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中国传统名茶,蜀中三大茶珍品之一,具有一千多年历史,原产地为四川省绵竹市
赵坡茶仙谷,有
绿茶、
花茶、
红茶等茶类。
历史渊源
东晋·
常璩《
华阳国志》有文:“巴蜀一带,土植五谷,……茶,密……皆纳贡之”。
赵坡茶在唐代时期被列为贡茶,有“盛唐茗贡品,中华赵坡茶”的赞美之词。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茶圣
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在绵竹,陆羽不仅被绵竹秀美的山水迷住了,更被赵坡茶高贵、清纯的品质折服了,从此确定了绵竹赵坡茶在中国茶叶史上的地位。
唐代·
陆羽所撰《
茶经》记载:“八之出……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
汉州又下”。《茶经》原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汉州绵竹县生竹山者,与润州同”。(注:唐代,绵竹属“唐贞观十道”之“
剑南道”(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
澜沧江、
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的汉州)。
孝泉镇于1959年出土的宋代窑藏银器,就有供皇宫贵族使用的银茶碗、银茶托数件和一批民用茶具,表明宋代时期绵竹茶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注:孝泉镇宋朝时在绵竹境内)
《
宋史》《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 下六 茶下》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顶,土人亦珍之……”至此绵竹赵坡茶入围于宋代蜀中名茶。(注:宋朝时,绵竹属成都府汉州德阳郡辖县。对比古今地名,“赵坡”当在今绵竹境)。
南宋精通茶道的大诗人
陆游做过茶官更嗜茶,在蜀中生活多年,对绵竹赵坡茶情有独钟,晚年闲居山阴时写下了《
晚过保福》:
堂静僧闲普请疏,炉红毡暖放参余。莲花池上容投社,椰子身中悔著书。
茶试赵坡如泼乳,芋来犀浦可专车。放翁一饱真无事,拟伴园头日把鉏
清代康熙绵竹知县陆箕永以
竹枝词的方式记录了当时茶叶丰收,茶农忙于采茶的喜人场面:“线磴回盘万仞冈,采茶郎似去年忙。几家门户原依旧,认取沿山七里香。”
民国年间,赵坡茶已有了
绿茶、
黄茶、
白茶、
红茶等茶类。
民国《
绵竹县志》在《物产》、《实业》篇中均记载:“绵北马跪寺前左右青龙、白虎二山产茶甚佳,唐天宝年间即为饮料,邑商采配作边引行销松茂等地。”,并对“造茶法”、“茶赋”、“茶风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录。由上可知,至少在清康熙年间,绵竹茶叶生产已成规模,并经松潘、茂县等地外销,种茶、制茶、贩茶税已是地方一大财税来源。
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坡茶原产地——四川德阳绵竹市
麓棠镇逐步恢复茶叶生产。近年来,这里茶产业有了更大发展,建成标准化茶园万余亩,在传承“赵坡茶”制作技艺上开发多个产品,其赵坡绿剑荣获四川省“优质绿名茶”奖、国际名茶银奖等奖项。
1985年,“引进先进制茶技术,提高茶的质量,增加青茶、西边茶和茉莉花茶 ”(1992年版《绵竹县志》)。
九十年代末,绵竹茶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00年12月出版的《
中国名茶志》注:“赵坡茶,产于汉州广汉(现四川绵竹)”;同期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载:“四川省出产的名茶和优质茶,唐代已有
蒙顶茶、鹰嘴芽白茶、赵坡茶……绵竹赵坡茶与
峨眉白芽、雅安蒙顶并称珍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以芽嫩、香幽、旨高、趣长而著称。
品种分类
绿茶
花茶
红茶
产品荣誉
绵竹三绝,是指绵竹的酒、画、茶三种不同的物品,其中的茶指的是“赵坡茶”。
2022年7月,
赵坡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绵竹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生产情况
在四川省绵竹市
麓棠镇、
九龙镇,四川省绵阳市
安州区建有茶叶基地,获“
三品一标”认证的种植面积为5000亩。
产地环境
绵竹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属四川盆地湿润、多雾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沿山地区幅员面积为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对绵竹进行考察,认为绵竹的气候、土壤、水质等均符合茶树生长的基本要素,是四川少有的最适宜种茶的好地方。
赵坡茶仙谷,处于北纬30度的龙门山脉,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繁育。赵坡茶就生长在群山雾绕、林木葱郁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