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哮喘(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医学诊断名称,是指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和
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
哮喘),两者往往同时并存。
病症简介
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上、
下呼吸道的免疫学和病理学改变分别是发生在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过敏性炎症。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在发病诱因、遗传学改变、局部的病理学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
诊断术语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观察到了过敏性鼻炎和
过敏性哮喘之间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中
哮喘发作率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病发病率约为2-5% ,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20-40%,甚至有人认为60%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或伴有下呼吸道症状。鼻腔和支气管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连续性决定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由此早有学者提出了“联合呼吸道”(United airways)、“
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和“全气道炎症”等概念,认为上下呼吸道疾病需要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更有学者提出了过敏(Atopic syndrome)的概念,认为应该从全身角度进行治疗。目前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及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杂志和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杂志正式提出采用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诊断术语。
变态反应
由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均是Ⅰ型变态反应,两者在病因、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因此两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借助过敏性鼻炎哮喘征这一新的诊断名称对两病进行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可同时提高两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误诊率和提高了临床疗效。
病情诊断
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诊断和治疗应该分别参考WHO在2001年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工作报告和在2002年制定的哮喘病创议。前者包括《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简称ARIA)、《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和ARIA手册;后者包括<<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简称GINA)、《全球哮喘治疗和预防策略——NHLBI /WHO会议工作报告》等文件。
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诊断即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的联合诊断。所有过敏性鼻炎和/或鼻窦炎患者均应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有无合并下呼吸道症状,怀疑者应进行
气道反应性测定或
支气管扩张试验来判断是否同时伴有哮喘。对于暂时无喘息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通过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进行评估;有喘息症状的可疑患者可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对于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也应该询问有无间歇或持续的鼻部症状,同时应进行鼻镜检查,必要时做特异性鼻粘膜激发试验进行判别。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免疫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
(1)典型的过敏病史(包括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本人
婴幼儿湿疹或哮喘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
(2)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为上、下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包括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这些症状可突然发作,也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较快消失。鼻部症状往往在早晨加剧,而哮喘往往在夜间加重。某些患者往往还伴有
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如眼痒、流泪等。
发病因素
1、花粉
各季节空气中有各种不同的花粉。花粉有风媒和虫媒两种,引起哮喘者主要为风媒花粉,颗粒直径在17~58微米之间。北美洲
致敏花粉为豚草花粉属为主,已发现该花粉中大约有20种不同过敏原成分。中国北方地区引起秋季花粉症为菊科植物,很可能有过敏原交叉性。中国上海地区春季花粉症主要为杨树、桑树、
法国梧桐、枫杨等花粉引起,而秋季为律草、蓖麻、蒿属等花粉所致。
2、屋尘
屋尘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动物毛屑、真菌、细菌、花粉、动植物纤维等。一般认为,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对于四季均有呼吸道过敏症状者,更应重视屋尘的过敏作用。
3、螨
螨有5000多种,有过敏原作用的主要有屋尘螨和宇尘螨。尘螨分布世界各地,多孳生于人类居住环境中。尘螨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75%~80%。哮喘多发于春、秋季,符合尘螨的季节消长。对
尘螨过敏的发病率,儿童高于成人,男性高于女性。
4、动物皮屑
猫、狗的皮屑是公认的过敏原。陈旧的羽毛、羊毛也可作为过敏原。
5、真菌
真菌容易在潮湿、多雨和近海地区繁殖。如在梅雨季节,常可见由
链孢霉菌引起的哮喘病人。 真菌-电子显微镜下
6、昆虫排泄物
因吸入昆虫排泄物引起哮喘者并不多见,但在美国,近年来对蟑螂引起哮喘非常重视,中国也有报道。
7、食物
主要指鱼、虾、蟹、贝类、蛋品、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某些人食用后主要引起吐泻等消化道过敏反应,但有的也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及全身出疹等。坚果类如核桃、开心果、腰果、大杏仁、棒子、松子和栗子等坚果类的果仁经常引起过敏。坚果类的变应原性较强,可以诱发较重的过敏症状。
8、冷空气
多发于秋冬季节,由于是气温变化引起的,所以很难避免。
9、其他
其他原因
病情阶段
随着过敏原的标准化,为大多数吸入性过敏原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诊断性试剂,使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水平大为提高。
包括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过敏原鼻黏膜或
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生物共振
过敏原检测等方法。这些
特异性免疫试验不仅为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诊断提供佐证,对判断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和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也有帮助。因此,所有怀疑过敏性鼻炎哮喘征患者在有条件时均应检查特异性免疫诊断试验。
根据ARIA,过敏性鼻炎应按照发病的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按照症状是否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并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喷嚏流涕型和鼻塞型。根据GINA,哮喘病按照病情将哮喘病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急性发作期分为轻、中、重和危重四度;慢性期分为间歇发作、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
随着过敏性鼻炎哮喘征这一概念的提出,通常将过敏性鼻炎哮喘征的病情分为三个阶段:
②过敏性鼻炎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但无哮喘症状;
③过敏性鼻炎伴有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其实过敏性鼻炎能否发展为哮喘病,与接触过敏原的数量和浓度有密切关系。
临床诊断
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2008年制订的过敏性哮喘防治指南(过敏性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哮喘病的诊断标准是: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5.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⑴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
⑶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以上1-4条或4、5条者,可确诊为过敏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