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美国第31任总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74年8月10日,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简称:胡佛)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韦斯特布兰奇地区,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受母亲影响,胡佛幼年就会随家人前往基督教堂做礼拜,听演讲,但他天生性格活泼好动,并不喜欢教堂内的氛围,更没有对基督教产生兴趣。
1880年,胡佛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的生活情况也愈加困难,为此,在学期结束后的假期里,他选择通过在镇子上的果园中采摘草莓以支付上学读书所需要的费用。1884年,在母亲也去世后,他被居住在锡达县的叔叔艾伦一家收养,在那里他主要从事一些农活来补贴生活开支。
1885年,在其母亲去世一年后,胡佛搬离爱荷华州并前往俄勒冈州的舅舅家生活,其间在纽伯格地区的友好太平洋学校读书,他的成绩很好,能在学校名列前茅,但胡佛为了凑够大学读书的费用,不得不选择暂时终止学业,跟随舅舅外出闯荡。
1888年,胡佛的舅舅在萨勒姆地区组织了一家土地公司,胡佛在其中担任办公室勤杂员,在工作中,胡佛认真学习商业内容,聆听同事们的对话,学到了很多商业知识,并帮助舅舅解决了许多商业难题。
1891年10月,在有了足够的基金后,胡佛独自乘火车前往加利福尼亚州,通过考试作为斯坦福大学先驱班的一员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主要攻读地质学。
1895年5月,胡佛从大学毕业,毕业后未能找到理想工作,为了生存,他选择前往康沃尔郡的一座金矿挖矿石,每天工作10小时,每小时却只有20美分的薪资,后在矿场同事的推荐下前往旧金山,进入一家工程公司担任打字员,并迅速晋升为工程师。
1897年,英国矿业巨头墨林采矿公司公开招聘具有长期找矿工作经验的地质学家,并要求应征者的年龄必须超过35岁。当年刚满23岁的胡佛虚报年龄,蒙混过关,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这份工作。获得工作后,他借道伦敦前往澳大利亚担任矿业开发工程的技术监督,在那里帮助公司解决了包括成本、薪资、劳动力在内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公司的赏识。
来到中国
1899年2月,墨林公司将胡佛派往中国进行探矿事业,担任矿业顾问一职。
1900年,胡佛在天津的寓所附近救下后来担任北洋政府总理唐绍仪的女儿唐梅,还与德国人德璀琳得到了开平矿务局的所有权,捞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笔财富也为他后来转战政坛奠定了基础。
最初,英国人以“饲养信鸽为义和团传递情报”为由,将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抓了起来。正当他吓坏了时,他的德国顾问德璀琳前来探监,并使其当日即获释放。但是德璀琳向张翼提出要以保矿为名使他成为开平矿务局总办的要求,胆小怕事的张翼在未奏请朝廷的情况下,擅自答应了德璀琳的无理要求。
但是,德璀琳只是一个顾问,他手握总办大印却无法以此获得利益。这个时候,矿业内行胡佛出场了。经过广泛收集资料和考察,胡佛在《开平煤矿报告》中做出这样的结论:“这项产业肯定值得投资100万英镑,这个企业绝不是一种投机事业,而是一个会产生高盈利的实业企业。”于是,胡佛与德璀琳共同炮制了《出卖开平矿务局合约》。
1900年7月30日,德璀琳以开平矿务局代理总办的身份,将开平矿务局“卖给”代表墨林公司的胡佛。然后,胡佛和德璀琳两人又胁迫张翼在合约上签字,1901年,胡佛凭借这个“大功”被墨林公司任命为英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1901年3月,胡佛因骗占开平煤矿与秦皇岛港有功而被提升为中英合办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总办,但同年秋天,由于公司被比利时人收购,胡佛与新任经理意见不合而辞职,次年离开了中国。
继续从商
1901年11月,胡佛辞职后,墨林公司以20%的股份吸引胡佛入伙,他便开始以墨林合伙人的身份开始在世界各地从事矿业开发。
1902年,胡佛在澳大利亚发现了有利可图的锌矿,之后又到缅甸开采银矿,他通过投入资金,使那些看起来已经被开采完毕的矿场进行重组,从而使之发挥全新的价值,也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1904年,他还为开平公司经秦皇岛向南非金矿输出华工收取佣金。
1908年,胡佛成立了自己的工程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开采地下资源,从事矿业咨询。因其专业技术精湛,被誉为“病矿良医”。
1913年,胡佛回到美国,在旧金山开设了总公司,并在世界各地设立分公司,从事矿业、铁路、冶金等业务,成为矿业界的富豪和商界知名人士。到1914年,他已成为拥有400万美元的富翁。
步入政坛
1914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佛夫妇开始帮助滞留在欧洲的美国人重返家园。
1914年5月,在比利时组建了救济委员会,为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数百万的平民提供粮食,这为他积累的大量声誉。
1917年5月,在一战结束后,被威尔逊任命为美国粮食总署署长,主要负责协调食品供应,在任内胡佛制制定了一套与以往美国政治相悖的分散化管理理论,即把权力从中央政府到州到县到个人层层下放,希望人们能自觉节约事物,在胡佛的大力宣传下,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918年11月,受威尔逊任命,首次组建了美国救济署,在停战期间向21个欧洲国家提供了3.6亿美元的救济。其间由于其出色的表现被美国人民所钦佩,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希望胡佛能够成为他们党派的总统候选人。
这期间,胡佛还担任了其他一些工作,1917-1920年在战时商务理事会工作,1918年-1919年任糖类平准局主席,1919年任欧洲煤矿理事会主席,1918-1919年任最高经济理事会经济局长。在凡尔赛和约期间任威尔逊总统经济顾问。
1920年,胡佛加入美国共和党
1921年,被沃伦·加梅利尔·哈丁任命为美国商务部部长,之后在柯立芝政府中继续担任商务部长一直到1928年,在这期间,胡佛扩大标准局,将标准局发展成更具广泛性的产品检验机构;增加了统计局收集的数据量,为企业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授权渔业局精心饲养,提高国家渔类库存;利用国内外商业局,积极录求并扩展新的海外市场。
担任总统
1928年6月,在堪萨斯城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轮投票中被提名为总统。
1928年11月,在选举中胡佛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纽约州民主党州长阿尔弗雷德·E·史密斯,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
1929年4月,与柯立芝参加就职典礼,正式就任总统。
1932年6月16日,在芝加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轮投票中再次被提名为总统。
1932年11月,胡佛在大选中败于罗斯福,未能成功连任。
卸任之后
1936年10月,被选为美国男孩俱乐部(后改名为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主席,并一直担任至去世。
1946年3月,受杜鲁门请求组建饥荒突发事件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饥荒调查。
1947年9月,任杜鲁门政府的行政部门组织委员会(也称第一胡佛委员会)主席。
1953年9月,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行政部门组织委员会(也称第二胡佛委员会)主席。
在这两届主席任期内,胡佛为美国政府推荐产生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措施如巩固新的内阁级的部(国防、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的职能,加强总统办公室对其他行政分支机构的权威等。
1964年10月20日,胡佛在纽约去世,终年90岁。25日,胡佛被安葬在爱荷华州西布兰奇地区的一座小山上。
为政举措
经济
在柯立芝政府执政与胡佛政府执政前期都信奉自由放任政策,即使股市和楼市产生了大量的泡沫,政府都没有进行主动干预,而泡沫的破裂也是美国经济陷入绝境的导火索。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标志着经济大萧条的开始。11月19日,胡佛开始与商界、劳工界和政界领导人举行一些列会议,承诺维持当前的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也被称为“持续工业进步会议”。而面对失业问题时,胡佛并未选择向失业者提供直接的联邦救济,作为替代方案,他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和向各州提供贷款来促进间接救济。然而,这一计划并未收有成效,反而使失业工人的数量从1931年的700万激增到1933年的1100万人。
而胡佛在金融政策上同样存在矫枉过正。当发现形势不妙后,胡佛政府便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政策。1929年8月9日,美联储根据宏观经济过热情况,将利息提高到6%,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使当时投机商们顷刻间陷入了资金短缺状态,只好逃出股市。由于此举也引领其他投资机构跟随,股市流动性顿时陷入紧缺状态,失去了支撑。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走低,股民对股市升值预期也发生180度转变,出现了股市抛售风潮,加剧了危机的深化。
1930年,胡佛为兑现竞选时的承诺——提高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受困农民,一意孤行,签署了《斯姆特·霍利法案》,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法案通过之后,原本提高关税对进出口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关键是其中释放的以邻为壑的态度,各国政府最初的反应是抗议,34个国家提出了抗议,胡佛政府满不在乎,并未予以理会,这种态度进一步激怒了各国,各国政府最终以牙还牙。贸易战的严重后果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全面大萧条。1929-1934年,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而对于美国而言,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比1929年少了近10亿美元;同期,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比1929年少了15亿美元。《法案》通过之时的1930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8%,而到1931年,骤升至16.3%,并一路走高,1932年达到24.9%,1933年达到25.1%。
经济危机爆发后,严格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原则的胡佛在危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试图采取自愿联合政策来挽救危机。
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多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政府可以做出的最佳贡献在于鼓励地方上的相互合作。各级政府—联邦,州、县要加入各社区的救济活动并尽其应尽的本职”。为此,胡佛于1931年成立了失业救济局,他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胡佛还批准了摩根支持的所谓“邻居互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帮助他的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样,摩根就只须帮助住在他的大厦四周的四五十家不幸的人家,而一般每星期只有一两天工作的人也同样有责任去照顾他所住的贫民区中没有收入的人家。”
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是和他坚持反对联邦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联系在一起的。在1930年12月到1931年8月间举行的第七十一届国会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自由派人士要求胡佛放弃自愿联合政策,实行联邦直接救济计划,发展马瑟尔肖斯水电枢纽等大规模公共工程。但是胡佛竭力反对,否决了由联邦政府经营这项工程的法案,声称这种工程由政府来经营,是一种退化。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的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胡佛的自愿联合政策已经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的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它不失为坐断资产阶级在原有轨道上一种摆脱危机的尝试。然而它的不成功却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它的失败可以引出宝贵的教训。它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自由放任放在高于一切,高于代表资本主义总利益的国家的地位上。胡佛的自愿联合体现的是奎断资本家的绝对自由意志,而不是劳动人民朴素的团结互助。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庸俗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分水岭之一。
社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里,胡佛就曾访问了下科罗拉多地区,熟知那里的问题和发展潜力。1921年他成为商务部长后,便提议在科罗拉多河上建造一座大坝,除了防洪和灌溉外,它还将为洛杉矶和南加州提供可靠的供水。而在建成后大坝将通过出售其产生的水力发电的方式来收回成本。12月,胡佛担任科罗拉多河委员会主席并开始主持契约的签署。
在1928年之前国会议员斯温和参议员约翰逊提出了呼吁联邦资金建造大坝的法案,但都被否决了。最后的斯温-约翰逊法案,名为“博尔德峡谷项目法案”,主要由胡佛和内政部长休伯特·沃克撰写。该法案于1928年12月18日通过,1929年6月25日由已经就任总统的胡佛签署公告,使契约生效。在拨款获得批准后,大坝于1930年开始建设,并于1935年投入使用,水力发电机于1937年上线。而一直到1947年,国会才正式将大坝名字改为“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的建造成本为4900万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约为7.6亿美元)。发电厂和发电机的成本增加了7100万美元。到1987年,大坝产生的电力出售偿还了其建筑成本和利息。到21世纪,胡佛水坝控制着科罗拉多河的洪水,灌溉超过150万英亩的土地,并为超过1600万人提供水;米德湖支持娱乐活动,并为鱼类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大坝产生的电力为50多万户家庭提供能源。
文化
歌曲《星条旗永不落》创作于第二次美英战争时期,以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饱热情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了无数的美国民众。南北战争期间,它首次被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作为非正式军歌在出征时演奏;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中,海军上将杜威首次把《星条旗永不落》作为海军典礼上的必奏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又被采用为陆军军歌;1916年,威尔逊下令把《星条旗永不落》作为一切军事典礼上的必奏曲;1931年3月3日,胡佛签署国歌法,将起源于《星条旗永不落》的《星条旗之歌》正式定为美国国歌。
历史评价
“除了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美国人曾听到过更热烈的赞颂或更尖刻的批评。”(胡佛自评)
“同胡佛的私人会见简直就像在洗墨水澡”(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评)
“胡佛处于美国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他在谋求建立新的资本主义秩序的过程中作了积极的贡献,其中某些思想和主张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摘自《世界现代史学术争鸣录》)
“胡佛总是过高估计自己,这一点在对大萧条的判断上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他同时也容易过低估计困难,这使得在面临巨大挑战时胡佛常常手足无措。他脾气暴躁,不能够忍耐失败和挫折,失控之下会产生绝望情绪,导致他在执政后期也基本是无所作为的状态。客观地说,胡佛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硬生生地从穷小子变成了富翁。可惜的是,他没有带领美国人民走向富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评)
轶事典故
胡佛球
胡佛球是网球、排球和药球的组合。胡佛在白宫时期的医生乔尔·T·布恩发明了这个游戏,用以保持胡佛的身体健康。
这项运动起源于1928年,当时胡佛当选总统后不久就前往南美洲进行了一次友好之旅。在返回犹他号战舰上时,他观看了一场斗牛游戏,这是一种在海军舰艇上流行的药球游戏。一个柔软的约九磅重的药球从一个球员扔到另一个球员身上,中间的“公牛”试图拦截它。在旅途中,胡佛玩得非常开心,这就是胡佛球的灵感来源。
“它比网球需要更少的技巧,更快,更有活力,因此在短时间内提供了更多的锻炼,”胡佛写道。这项运动在最初并没有名字,直到《纽约时报》杂志记者杜皮伊在他1931年的文章“早上7点在白宫”中将这项运动命名为“胡佛球”。
每天清晨,4到18名参与者都会出现在白宫南草坪上参加比赛,由于他们中很多都是内阁成员,所以这些人也被戏称为药球内阁。胡佛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几乎从未缺席。“除了星期天,我们每周每天早上都玩胡佛球,包括法定节假日”时任内政部长雷·莱曼·威尔伯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而在胡佛去世后的每年八月,胡佛总统基金会都会举办胡佛球全国冠军赛。
中文谈话
胡佛的妻子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成为了胡佛的贤内助。她语言天赋极佳,而两人在中国的那段时间也充分学习了汉语,使得二人精通于中文。在胡佛担任总统的那段时间里,为防止白宫内部有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偷听她和胡佛的谈话,他们有时便通过讲中国话的方式来防止窃听。
人际关系
胡佛的父亲杰西·胡佛(Jesse Hoover)是一名铁匠和农具店老板,母亲赫尔达·明索恩·胡佛(Hulda Minthorn Hoover)是一名裁缝,胡佛小时候喜欢钓鱼,并时常在父亲的铁匠铺帮工。在其父母分别于1880和1884年去世后,胡佛成为了孤儿,1885年11月,他开始由舅舅约翰·明索恩抚养,并在舅舅的帮助下上了斯坦福大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他的未来妻子卢·亨利·胡佛
1899年2月,墨林公司将胡佛派往中国进行探矿事业,兴奋的胡佛立即向相处多日的亨利求婚,并在结婚的第二天便偕同妻子奔向万里之外的中国。
当年3月,胡佛夫妇抵达天津,在今天的重庆道小学西楼旧址安顿下来,他们还分别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胡佛名为“胡华”,他的妻子名为“胡潞”。离开中国后,两人在伦敦诞下了他们的儿子小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与艾伦·胡佛。
主要作品
后世纪念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是全球知名研究机构,也是全美名列前茅的智囊机构,1919年由胡佛创建,当时是图书馆,后来扩大规模成为图书资料及研究中心。胡佛研究所是收藏中国近代史料最多的机构之一,包括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中国国民党档案、中华妇女联合会档案等,吸引许多中国近、现代史学者前往收集资料及研究。
胡佛图书馆暨博物馆
胡佛图书馆暨博物馆全名赫伯特·胡佛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位于艾奥瓦州西布兰奇地区。于1962年开放,其中包括胡佛出生的小屋、他父亲的打铁铺、他儿时就读的学校以及他的墓地。博物馆还展示了他在任期间的杰出成就,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担任食品管理局局长时的成就、战后裁减军备的政策以及改善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的记录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7: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