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军是指原清廷江南提督张勋部江防营。民国时期,张勋被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为了表示对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张勋复辟失败后,该部瓦解。
民国时期,
张勋被
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
兖州,为了表示对
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6月7日,时任长江
巡阅使、安徽督军的张勋奉总统
黎元洪之命,以调解黎与国务总理
段祺瑞之间因对德参战问题发生的“
府院之争”为名,打着维护京城治安旗号,率辫子军10个营4000余人,由江苏
徐州开赴北京。14日,张勋率辫子军抵京后,邀集
保皇派康有为等策划清帝
复辟。30日晚,张等潜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派出辫子军占领车站、邮局等要地,发动政变,拥清废帝
溥仪复辟。7月1日,溥仪下诏即位,宣布恢复
宣统年号,任张为内阁
议政大臣兼
直隶总督等职。这就是历史上的“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12日晨,
讨逆军分三路进攻北京,中午,
张勋逃入荷兰使馆,辫子军全部投降,张勋的短命复辟宣告结束。溥仪的皇位还没坐热,仅过十二天就被赶下了台。
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北京政府曾抓住这一时机,对张勋的“辫子军”大加裁遣。对于进京的“辫子军”士兵,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段祺瑞下令“每名给洋十八元,押送原籍遣散”,全部裁减。在讨伐北京“辫子军”的同时,段祺瑞对驻守
徐州的张勋所部也采取了措施,任命
倪嗣冲、
张敬尧为讨逆军南路总司令、副司令,负责对付驻守徐州的“辫子军”,“著将该军队改归倪嗣冲节制”。当
张勋失败的消息传到
徐州之后,“辫兵闻耗,立时叛变,肆行焚掠,全境几无完肤。”特别是驻扎在
南关的杨得春第54营、张继善第55营,因部属多为新兵,其中不乏收编的土匪,闻警即变,疯狂抢掠,地方因此大受其害。负责指挥辫子兵的镇守使
张文生、
白宝山也无力约束,只得“请严加处分,以示惩儆”。北京政府借此机会,同山东、安徽都军协商,决定对“辫子军”加以分割、裁遣。具体办法为:驻归德之6个营,归
张敬尧第7师节制;驻
滁州、
凤阳等地的7个营,归
倪嗣冲节制;驻
海州的
白宝山部18个营,归江苏督军节制;驻
徐州的张文生部18个营,以及驻利国站以北的数营,归山东督军节制;其余新募20个营,“即日令其解散”。
张勋(1854年--1923年) 字绍轩,
江西奉新人。
行伍出身。1895年投
袁世凯,任
管带,1899年升至
总兵。1901年调
北京,
宿卫端门,多次 担任
慈禧太后、
光绪的扈从。1911年任江南提督,率
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后,江浙联军围攻南京,张勋兵败后退驻
徐州一带。袁世凯任大 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守
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为“辫子军”。1913年奉
袁世凯之命,率部往 南京镇压讨
袁军,纵兵抢掠。旋调往
徐州,任长江
巡阅使。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 1917年6月,以调解
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
解散国会,赶走
黎元洪。7月1日与
康有为拥
溥仪复辟,自封
议政大臣兼
直隶总督、
北洋大臣。至 12日为
皖系军阀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1923年病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