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固生
西汉时期诗人
辕固,又名辕固生,西汉齐郡西安县(今淄博桓台县)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景帝时为《诗经》博士。辕固是西汉《诗经》的《齐诗》诗派。
人物简介
〖辕固生〗(生卒年不详)即辕固,西汉齐(今属山东)人。景帝时为博士。曾与道家黄生辩论“汤武革命”是“受命”还是“篡弑”于景帝前。依据孟子关于桀纣失民心而失天下,汤武得民心而得天下,汤伐弑是为百姓复仇,武王伐纣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君主不行仁义,残害百姓就是一夫而已,民可杀之的论述。
历史贡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向全国各地征召贤良。90多岁高龄的辕固以贤良身份到了都城长安,他告诫也在这批贤良之中的齐人公孙弘(后官至丞相)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后来,辕固因年龄太大,诸儒又对他心存嫉妒,不久便罢归故乡。
辕固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辕固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师徒繁衍,桃李满天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齐人为主的《齐诗》学派。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他的弟子鲁人夏侯始昌最为知名,始昌后来传授后仓。后仓传授翼奉、肖望之、匡衡;匡衡传授琅邪师丹伏理斿君、颍川满昌、君都;满昌传授九江张邯、琅邪皮容
正史传记
原文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矣。”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复罪。后上以固廉直,拜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初即位,复以贤良征。诸儒多嫉毁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公孙弘亦征,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候始昌最明,自有传。(选自《汉书·儒林外传第五十八》)
参考译文
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夏、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赞同天下人的心愿而杀死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肯为他们效命而心向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而借其有过而诛杀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王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停止。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刺杀野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给予他锋利的兵器。他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正中其心,一刺,野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廉洁正直,拜他为清河王刘承的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当今皇上刚即位,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入朝。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之语,说:“辕固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这时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辕固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自此之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的弟子。
人物故事
学术思想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秦代循名责实,严刑酷法,横征暴敛,怨声载道。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这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就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了。秦王朝的覆灭,标志了法家暴力统治思想的破产。汉高祖刘邦不敢再步亡秦的后尘,改而与民休养生息,奉行道家黄老的无为而治。这种道家无为政策的推行,造成了汉初“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局面。但是,“无为”并不真能像《老子》书所说的那样“无所不为”,还在汉文帝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就日益激化,北方匈奴外患严重不说,内部,淮南厉王也图谋造反。“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经难以适应汉家天子统治国家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儒生贾谊陆贾之后指出:“礼禁将然之前,而法禁已然之后。”要求朝廷仁义与法治结合,敬士爱民,对老百姓施行仁义;同时运用权势法制,打击、镇压那些飞扬跋扈,与朝廷对抗的地方诸侯王。遗憾的是,汉文帝没有接受这种主张,一味强调无为而治,对于地方诸侯王纵容迁就,造致他们的势力恶性澎涨。汉文帝去世仅仅4年的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就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
法家的暴力统治思想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破灭了,道家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也破灭了。而经过陆贾、贾谊等人宣扬、阐释的儒家思想,则得到了包括汉景帝在内的众多统治集团中人的注目。这时,秦代“挟书之禁”已被废除,躲过秦代焚书浩劫,藏存于民间的一些古籍,陆续开始在世面上流传,旧秦博士伏生献出了他偷藏起来的《尚书》28篇,汉文帝派晁错去济南师从他学习。此外,传授《易经》的,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田生;说《诗》的,于鲁有申培公,于齐有辕固生,于燕,还有另一个韩太傅;言《礼》,有高堂生;研习《春秋》,有董仲舒胡毋生。他们都被汉廷立为博士,成为皇帝的顾问之官,儒家文化和儒家的学术,得到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转而接受和信奉儒家学术思想。
但是,儒家思想与儒术的复兴和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走过的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汉景帝年轻,朝廷大事,往往是由他母亲,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后窦太后作主的。汉文帝行黄老之术,贬斥贾谊为长沙王太傅。窦太后双目失明,是个瞎子,也“好黄帝、老子言”,汉景帝和她窦氏族人,都不敢不研读《老子》,尊崇道家的那一套。最为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那一天,黄生与《诗》学博士辕固生在汉景帝面前争论“汤武革命”问题。辕固生说桀、纣荒乱,天下归心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是受命,是正义的。黄生从法家的立场出发,说桀、纣虽然失德,总是君王,成汤周武王造夏桀和殷纣王的反,是犯上作乱。汉景帝偏袒辕固生,窦太后召问他,这儒生说黄生是奴仆僮隶之言。惹得那窦太后勃然大怒,说是如此尖牙利舌,何不下栏斗猪!要他与捉来关在栏圈里的野猪决斗去。汉景帝明知辕固生言之有理,却又眼见窦太后生气,不敢劝阻,只好发给这秀才一口上等利刀。辕固生持刀下栏斗野猪,一刀剌中,那畜牲应声而倒,窦太后默然说不出话,难为这儒生才免了一死。
人物评价
西汉文、景之时,尽管儒学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但却是黄老之学盛行并达到鼎盛的时期。一个好黄老之言的窦太后、便迫使汉武帝推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动。同时,此时又是内道家向儒家嬗变的开始。辕固生参加的这次争辩,说明占统治地位的道家跟儒家在某些问题的交锋中已处于下风,而儒家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并占有一定的优势。它标志着儒家取代道家地位的日子即将来临,成为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先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5:05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历史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