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庵内北侧有小斋三间,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树两株,修竹数竿,环境清雅幽绝。这里就是世称诗、书、画“三绝’’的清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雍正年间在此攻读之处。过道门头上题有“郑板桥读书处”的横额,门上还保留着当年郑板桥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郑板桥,名燮,江苏省兴化县人,乾隆年间进士。他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他的字、画、诗,世称“三绝”,在“扬州八怪”中最负盛名。他深爱在焦山修行,留下了许多墨竹诗画作品。他《题自然庵画竹》一诗云: 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画来出纸飞腾上,欲向天边扫暮霞。 还有他手书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拓片,更为人们争相购买。此外郑板桥还曾为旧时的自然庵写过对联:“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同时还在过去的海神庙里题过对联:“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这些美妙的佳话,常为后人赞扬。
江苏焦山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另两个是金山北固山)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读书观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艺术上造诣高深,他的画、诗、书被人誉为“三绝”,其人品格高尚,其作品处处表现出愤世嫉俗、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曾写此诗句的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亦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笔者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郑板桥集》中摘引了他劝勉晚辈读书的言论予以归纳,对今人读书仍会有所启发。
一是提倡读书要有选择,不可滥读。他说:“读书要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当则精皆粗。”他还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矣,徒多徒烂耳。”“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家家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郑板桥的意思是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抓到什么就读什么,随便瞎读一气。不加选择地读书,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于学业无补,而且还可能受一些坏书的腐蚀,于身心有害。当然选择标准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来定,既看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对品德修养、陶冶情操有无益处,也看对个人学习有没有帮助。
二是提倡读书要有主见,独立思考,不可被人牵了鼻子走。郑板桥认为:“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张主乎!岂复为后世小儒所颠倒迷惑,反失古人真意乎!”又说:“竖儒之言,必不可听,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读书可尔。”“我辈读书怀古,岂容随声附和乎,世俗少见多怪,闻言不信,通病也。”他认为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做书本的奴隶。如果没有这一条,即使选到了再适当的书,再刻苦地精读,也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三是读书要有正确的目的。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寄给在家乡的弟弟的信中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读书动机不纯,功利心太重,就不会有太大长进。鸟翼系上了黄金,还能飞多高?如果通过读书人人都能做个明理人,大家互相尊重,社会就能一片和谐。
四是读书必刻苦,要深入钻研,不可浅尝辄止。郑板桥一旦选定了他认为“当”的书,就潜心精读。他读书是很勤奋的,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他还提倡多问:“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五是不读死书。郑板桥读书时很专注,深居独坐,寂若无人,子女不得近前,即使谈诗论文之士亦不得入室,他觉得那些粗鄙烂熟者、旁门外道者、泥古至死不悟者,最足损人神智,反不如独居寂坐之谓领会也。他主张读书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
参考资料
郑板桥的读书观.西安日报.2007-01-0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11:33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