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孢霉(Neurospora)亦叫脉孢霉、
粗糙脉孢霉(N.crassa)、红面包霉,俗称红霉菌、红娥子,为粪壳霉科链孢霉菌属真菌,常见的有
粗糙脉孢菌和
间型脉孢菌。在分类学上属
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粪壳霉科。无性世代为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种的链孢霉属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匍匐生长,分枝。具隔膜,生长疏松,呈棉絮状。
分生孢子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与菌丝无明显差异,梗顶端形成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卵形或近球形,成串悬挂在
气生菌丝上,呈橘红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
链孢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中和禾本料植物上,尤其在玉米芯、棉籽壳上极易发生。其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到处漂浮,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危害,是
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的杂菌。
该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极快。特别是
气生菌丝(也叫产孢菌丝)顽强有力,它能穿出菌种的封口材料,挤破菌种袋,形成数量极大的分生孢子团,有当日萌发、隔日产孢高速繁殖之特性。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在斜面培养基上,一昼夜可长满整个试管,在木屑及棉籽壳培养料上,蔓延迅速,传播力强.
发菌室内假如发现一部分菌袋感染上链孢霉,菌袋受其污染后,即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
分生孢子堆。霉层如在塑料袋内,可通过某些孔隙迅速布满袋外,在潮湿的棉塞上,霉层厚可达1厘米。3天后整个生产场地都布满了链孢霉红色的孢子,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该菌来势之猛、蔓延之快、为害之大,并不亚于木霉。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
类似链孢霉的还有交链孢霉,菌落呈黑色或灰黑色,繁殖蔓延也很快,菌种和栽培料被侵染后则使菌种和培养料表面产生一层黑色或墨绿色的霉层,使培养料变质腐烂,导致菌丝无法生长。
1、温度:链孢霉菌丝在4-44℃均能生长,25-36℃生长最快,4℃以下停止生长,4-24℃生长缓慢。在31-40℃条件下,只需8小时菌丝就能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孢子在15-30℃萌发率最高,低于10℃萌发率低。由于链孢霉在30℃以上生长迅速,而
食用菌菌种生产大多是在6-9月高温季节,因此,它是菌种生产期间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2、湿度:在食用菌适生长的含水量范围内(53%-67%),链孢霉生长迅速,特别是用的棉塞受潮时;能透过棉塞迅速伸入瓶内,并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的粉红色的霉层。含水量在40%以下或80%以上,则生长受阻。
3、酸碱度:培养基的pH在3-9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为PH5-7.5。在琼脂和谷粒培养基上链孢霉属和链孢霉属都能迅速生长,但培养基pH较低的适于链孢霉属的生长,PH较高的适于脉孢霉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