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华,1977年1月28日出生,原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
江苏女排队员,接应
二传。1977年1月28日邱爱华生于
江苏省南通
启东市,她于1988年11岁时进入江苏省
南通市体校开始接受专业的排球训练,主要练
主攻的位置,后于1990年入读省
少体校,并于1993年被选入国家青年队,代表国家女排二队参加了1995年举行的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94年邱爱华进入了
江苏省女排后于1996年开始转练接应二传的位置,1997年她20岁时凭其出色的个人技术被女排主帅郎平选中,正式走进了新组建的国家女排,担任队中的主力接应二传。
1998年11月,参加在
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与队友合作,获第2名。
邱爱华在88年11岁时,经学校校老师推荐,进了
江苏南通市体校排球队。尽管,她当时只有1.56米,但其修长的
手臂和良好的协调性,被行家们一致看好。两年后,她前往
南京,入选
江苏省体校。
“1992年江苏省二队
主攻﹔1994年江苏省一队主攻,几乎两年上一个台阶的邱爱华,凭借自己良好的手感和腰腹力量,以及倔强好胜的性格,练出了一套
跳发球和
后排进攻的看家本领。在1996至1997年第一届中国排球联赛中,她那男子化的力量和速度,令当时的中国女排主教练
郎平的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在1996年奥运会后的大调整中,她将这位外表秀气的
江苏女孩,调入了中国女排。
由于中国女排有著更强更优秀的
主攻手,根据需要,邱爱华改打
接应二传。这种位置的转换,需要的是技术上的再调整。然而,由
主攻选手“沦为”
替补角色,需要的却是心理上的调节:“有段时间,我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即使是替补上场打几分钟,居然也打得一塌糊涂。可以不过分地形容,当时,我内心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
郎平的用意很明显。
替补就是一种磨练。经得起就留下来,经不起就走人。好在倔强的邱爱华走出了自自诩为一段“挫折”的日子,1998年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如果说,1997年她作为
替补,没有亲自染指亚锦赛金牌的话,那么,199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亚军,1999年亚锦赛的冠军,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
99年,中国女排仅获得世界杯赛的第五名,失去了直接获得
悉尼奥运会的资格。2000年6月在
日本举行的落选赛,对
中国女排来说,形势并不容乐观:“只要我们全队共同努力,我觉得应该有信心争得入场券。”邱爱华的语气还是挺坚定的。“假如我当初就不改打
接应二传,就不当
替补,就要按我自己的意愿去选择,那我想,也就没有我今天在
国家队的位置。”
朝露
昙花咫尺天涯,很多人认为昙花不幸,因为
花期之短,美丽之短,让人辛酸,又有多少人意识到过昙花在它最美丽的瞬间盛开过,花一样,人亦如此。
如果没有
王子凌的受伤,邱爱华或许没有这么快能够打上主力位置,国青队邱爱华一直打
主攻,只因
江苏队主攻过剩,被教练卜庆霞改为
接应,邱爱华其实一直很幸运,当时国青队主力接应邓阳很早就离开了赛场,于是在
国家队和省队,邱爱华顺利登上了主力位置。
由于
孙玥和
李艳的状态下降,
郎平把中国队的主要得分点转移集中至右翼,在1998年即重点培养
吴咏梅和邱爱华,于是就有了1998年那动人的一站成名。
2001年,陈忠和改组中国国家女排,并不算老的邱爱华落选
国家队名单,引起了轰然大波,而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人依然怀念在邱爱华曾经的英姿。
昙花美得如此短暂,到如今,无数人依然在感动着它的故事,它的美,如同邱爱华,提起1998年的中国女排,闪现的还是记忆里并不模糊的这朵“昙花”。
排球明星和体育
记者,这是交往甚深的两个交集,8年前的邱爱华却不曾想到,自己会和这个个头跟自己差不多的小伙子擦出火花。那是1998年联赛期间,邱爱华还是
江苏女排的主力
接应二传,
李洋则是央视刚刚入行的“愣头青”。当时央视有一档叫做“中国排球”的栏目,李洋为此每个月至少要去
南京三四趟,从
北京到南京再到北京,
爱情在往返飞行间萌发,终于有一天,李洋说:“我们交个朋友吧。”不爱笑的邱爱华这一次却露出羞怯的微笑。直到如今她还说:“我估计是离不开排球了,就连他也是我打排球“找”回来的。” 30岁的邱爱华,28岁的李洋,仅差两岁的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