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副神经指的是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这里主要是指副神经。副神经(accessory nerve)是第11对
脑神经,编号XI。它又可分成颅根(Cranial root)和脊髓根(Spinal root)两条分支。
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 (CN 11),由颅根和
脊髓根组成。颅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
疑核,自
迷走神经根下方出脑后与脊髓根同行,经
颈静脉孔出颅,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脊髓颈部的副神经脊髓核,由
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在
椎管内上行,经
枕骨大孔入颅腔,与颅根汇合一起出颅腔。出颅腔后,又与颅根分开,绕
颈内静脉行向外下,经
胸锁乳突肌深面继续向外下斜行进入
斜方肌深面,分支支配此二肌。
副神经主要支配
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前者主要作用是向对侧转颈,后者作用为耸肩。同时可以支配咽喉肌,控制咽喉的一般感觉。
一侧副神经
脊髓支的单独损伤或其脊髓核损害时,同侧
胸锁乳突肌及
斜方肌瘫痪,并有萎缩。因对侧胸锁乳突肌占优势,故平静时下颏转向患侧,而在用力时向对侧转头无力,患侧肩下垂,不能耸肩,
肩胛骨位置偏斜,以及其所支配的
肌肉萎缩。因肩胛骨移位,使
臂丛神经受到慢性牵拉,使患侧上肢上举和外展受限制。晚期由于
瘢痕刺激可发生痉挛性挛缩(
斜颈)畸形。双侧损害时,病人头颈后仰及前屈无力。
颅底骨折或枪弹伤引起的
副神经损伤,
颈静脉孔区病变,
枕骨大孔区病变,
脑桥小脑角巨大病变及
颅底广泛性病变引起的副神经损害及
延髓核性瘫痪常与后组
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而
脑干核性麻痹时,脑神经的损害常为多组及双侧性。
对抗性抬肩动作的力量减弱可能是
副神经损伤、
肌萎缩、
脊髓侧索硬化、后颅凹肿瘤等引起。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等症状的患者。[查看详细]
腮部或肩部本身有疾病的患者。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几天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或太劳累,以免肩部酸痛而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时要求:检查时配合好检查者的口令做转头及抬肩动作。
观察病人的
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有无萎缩,有无
斜颈和垂肩。医师将一手置于病人腮部,嘱病人向该侧转头以测试胸锁乳突肌的收缩力,然后将两手放在病人双肩上下压,嘱病人作对抗性抬肩动作。若力量减弱见于
副神经损伤、
肌萎缩、
脊髓侧索硬化、后颅凹肿瘤.等。
(1)副神经
脊髓支颈部损伤的诊断:颈部手术后出现患肩不适、无力或疼痛,耸肩困难,抬肩在90°以下,肩部下垂,有牵拉感,
斜方肌萎缩,而其他
肌力及感觉正常。
肌电图检查斜方肌和
胸锁乳突肌功能异常。
(2)副神经
颅底区及
脑干核性损伤的诊断:
颅底骨折,颅底区肿瘤或其他病变引起的副神经单独损害极为罕见,一侧后组
脑神经多同时受累,根据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还可合并其他脑神经损害的体征,脑干病变引起的副神经损害多同时表现为
延髓性麻痹。CT及
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疾病的诊断。
2.合并损伤的诊断 诊断中应明确是副神经单纯性损伤,还是合并其他
脑神经损伤。若与后组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可表现为:
(4)Collet-Sicard症候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麻痹。
(5)
颈静脉孔症候群(Vernet症候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脑神经麻痹。
(6)其他:
脑桥小脑角症候群,枕骨大孔区症候群,偏侧
颅底症候群(Garcin症候群或Guillain-Garcin症候群,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