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黄草
中药
赶黄草,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全草,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利水除湿,祛瘀止痛。
主治
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相关配伍
1、治小便不利:赶黄草五钱,车前草四钱,水煎服。
2、治伤暑口渴:赶黄草五钱,泡开水代茶饮
3、治水湿黄肿:赶黄草、岩豆藤根、尿珠子根、山胡椒根各一两,炖肉服。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集加工
秋后采、洗净晒干用或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
生长环境
生于河坎溪边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状,弯曲,具分枝,长约15cm,直径3-8cm;表面红褐色,密生不定根。茎圆柱形,直径1-6mm;表面红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叶片易碎;完整者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10cm,宽0.6-1.2cm;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表面绿褐色;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膜质。有时枝端可见聚伞花序,花黄绿色,无花瓣。偶见果实,紫红色,直径约6mm,气微,味甜。
药理作用
1、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2、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现代应用
治疗急性肝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8 14:23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