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也叫作
貔貅。有
镇宅辟邪的灵性,相传此灵物嘴大无肛,能够招财纳福,极具灵力。
《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群凶。”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2.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三国志·魏书·
明帝纪》“
宣王顿首流涕”
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
3. 宝剑名。
4. 避除邪祟。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明·
吕坤《呻吟语·谈道》:“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广义的辟邪,或者中国民俗中的辟邪应该指一种行为以及它所引起的一些礼仪形式。我们在
艺术史中说的辟邪是狭义的辟邪,是广义的辟邪行为所寄托的一种实物形式,或者说是辟邪行为的一种工具。所以可将广义上的辟邪称为“辟邪行为”,将辟邪行为中所要使用的工具称为“辟邪工具”,而将辟邪艺术品将称为名词“辟邪”。
“辟邪”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它原本是
波斯王朝parthia的译音,意思指一种有翼翅的神兽,这是
萧兵先生著的《
避邪趣谈》里的话。但是在
徐华铛先生的《中国
狮子艺术》一书中说到最早的辟邪先于狮子的传入而存在,早在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辟邪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